首页期刊导航|地域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域研究与开发

冯德显

双月刊

1003-2363

yjkf@vip.sohu.com

0371-67939201

450052

郑州市陇海中路64号

地域研究与开发/Journal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的地理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1982年创刊,主要刊载地域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对象主要是地理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研究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者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资源、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关系——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

    李潇李新妍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1—2020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态资源、产业结构及其交互作用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生态资源、产业结构对其有空间影响.(2)生态资源的建设对本地区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3类污染物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无显著空间效应.(3)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污染、工业废水污染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对本地区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具有倒"U"型影响,但不存在空间效应.(4)生态资源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协同作用与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各类污染均显呈著负相关,且具有交互作用,促进生态资源的空间降污效应发挥.

    生态资源产业结构环境污染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河南省南太行山区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王万同周苗苗兰嘉琦史轩轩...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Super-SBM模型,将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纳入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南太行山区2001—2020年的旅游生态效率(TEE)进行测算,并对其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纳入ES后,全区TEE均值增加了0.053,约4/5的县区TEE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约2/3的县区TEE位次出现改变,修武县尤为突出;(2)2001—2020年全区TEE处于较高水平,时空演变上表现为由"单峰"向"双峰"再向"单峰"的发展趋势,整体呈现"单峰"特征,峰值出现在2008年.TEE高值区由两端向中部聚集,再向北部转移,再随机分布;(3)旅游能源消耗和城镇化率对该区TEE呈显著负向作用,森林覆盖率及公路网密度对TEE呈现正向作用,其影响力存在空间异质性和一定的波动性特征.

    旅游生态效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影响因素河南省南太行山区

    都市圈接合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成渝中部地区为例

    王彬燕田俊峰王士君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典型都市圈接合区成渝中部地区为例,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度2000—2020年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并综合应用最小二乘回归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成渝中部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表现为耕地面积由相对稳定转向减少;建设用地规模急速扩张,热点区由分散转向集中,由重庆市主城区边缘向外围拓展.(2)都市圈接合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是政策制度因素、自然环境条件、行政边界效应、经济社会转型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行政边界效应是驱动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的特色因素,其作用过程呈现中介特征.(3)行政边界效应的存在导致区域生态空间管控不力,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与供给不足并存,加剧土地利用冲突.应进一步形成推进跨区域国土空间一体化治理的综合性理论方法体系与系统性政策行动路径,这对促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与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转型驱动机制地理加权回归都市圈接合区成渝中部地区

    基于CA-Markov和InVEST模型的昆明市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预测

    孙方飞葛小三金满库
    15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GlobeLand30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A-Markov和InVEST模型,通过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以及生境变化特征,揭示昆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对其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的影响,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2000—2020年由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耕地面积比例持续降低,人造地表面积比例增加,其他类型变化不大.② 预计2030年人造地表扩张速度加快,主要是来自耕地、林地和草地的转换,除人造地表和草地外,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均为下降趋势.③ 研究区于2010年景观破碎化程度达到最高,2020—2030年破碎化程度持续降低,各类型景观趋于简单化和规则化.④ 研究区平均生境质量逐渐降低,低生境质量区域与高生境质量区域面积逐渐增加,两极分化态势逐渐明显.

    CA-Markov模型InVEST模型生境质量土地利用格局昆明市

    基于改进MM3SFCA的乡村教育设施可达性和均衡性分析——以安徽省寿县为例

    杨新刚夏斌金梦媛王子帅...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改进的多交通模式三步移动搜索法(MM3SFCA)可达性评价模型、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法和区位熵等方法,分10 min,20 min和30 min出行情景对安徽省寿县乡村义务教育设施空间可达性与均衡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寿县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可达性差异明显,随出行时间增加,小学可达性的差异扩大,初中可达性的差异减少;学校可达性呈现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集中连片和多点分散相结合的空间特征,小学可达性呈现为县域中部和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初中可达性相对均衡,为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县域乡村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严重不均衡,小学配置优于初中,县域中部和东南部区域优于西北部,均衡性随出行时间增加而提升,小学的均衡性空间格局从多中心向单中心转变,初中的均衡性维持多中心空间分布.

    三步移动搜索法多时段情景义务教育设施可达性均衡性安徽省寿县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旅游地返贫风险监测及防范——以广东南平村为例

    吴清焦义彬冯嘉晓王路喻...
    17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东南平村为案例,综合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多维度评价返贫风险并识别返贫风险模式与等级,构建乡村旅游地的返贫风险防范机制.结果表明:(1)南平村各类返贫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经济条件、人力资本、政策扶持、发展机会、社会保障、自然资本,其中经济条件成为南平村的主导返贫风险类型.(2)农户数低于整体均值较多的风险类型为政府扶持、发展机会、人力资本,同时可将农户返贫风险模式分为低增长返贫与低资产返贫两类.(3)对于不同返贫风险模式及等级的农户,应持续对其返贫现状进行动态评估,实施阻断机制;充分发挥两大预警队伍和两大利益联结主体能动性,构建长效衔接机制.

    旅游型乡村返贫风险防范对策乡村振兴广东南平村

    征稿启事

    《地域研究与开发》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