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俄罗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俄罗斯研究
俄罗斯研究

冯绍雷

双月刊

1009-721X

russiastudies@163.net

021-62233816 62238113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华东师范大学理科大楼A403

俄罗斯研究/Journal Russian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俄罗斯研究》(更改刊名前曾为《今日东欧中亚》)现为双月刊,逢双月25号出版。《俄罗斯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先后被确认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俄罗斯、东欧、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级决策部门、对外贸易经营单位及个人、外事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尤里·沃罗宁谈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反思

    周力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美西方同俄罗斯激烈对抗的背景下,对苏联为什么解体、苏联社会主义为什么半途而废这些问题的讨论再度兴起.其中,尤里·沃罗宁撰写的几篇文章最具深度.沃罗宁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功和失败.社会主义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特殊的社会制度,而是即将退出的资本主义和即将到来的共产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结合体.回顾70多年的发展历程,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之所以最终无法承受同西方跨国垄断资本主义的直接竞争,主要是因为除列宁之外的苏联几任最高领导人低估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包括过早地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已经"取得胜利"、进入了无对抗阶级社会,忽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影响和干扰条件下可能出现的不稳定性和摇摆性等等.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奉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发展方针,导致俄罗斯发展缓慢,有些领域十分落后.俄罗斯未来要发展壮大,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借鉴中国、越南的经验,必须更加科学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尤里·沃罗宁

    中国区域国别学的演进与前瞻——访谈钱乘旦教授

    钱乘旦尹如玉
    1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同集成电路问题是制约中国理工科领域发展的关键瓶颈,区域国别研究同样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亟待突破的核心难题.区域国别学的根本使命是深入研究全球各地区的详细情况,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对沿线国家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加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和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区域国别学的发展还应注重跨学科合作,培养能够深入理解特定国家或地区的通才和专才,满足国家和社会对这种深度了解的迫切需求.尽管当前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迅速发展区域国别学,但存在着对这一学科深层含义和广泛外延理解不足的问题.缺乏对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本质的清晰理解,可能导致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因此,亟须确立清晰的学科方向和目标,以确保区域国别学的健康发展,真正服务于国家的需要.中国区域国别学的核心任务和特色在于为中国服务,并具备可以扩展至为全世界人民服务的能力.深入的区域国别研究有助于有效地应对和解决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撕裂,促进中国的国际合作.此外,中国的区域国别学应当超越西方中心论的话语体系,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立知识体系.

    区域国别学"一带一路"倡议人才培养自主知识体系

    俄罗斯的战争纪念

    唐仕春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路径和当代特征.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确定将区域国别学纳入第14类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对于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高质量地开展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别与区域研究的理论形成,也需要以长期的实地观察和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坚实基础.观察新变化、发现新问题,是田野调查的重要价值.为此,本刊特别邀请国内俄罗斯与欧亚研究学界的专家,将他们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最新的、尤其是新冠肺炎大流行结束后和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田野调查成果整理成文,形成纪实性笔谈,以飨读者.本期笔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俄罗斯的战争纪念情况;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关系的进展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成果;俄罗斯不同地区中亚劳务移民的生活状况、文化认同以及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向东看"在俄罗斯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方式;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制裁背景下俄罗斯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中俄两国在教育、科研、基建等领域的合作.这些田野调查及其所形成的分析和见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表明,田野调查是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区域国别研究田野调查战争纪念中哈关系乌克兰危机中俄合作

    草原之国新气象:哈萨克斯坦访问纪行

    杨波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路径和当代特征.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确定将区域国别学纳入第14类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对于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高质量地开展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别与区域研究的理论形成,也需要以长期的实地观察和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坚实基础.观察新变化、发现新问题,是田野调查的重要价值.为此,本刊特别邀请国内俄罗斯与欧亚研究学界的专家,将他们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最新的、尤其是新冠肺炎大流行结束后和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田野调查成果整理成文,形成纪实性笔谈,以飨读者.本期笔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俄罗斯的战争纪念情况;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关系的进展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成果;俄罗斯不同地区中亚劳务移民的生活状况、文化认同以及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向东看"在俄罗斯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方式;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制裁背景下俄罗斯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中俄两国在教育、科研、基建等领域的合作.这些田野调查及其所形成的分析和见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表明,田野调查是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区域国别研究田野调查战争纪念中哈关系乌克兰危机中俄合作

    俄罗斯中亚劳务移民的现状与思考

    葛新蓉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路径和当代特征.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确定将区域国别学纳入第14类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对于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高质量地开展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别与区域研究的理论形成,也需要以长期的实地观察和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坚实基础.观察新变化、发现新问题,是田野调查的重要价值.为此,本刊特别邀请国内俄罗斯与欧亚研究学界的专家,将他们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最新的、尤其是新冠肺炎大流行结束后和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田野调查成果整理成文,形成纪实性笔谈,以飨读者.本期笔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俄罗斯的战争纪念情况;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关系的进展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成果;俄罗斯不同地区中亚劳务移民的生活状况、文化认同以及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向东看"在俄罗斯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方式;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制裁背景下俄罗斯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中俄两国在教育、科研、基建等领域的合作.这些田野调查及其所形成的分析和见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表明,田野调查是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区域国别研究田野调查战争纪念中哈关系乌克兰危机中俄合作

