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与勘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与勘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与勘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

卢进

双月刊

0495-5331

dzykt@vip.sina.com

010-59623572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观湖国际2座312室

地质与勘探/Journal Geology and Explo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着重报道黑色、有色、贵金属矿床地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太产资源评价,找矿勘探方法,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岩石与矿物研究,同位素地质,数学地质,遥感地质及计算机应用,以及矿产开发和钻探技术、工程勘察、岩土施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海省祁漫塔格牛苦头铅锌矿床氧逸度特征与铅锌成矿作用关系研究

    程会程旭王新雨
    863-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苦头矿床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祁漫塔格成矿带中部,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根据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将牛苦头矿床早-中泥盆世岩浆岩分为成矿岩体与非成矿岩体.为查明该两种岩体的地球化学性质差异,以及岩体氧逸度特征与铅锌成矿作用关系,本文对牛苦头矿床成矿岩体与非成矿岩体开展锆石微量元素和黑云母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成矿岩体两个样品锆石Ce4+/Ce3+比值区间分别为9.94~227.72(平均值为27.24)、9.79~197.95(平均值为34.13),非成矿岩体两个样品锆石Ce4+/Ce3+比值区间分别为 10.08~39.13(平均值 25.41)、8.14~33.78(平均值19.16).成矿岩体锆石Ce/Nd均值分别为8.42和9.87,而非成矿岩体样品锆石Ce/Nd均值分别为8.20和2.69.根据锆石Ti含量计算的锆石结晶温度,成矿岩体锆石结晶温度(平均值分别为700℃和696℃)略高于非成矿岩体(平均值分别为685℃和682℃).据此推算的锆石绝对氧逸度显示,成矿岩体平均值分别为-17.57和-14.99,略高于非成矿岩体,后者绝对氧逸度平均值分别为-17.76和-22.49.另外,通过黑云母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推算,成矿岩体的氧逸度、挥发分含量也略高于非成矿岩体.因此,本文认为成矿岩体氧逸度的升高可能更有利于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形成.通过与前人资料分析对比,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成矿岩体的锆石氧逸度明显低于矽卡岩型-斑岩型铜钼矿,而与矽卡岩型钨锡矿相关的花岗岩锆石氧逸度相似.由此认为成矿岩体氧逸度高低对于成矿类型(铜钼、铅锌、钨锡)有显著的限制作用,岩体锆石氧逸度高低可能与地质背景以及源区幔源成分贡献比例有关.

    铅锌矿锆石微量元素黑云母电子探针氧逸度牛苦头矿床祁漫塔格青海省

    黔西水城区立火锰矿床成因的地质地球化学约束

    程玛莉刘坤张俊杰
    882-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叠纪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锰富集成矿期.本文以贵州省西部水城区立火锰矿含锰岩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贵州二叠纪成锰作用的岩相古地理,讨论锰质来源及成因、沉积环境及锰沉淀方式.采用光学显微镜、XRF、XRD和ICP-MS对水城立火锰矿含锰岩系、顶板及底板进行矿物组成、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矿床含锰岩系形成于伸展拉张的台地内部裂陷盆地,锰矿石中见重晶石、石膏、天青石、菱锰矿及菱铁矿等热水沉积矿物,发育热水沉积典型纹层状构造及火山活动长石斑晶硅质交代结构,富含Fe、Mn、Co、Ni、V、Mo等热水沉积元素,具有显著Ce/Ce*负异常稀土配分模式.Mn/Fe、SiO2/Al2O3、Al2O3/TiO2、Co/Ni、Co/Zn、Y/Ho比值及Fe-Mn-(Cu+Co+Ni)×10、Co-Ni-Zn、Co/Zn vs.(Cu+Co+Ni)、LogU/LogTh及Fe/Ti vs.Al/(Al+Fe+Mn)地球化学图解显示水城立火锰矿是热水沉积成因;V/Cr、V/(V+Ni)及Ceanom特征值指示该锰矿床形成于氧化-弱氧化-弱还原海相沉积环境.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该矿床锰成矿作用经历了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初始沉淀及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相转化为菱锰矿相的地质演化过程.

