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设计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设计工程
电子设计工程

金戈

半月刊

1674-6236

editor@ieechina.com;dzsjgc@vip.163.com

029-84350396;84350396

710075

西安市高新路25号瑞欣大厦10层A座

电子设计工程/Journal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际科技部批准的电子应用类期刊。以其创新性、实用性、前瞻性,努力提升自身学术水平,是目前国内介绍电子应用技术的主要期刊之一,是国家正式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院信息数据自动化监控系统

    高明曹春亚
    102-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医院信息数据的自动化、实时化监控,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医院信息数据自动化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引擎利用传感器,自动化采集患者基本信息、患者临床数据等各类医院数据.所采集数据利用无线通信单元,结合LORA模块与WIFI模块,使用TCP/IP协议传送至STM32F030RCT6处理器.该处理器运行深层递归神经网络,采用单元控制机制,通过遗忘门与更新门进行网络状态的更新,输出异常医院信息数据监测结果,实现医院信息数据的自动化监控.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医院患者生理数据等不同类型的医院信息数据,实时监测异常医院信息数据,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人工智能医院信息数据自动化监控系统处理器遗忘门

    基于混沌映射和AES算法的嵌入式远程数据加密自动化传输方法

    陈奕航刘登强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保障嵌入式远程数据安全的目的,研究基于混沌映射和AES算法的嵌入式远程数据加密自动化传输方法.通过构建混沌映射和AES算法的嵌入式远程数据加密自动化传输模型,结合扫描技术聚合数据并使用混沌映射优化AES算法的密钥机制,实现安全连接和加密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度均在3.0~3.5之间,有效实现不同数据类型的加密和保障数据安全;窃取后数据量较少,降低破解概率;平均节点丢失率为0.98%,提升了嵌入式远程数据加密自动化传输能力.

    混沌映射AES算法嵌入式远程数据加密自动化传输方法二维混沌映射

    微配网多端柔性多状态开关载荷负荷控制系统

    钱海曾乔迪许士锦岑宝仪...
    112-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配网多端柔性多状态开关具有多端灵活多态切换等特性,该特性造成载荷负荷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易出现负荷不均衡情况.为此,设计双层嵌套负荷均衡控制系统.设计多状态开关载荷主控子系统模块,在开关载荷负荷控制微处理单元,控制接收外部发送命令.通过负荷控制多端通信接口,实现多端接入通道的多源数据传输.构建供区层和馈线层的双层嵌套加权最小目标函数,充分考虑开关两端等效损耗约束目标函数,避免损耗影响系统控制效率.设计双层负荷动态分配方案,使得开关载荷负荷达到均衡状态.由系统应用仿真结果可知,该系统控制核心三维坐标为(2,6,200),能够达到相对理想的控制目标.

    微配网多端柔性多状态开关双层嵌套均衡控制

    突发故障下的中压配电网过电压智能抑制系统

    卢颖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突发故障引起中压配网电压突变时,选相电流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过电压抑制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该问题,设计突发故障下的中压配电网过电压智能抑制系统.设计可控避雷器控制结构,调节开关动作,实现信息交换.通过过电压传感器结构,获得高频率过电压信号,利用霍尔效应的外置或内置电阻,传输过电压.设计过电压抑制柜,有效控制大面积浪涌冲击,去除高压脉冲和电涌脉冲所产生的辐射干扰.基于小波变换构造高维过电压信号,以该信号为基础,根据孤岛检测结果计算孤岛节点在单位时间内供电时长,结合过电压传输能力抑制过电压.由实验结果可知,设计系统对中性点绝缘过电压和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抑制范围分别是[-0.8 V,0.3 V]、[-0.6 V,0.7 V],均在合理抑制范围内,说明设计系统能够有效抑制过电压,减少突发故障对中压配电网的影响.