    东与西的问题永远存在"向"与"怎么向"才是关键

    顾炜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路径和当代特征.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确定将区域国别学纳入第14类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对于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高质量地开展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别与区域研究的理论形成,也需要以长期的实地观察和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坚实基础.观察新变化、发现新问题,是田野调查的重要价值.为此,本刊特别邀请国内俄罗斯与欧亚研究学界的专家,将他们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最新的、尤其是新冠肺炎大流行结束后和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田野调查成果整理成文,形成纪实性笔谈,以飨读者.本期笔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俄罗斯的战争纪念情况;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关系的进展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成果;俄罗斯不同地区中亚劳务移民的生活状况、文化认同以及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向东看"在俄罗斯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方式;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制裁背景下俄罗斯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中俄两国在教育、科研、基建等领域的合作.这些田野调查及其所形成的分析和见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表明,田野调查是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区域国别研究田野调查战争纪念中哈关系乌克兰危机中俄合作

    俄乌冲突及西方制裁下的俄罗斯——基于2023-2024年在俄罗斯的调研报告

    张建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路径和当代特征.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确定将区域国别学纳入第14类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对于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高质量地开展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别与区域研究的理论形成,也需要以长期的实地观察和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坚实基础.观察新变化、发现新问题,是田野调查的重要价值.为此,本刊特别邀请国内俄罗斯与欧亚研究学界的专家,将他们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最新的、尤其是新冠肺炎大流行结束后和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田野调查成果整理成文,形成纪实性笔谈,以飨读者.本期笔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俄罗斯的战争纪念情况;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关系的进展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成果;俄罗斯不同地区中亚劳务移民的生活状况、文化认同以及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向东看"在俄罗斯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方式;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制裁背景下俄罗斯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中俄两国在教育、科研、基建等领域的合作.这些田野调查及其所形成的分析和见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表明,田野调查是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区域国别研究田野调查战争纪念中哈关系乌克兰危机中俄合作

    俄罗斯的国家转型(1991-2021年)

    瓦迪姆·沃尔科夫杨辉
    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要讨论俄罗斯的国家转型问题,需要首先明确与国家有关的核心概念,并综合分析苏联解体后30年的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迁来探讨.国家被定义为在一定领土上维持合法暴力垄断的有组织的社会.国家的基本功能包括司法治理、税收、保护领土、解决争端等.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历了国家垄断地位的崩溃、私有化过程中寡头经济体系的出现、逃税和影子经济的蔓延,以及非法暴力集团和非正式权力结构联邦权力的挑战.普京上台后,通过打击寡头、改革税收、加强中央权威等措施,恢复了国家自主能力,包括控制关键经济领域和改善司法系统等措施.俄罗斯建立了以国家控制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模式,国家掌控能源、基础设施等关键行业,并通过国有银行和主权基金来管理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收入.在国际压力和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加强了内部政治控制,消除政治竞争对手和外国影响力,加强了警察和法院系统,推进了数字化国家服务,并增加了国防预算.今后阶段的俄罗斯国家发展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未来趋势难以预测,但自主脱离外部利益和以内部投入替代外部参与是十分重要的.

    俄罗斯国家转型俄罗斯国家能力俄罗斯国家建构国家资本主义

    欧亚国家政治安全评估——以俄乌冲突背景下的俄罗斯为例

    费海汀
    7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风险研究主要探讨因风险主体变化对客体利益产生的影响,主要目标是将国家和政体特征与政治风险事件关联起来,以完成对风险点、风险概率及风险前兆的推断,大致分为政策识别、政体分类、指标建构三种研究倾向,至今已建立比较系统、完备的风险识别指标体系,但仍存在过度关注客体、依赖标准模型、忽视外部冲击等内在缺陷,导致评估失实失真失效.欧亚国家政治安全评估至少需要综合国家治理、政权稳定、转型进程、政治风险四类指标的共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符合本土历史与现实的修订.以俄罗斯为例,政治安全评估至少应包括国家能力、政府效能、精英与官僚、规则与法治、政权的社会基础、稳定的连续性六方面内容.当前俄罗斯国家和政府由于其政策学习能力、官僚整合能力和历史反思能力,正在逐步适应冲突与制裁,但这样的适应需要付出代价.军事冲突和经济制裁是影响当前俄罗斯政治的主要外部因素.

    政治风险政治安全国家风险俄乌冲突区域国别研究

    俄乌冲突与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特征、影响与启示

    熊启跃王宁远
    11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欧等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制裁.俄罗斯被剥夺WTO最惠国待遇,对外贸易遭大面积限制,海外金融资产被冻结,外币融资渠道遭到切断,对外金融服务受到限制.面对美欧联合制裁,俄罗斯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经济内循环动能显著增强,国内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愈发突出,投资拉动国内供给的作用明显增强,财政收支的内循环特征得到强化,产业结构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度提高.经济外循环特征发生重大调整,净出口对经济贡献度快速下降,同友好及中立国家贸易联系更为紧密,与欧盟贸易全面"脱钩";外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对外资产负债的避险特征增强.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明显外溢影响,主要体现在:欧洲因能源替代压力陷入发展困境;部分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恶化,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贸易和跨境资金流动影响愈发突出.尽管具备经济结构转型和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俄罗斯实现长期较快增长仍面临挑战.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更好地适应地缘政治环境变化、防范制裁风险提供了有益参考.我国应积极把握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演进趋势,不断挖掘消费投资潜力,巩固经济内循环基础;提升国内供给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编织制裁免疫"安全网",推进更高水平外循环增长;调整对外资产负债结构,促进金融体系平稳运行.

    俄乌冲突西方制裁经济结构转型经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