    地球化学热水成因沉积环境沉淀方式立火锰矿水城区贵州省

    冀东迁安地区BIF型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许曼吕水韦文国邢运涛...
    900-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冀东迁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BIF型铁矿集区之一.随着铁矿床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浅部铁矿资源开发殆尽.近年来,多家地勘单位在迁安地区大中型铁矿床深部及外围进行找矿工作,在深部新发现了厚大矿体,取得了找矿突破.虽然勘查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相关的铁矿床分布规律及成矿模式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对迁安地区成矿带缺少整体认识.本文系统分析了迁安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了赋矿地层特征.进行了迁安地区铁矿褶皱构造五级划分,确定三级倒转向斜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初步厘定了断裂构造为成矿期后的脆性断裂,多对矿体产生破坏和错断;明确了迁安地区铁矿分布在迁安隆起向南西突出的"C"字形边缘弧形褶皱带中,形态受倒转向斜控制.针对迁安部分矿区发现的第二层铁矿体,进行了深、浅部矿体地质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海底热液喷气活动具有周期性,原始沉积时形成了多层铁矿层,并经受成矿期后断裂构造改造,形成北高南低的阶梯状地堑赋矿模式.依据多年的勘探成果结合本次研究工作,建立了迁安地区成矿模式,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BIF铁矿矿床分布规律构造作用成矿模式迁安地区冀东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赣南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成矿预测

    李家桢杨斌曾载淋陈斌锋...
    919-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资源基地之一.然而,随着赣南稀土资源的不断消耗和境外新的稀土资源不断开发,加之当前对赣南稀土成矿预测主要以传统的定性或半定量预测为主,导致稀土资源优势衰退和潜力不明等问题.为定量预测赣南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资源潜力,本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地质-气候-地貌等多元地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并结合已知95个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分布特征,建立综合信息预测模型.基于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模糊数学法构建隶属度函数,利用C-A分形方法确定不同成矿强度对应的阈值,对赣南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矿进行成矿预测.结果表明:(1)水系沉积物Y/La地球化学比值在不同配分类型稀土矿床中差异较大,轻稀土矿区Y/La比值平均值为0.68,而中重稀土矿区Y/La比值平均值则为1.3.Y/La比值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评价稀土矿床配分类型的地球化学勘查指标;(2)相比于传统层次分析,通过引入专家权重系数,能有效降低权重判断的主观性,减少模型预测的不确定性;(3)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和已知矿床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位置等信息,综合圈定赣南地区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矿A级远景区5处,B级远景区3处.综合分析认为: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强度整体具有"南部强,中部好,东西弱"的分布格局,结合近年来的勘查成果,赣南地区仍有寻找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矿的巨大潜力.此项研究不仅为赣南地区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矿的勘探工作提供依据,而且为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面提供了一个有效案例,显示该方法在处理多元地质数据中的应用潜力.

    成矿预测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矿模糊层次分析法GIS赣南

    西藏努日铜多金属矿南矿段地质特征及短波红外光谱的勘查应用

    汤立伟王艺云陈文庆陈斌...
    93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藏努日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作为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唯一具有Cu-W-Mo矿化组合的大型矿床,带上找矿潜力较大,成果丰硕.随着区带成矿理论和矿区研究程度的深入,亟需使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满足区内深部找矿的需要.本次研究利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SWIR(Short wave infrared),对努日铜多金属矿床南矿段中典型蚀变矿物进行研究,根据其矿床地质特征、蚀变矿物组合、分带特征以及光谱分析结果,总结了矿区典型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值分布规律,进而确定其勘查标志.研究认为白云母的吸收峰位值Pos2200>2208 nm、伊利石的吸收峰位值Pos2200>2203 nm、绿泥石的吸收峰位值Pos2250>2249 nm的大量或连续出现,可以作为努日矿区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有效的蚀变矿物勘查指标;在此基础上,综合努日南矿段地质特征分析、蚀变矿物分布规律分析,对矿区深部斑岩型铜矿进行成矿预测,认为南矿段45线东侧深部的石英闪长(玢)岩具有斑岩型铜矿找矿的潜力,为矿区下一步的找矿提供了方向与思路.

    短波红外光谱蚀变矿物铜多金属努日南矿段冈底斯成矿带

    东昆仑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床原生晕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高俊宝满荣浩时浩赵晓波...
    94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床是东昆仑造山带西段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金锑矿床,目前浅部矿体开采殆尽,亟待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工作.本文利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床12号和20号勘探线采集原生晕样品,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确定了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W.通过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参数计算和原生晕异常分析,发现12号勘探线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与原生晕地球化学异常均呈现前缘晕与尾晕叠加的特征,地球化学参数在深部具有一定"反转"特征,近矿晕元素向深度500 m以下仍有延伸趋势;20号勘探线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和异常特征均呈现出明显的"反分带"特征,深部发育较强的前缘晕、近矿晕和较弱的尾晕,地球化学参数在已知矿体尾部发生了明显的"反转",指示已知矿体向深部仍有延伸.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原生叠加晕模型,推测20号勘探线400 m以下深度很可能存在盲矿体,建议在下一步勘探工作中高度关注.

