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

修济刚

双月刊

1003-3246

dzdc@cea-igp.ac.cn;dzdc2327@126.com

010-6872936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Journal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0年创刊,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及中国地震分会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合办,是从事地震、地磁、空间物理观测和研究的地球物理专业工作者及地震台站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科研的重要参考文献,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是中国统计源期刊之一。为国内读者了解地震学创造了方便条件,同时也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研究人员提供一方展示成果、交流信息的园地。本刊为双月刊,16开本。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2月23日塔吉克斯坦MW 6.8地震强震数据破裂过程快速反演

    戴丹青席楠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时间2023年2月23日8时37分,在塔吉克斯坦距我国边境线较近区域发生MW 6.8地震.利用新疆地区强震台站(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台站)数据,对此次地震进行破裂过程的快速反演.基于地震破裂方向性效应,通过台站峰值加速度与经验地震动衰减关系对比,确定地震的主破裂面.得到的破裂模型表明,此次地震为单侧破裂,破裂面呈NE—SW走向展布,整个破裂过程持续约25 s,释放地震矩为1.8×1019 N·m,破裂长度约32 km,最大滑动量约1.8 m,最大破裂点位于震中NE方位约28 km处.基于新疆地区强震数据记录的震源破裂过程的快速产出,为临近我国边境地区强震的震后破裂过程应急产出积累了经验.

    震源破裂过程峰值加速度预警台站边境大震应急

    2024年1月23日乌什MS 7.1地震序列b值随时间演化特征

    翟娟洪德全周康云田雨桐...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24年1月23日乌什MS 7.1地震序列目录,利用最大似然法计算该地震序列b值大小,分析震中区b值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震中区b值在强余震前呈明显下降变化特征,但无法准确评估b值下降后强余震的发生次数;②b值能够反映研究区不同时间的应力水平,对强余震的预测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乌什MS7.1地震序列b值最大似然法时间演化特征

    基于远震接收函数的宜昌地区地壳结构

    况春利彭籽壹张雅茜张笑晗...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湖北地震台网获得宜昌附近5个测震台站2020—2022年远震波形记录,采用时间域迭代反卷积方法,提取测震台站下方径向接收函数,并根据H-κ叠加方法进行反演,估算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厚度呈EW向差异变化,数值为31.4—46.1 km,平均波速比为1.59—1.87.

    接收函数H-k叠加地壳厚度波速比

    基于和达法分析2012年新源、和静交界MS 6.6地震波速比变化特征

    帕肉合·卡依提南芳芳潘振生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疆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利用多台和单台和达法对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S 6.6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多台和达法结果显示,在新源、和静交界MS 6.6地震前,震中周围区域波速比出现低值异常,震后恢复正常值;②单台和达法计算结果表明,波速比异常台站主要分布在震中附近西部和北部,异常形态以高低值突跳为主,仅持续11天时间;③由台站不同方位的地震波速比计算结果可知,波速比历经低值异常—恢复—发震的演变过程.由此证明,波速比变化与未来强震孕育关系密切.

    波速比异常单台多震和达法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

    2023年2次肃北5级及以上地震的PI和LURR特征回溯性研究

    于磊曹均锋王建广李伸亮...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24日和12月1日在甘肃省肃北县分别发生MS 5.5和MS 5.0地震,震中位于祁连山地震带西段,采用图像信息(PI)和加卸载响应比(LURR)探查2次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状态和震后地震活动趋势,为分析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趋势提供参考.结果显示:①PI热点计算结果显示,肃北地区存在显著的背景应力异常,其幅度指示该区域在未来1年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②LURR的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显示,2023年3月起LURR时序曲线呈显著上升异常变化,且异常空间分布持续向震源区迁移,表明在中短期内有发生强震的可能;③2次地震发生后,震源区LURR异常的时空特征仍呈现持续发展状态,尚未恢复到小于1的正常水平.因此,仍需关注祁连山地震带西段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肃北MS5.5地震肃北MS5.0地震图像信息法加卸载响应比祁连山地震带

    青海区域震群标准及其预测意义研究

    郭瑛霞张丽峰李启雷胡维云...
    3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青海地区中小地震活跃和区域地震监测能力明显提升,采用全国统一震群判别标准时,面临震群数量多、难以有效区分其预测意义和是否提取为异常等实际问题,急需建立适合青海震情特点的区域震群新标准.本文以1980年以来青海地区中小地震目录为研究对象,在全国测震学科组推荐的震群标准基础上,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区域震情特点、预报效能评价,经多次测试给出预测效能更好的区域震群新标准,即在青海地区仅挑选ML≥3.0震群,将新的震群筛选方式纳入日常工作,为震情跟踪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此外,通过整理1980年以来青海及邻区M≥6.5地震发生前震群年频次,发现震前1—2年ML≥2.0震群活动显著增强,表明该震群指标对该区M≥6.5地震有一定时间预测意义.

    青海区域震群活动预测效能预测指标

    基于EEMD和小波阈值方法的爆破数据预处理

    梁阿全高双玲郑嘉祺夏忠...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爆破事件逐渐增多,其数据记录叠加在地震波形中造成显著干扰.以2016年6月14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地震台记录的ML 2.0爆破事件为例,选取甚宽频带CTS-1EF地震计垂直向数据记录进行爆破信号的IMF分解及信号重构,以信噪比SNR和相关系数R作为检验指标,对重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采用集合经验模式EEMD和小波阈值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信噪比更大,相关系数接近于1,重构效果优于单一方法.选取镜泊湖火山监测台网记录的8个ML 2.3—2.8爆破事件,采用EEMD+小波分解的联合方法进行IMF分解及数据重构,结果表明,高频噪声干扰被有效降低,突显了局部主体信号,随机噪声被有效压制.采用该方法进行降噪处理,重构信号更能反映爆破信号的变化特性,可为爆破数据降噪分析提供依据.

    EEMD小波分解爆破信号处理

    基于地震编目的黑龙江省地震分布特征

    刘爱华郝永梅张伟张雁翔...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要介绍黑龙江省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并通过地震编目资料分析1900年以来黑龙江省地震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黑龙江省编目地震以4级以下地震为主,6级以上地震较少;非天然地震主要为矿震和爆破事件;6级以上地震均为天然地震,主要分布在扶余—肇东断裂、呼兰河断裂、密山—敦化断裂、吉林与黑龙江交界深震区.

    黑龙江测震台网地震编目地震分布

    塔中地震台面波震级MS7与MS(BB)偏差分析

    张录闫新义张杰张剑锋...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8—2021年塔中地震台记录的全球MS≥5.5地震事件,计算面波震级MS7和MS(BB),并分析二者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发布震级的偏差.结果表明:2种震级相关度较高,且总体上均较USGS、CENC发布震级大,但MS7震级偏差较小,差值分别约为0.18、0.27,在实际应用中参考意义较大.

    塔中地震台面波震级偏差分析

    青藏高原测震监测站点勘选

    白玛桑布普穷单增曲珠洛桑罗布...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提升项目中测震站点勘选过程所得观测数据,以位于藏西北的阿索站、娘热站、达若站、昂仁站、如萨站和察布站观测数据为例,计算6个勘选台站台基地脉动背景噪声RMS值、噪声功率谱密度等,评估各站点环境噪声水平和台基等级.分析发现,5个台址台基噪声水平达到Ⅰ类,1个台址达到Ⅱ类台基噪声水平.此次西藏自治区地震局新建监测站点野外踏勘工作完成水平较高,可为台站正式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测震站点堪选噪声功率谱密度台基噪声水平观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