    突发故障中压配电网过电压抑制深层次CNN孤岛检测

    电力物联网终端RISC-V架构内存隔离机制研究

    覃宗涛谢为炜黄桂健聂辉...
    121-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力物联网终端RISC-V架构中增设内存隔离机制会增加终端开销,降低性能的问题,设计电力物联网终端RISC-V架构内存隔离机制.基于RISC-V架构指令编码格式,设计RISC-V架构内存软件与硬件隔离机制.其中,内存软件隔离机制为强制访问控制机制与虚拟内存机制,构建可信的内存隔离运行环境;内存硬件隔离机制为处理器执行单元内存分配机制.通过上述内存软件隔离与硬件隔离的联合应用,实现了电力物联网终端RISC-V架构内存隔离功能.实验数据显示,在不同实验工况背景下,设计机制应用后获得的RISC-V架构运行应用程序内存分配结果与最优结果一致,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受干扰程度最小值为4%,证实了设计机制具备较佳的应用效果.

    RISC-V架构物联网终端处理器电力物联网内存隔离机制

    基于双幂次趋近率在移相全桥滑模控制的应用

    邹浩张震巩建英张旭鑫...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移相全桥拓扑在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电源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滑模控制在移相全桥中的应用也越加广泛.针对传统指数趋近律的移相全桥变换器滑模控制方法存在收敛速度慢、负载扰动下鲁棒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幂次趋近律的改进滑模控制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移相全桥变换器三阶滑模控制器的设计.建立了移相全桥的数学模型,构建了滑模面,并给出滑模面参数选择方法.通过双幂次项,提高系统收敛速度;引入双曲函数,减少抖振的大小.仿真和实验表明,提出的双幂次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在负载扰动的调节时间为0.08 s,电压变化0.8 V,相比于PI控制,滑模控制能够提高调节时间0.1 s,在负载变化处电压跳变减少4.2 V.

    移相全桥滑模控制双幂次趋近率变换器

    基于模糊PID的风力发电站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梁贤哲胡之晨叶恺
    130-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风力发电站设备难以控制的情况出现,提高风力发电站设备自动控制效果,设计了基于模糊PID的风力发电站设备自动控制系统.采集风力发电站的设备运行数据以及环境数据,运用模糊PID控制算法确定风力发电站设备的控制量;将确定的控制量传送至执行单元,调整风力发电站运行参数,实现风力发电站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风力发电机转速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至额定转速45 r/min,并且最终保持稳定.

    模糊算法PID控制风力发电站设备控制PLC控制芯片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冉航李鹤鹏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一传感器数据难以完整刻画滚动轴承故障状态信息,导致故障诊断结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为促使模型完整刻画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利用通道拼接将振动信号和电流信号构造成多通道数据.同时为抑制多通道数据中无关信息的干扰,在自校正卷积(Self-Calibrated Convolution,SCConv)神经网络中引入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对不同通道数据进行自适应加权.在多组对比实验中,所提方法分类准确率达到100%,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多源数据融合卷积注意力自校正卷积

    基于EV参数随机性的改进LHS概率谐波潮流算法

    倪俊贤史明明姜锋杜嘉诚...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低碳、节能减排政策的持续推动,电动汽车由于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近年来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电力系统的谐波问题也随之变得更加突出.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拉丁超立方采样与最大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谐波潮流计算方法.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考虑其时变特性,更加准确地描述各次谐波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了输入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并采用了一种基于Nataf变换的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对概率潮流进行计算,进而基于最大熵分布求取输出变量的概率分布.通过仿真分析,在不同场景下与传统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算法的计算精度与概率密度函数拟合效果.

    概率潮流非线性负荷拉丁超立方采样最大熵充电站谐波分析

    改进区块链的数据库信息可搜索加密算法研究

    靖海吴进国袁嘉骏
    145-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消除传统数据库存在的单点故障和数据篡改的风险,提高数据安全性,基于改进区块链研究了新的数据库信息可搜索加密算法.设置相应的数据库信息存储方案,结合区块链改进技术匹配交互信息,并转化不同的数据分享区间,执行内部数据匹配任务,实现信息匹配.计算数据搜索时间复杂度,搜索加密的标签总和的大小,根据重建时的泄漏函数,得到整数样本,计算重加密密钥数据,根据计算结果生成密钥,实现加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区块链的数据库信息可搜索加密算法数据丢包率不大于0.05%,加密后篡改率低于0.5%,数据库安全性得到明显优化.

    改进区块链数据库信息数据匹配可搜索加密时间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