    原生晕深部找矿预测隐伏矿体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床东昆仑

    赣南碛肚山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龚良信张健仁张德富王先广...
    95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南碛肚山岩体作为石头坪重稀土矿床的成矿母岩,目前对其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岩石类型、构造环境的认识不足.本文对碛肚山岩体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开展锆石、独居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碛肚山岩体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锆石、独居石U-Pb年龄分别为145.0±2.3 Ma、147±1.7 Ma,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有高SiO2(72.78%~77.67%),富钾(K2O/Na2O=1.07~1.38),低Al2O3(12.03%~13.18%),过铝质-强过铝质(A/CNK=1.08~1.25),REE配分模式为海鸥型,富集Rb、U、Th等元素,亏损Sr、Ba、Eu等元素,略高的锆石饱和温度(761~834℃),显示过铝质A型花岗岩特点.同时岩石具有高Rb含量(277.6×10-6~901.3×10-6),Rb/Sr比值(8.07~195.93),显示高分异花岗岩特点.综上认为碛肚山岩体为高分异过铝质A型花岗岩.εNd(t)变化范围为-4.1~-3.0(>-7.0),符合地幔物质参与成岩过程,但在成岩过程中主要提供热量,物质贡献较少.根据区域地质和构造图解,认为碛肚山岩体侵入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致使岩石圈伸展有关.

    A型花岗岩U-Pb测年Sr-Nd同位素重稀土碛肚山岩体赣南

    黔西南望谟县打岩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杨友公斌潘有良肖玉...
    971-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黔西南望谟县打岩萤石矿床产于二叠系吴家坪组灰岩层间破碎带及P/T界面构造蚀变体中.通过萤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成分分析,探讨打岩独立萤石矿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成因机制,以丰富望谟县地区萤石矿研究资料,为下一步找矿勘查提供参考.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发育气液H2O包裹体(Ⅱ型)及少量富子晶包裹体,萤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1~216℃,主要集中在130~150℃;盐度为0.17%~1.45%NaCleqv,密度为0.84~0.96 g/cm3,属低盐度及低密度流体范围.成矿流体成分较为简单,固相成分为方解石(CaCO3)、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微弱CO2,液相成分为H2O,主要为NaCl-H2O体系.打岩萤石矿床为金、锑矿成矿流体同源,属于该流体晚期阶段成矿产物.含F成矿流体沿南盘江深大断裂上涌通过P/T界面运移,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萃取围岩中的钙,在向地表运移中因大气降水加入使成矿流体发生冷却,同时构造扩容减压作用使成矿流体沸腾导致CaF2沉淀.在吴家坪组灰岩层间破碎带、节理裂隙及P/T界面虚脱空间等成矿有利部位形成交代充填型低温热液萤石矿床.

    萤石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打岩背斜望谟黔西南

    大地微动测深与时间域激电测深在金矿床中的勘查应用——以河南省嵩县东湾金矿床为例

    荆鹏孙进李水平康健...
    982-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省嵩县东湾金矿是受陡倾斜断裂构造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矿床,其近南北向断裂构造F1是该矿区的主要含(控)矿构造,沿该含(控)矿构造F1向深部仍存在大规模成矿的可能.传统物探方法为以往矿区中浅部找矿勘查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但难以适应目前矿区对深部探测的需求,常规的大深度、高分辨率电磁探测方法则因受该矿区较强的电磁干扰和复杂的人文因素制约了其应用.为提高探测精度和深度,确定含(控)矿构造F1在深部的延伸状态及高极化体赋存位置,采用不受电磁背景干扰、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的大地微动测深与可提供深部金矿化蚀变信息的大功率时间域激电测深联合勘查.根据获得的视S波速度(Vx)、视电阻率(ρs)和视极化率(ηs)异常,结合已知地质剖面先验信息,有效地识别了不同岩性地层界面,推测含(控)矿构造F1在纵向上的空间展布特征,认为沿F1构造带的中-低速度、中-低电阻、高极化区为找矿有利部位,据此圈定了深部找矿靶区,为该矿区深部找矿勘查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依据.该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为东湾金矿区及周边类似矿区深部勘查提供参考.

    大地微动测深大功率时间域激电测深容矿断裂构造深部找矿东湾金矿嵩县河南省

    不稳定煤层多场联合勘探综合解译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河南新义煤矿为例

    金明方李度周王冕马合飞...
    993-1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条件复杂的工作面由于勘探条件较差或者存在多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干扰,导致单一的物探手段难以准确辨识不良地质体,需要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联合勘探,相互补充印证,以解决物探多解性问题.针对新义煤矿11080工作面揭露的大范围薄化带,采用地震槽波速度场、质量场、能量场以及无线电波透视法联合勘探,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探查,开展多场耦合综合解译,圈出了工作面煤层薄化带和开采关注区.结果显示,多场联合勘探综合解译技术能够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极不稳定煤层进行有效探查,能够准确判断不良地质体的相关属性,为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该方法能够在类似地质条件工作面推广.

    地震槽波速度场能量场质量场无线电波坑透综合解译新义煤矿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