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吴恩远

双月刊

1671-8461

Oyyj-oys@cass.org.cn

010-64039120 64039118

100007

北京张自忠路3号东院(北京1103信箱)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Journal Russian, Central Asian & East European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学术类期刊。栏目有专论、政治、经济、外交、综述、人物志、书刊评介、外论摘编等。英文目次,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06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化理论视域下的欧亚民族国家构建

    孙壮志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现代化理论的视角,对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11个欧亚国家在选择发展道路方面取得的成就、经历的波折进行了全面梳理.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彼此间既有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联系,也经历了分化、冲突甚至战争,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空间.独立30多年来,这些国家的发展已经拉开了明显的距离,经济实力和政治体制出现了较大差异,但面临的问题依旧是相似的,特别是走向现代化民族国家的进程都是非常曲折的.本文着重分析它们在政治经济转型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难题,并指出欧亚国家在现代化模式选择中的最优先任务是巩固民族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它们既看重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强化,又希望尽快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特别是大国的认可,因此造成一些矛盾的现象,导致其现代化进程呈现出"非典型"的、相互矛盾的特征,出现了"现代化"和"传统化"、"现代性"和"传统性"的现实冲突.对在后苏联空间诞生的欧亚新独立国家来说,其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特殊性,国家独立在前,民族建构在后,难以同步进行和完成,需要解决好国家认同、政权合法性、政策统一、民众参与、财富分配等五个方面的紧迫问题.

    现代化理论欧亚民族国家欧亚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体制转型

    俄乌冲突、美国印太战略新发展与国际秩序

    韦宗友汤杰
    1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乌冲突不仅对大国关系造成严重冲击,还对冷战后的美国霸权和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公开挑战,预示着后冷战时代已经结束,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加剧.冲突的爆发和持续加剧了美国对国际局势的担忧,中俄在经贸、外交等方面合作的深化进一步引发了美国的疑虑.俄乌冲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拜登政府对印太地区的重视,美国仍然将中国视为长期的、全方位的战略对手,加速推进印太战略.美国不再满足于以关岛和日本军事基地为核心的军事部署,试图推进更加灵活的分布式前沿军事部署,避免军力过度集中,以提升美军的生存、威慑与反击能力.美国通过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机制升级为首脑级安全对话机制,利用种族文化亲近感组建美英澳安全伙伴关系,搭建美日韩、美日澳、美日菲三边安全网络等防务合作,夯实和拓展以美国为中心的小多边安全网络.同时,美国还积极推动北约的印太转向,强化对华尖端和军事技术的封锁,减少关键供应链的对华依赖,确保供应链安全.俄乌冲突与美国印太战略推动了国际政治秩序的分化和阵营化,使国际经济秩序破碎化和安全化,令国际安全秩序走向军事化和军备化.大国关系的竞争性、对抗性和国际秩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为避免国际秩序陷入可能的失序,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寻求俄乌冲突的政治解决方案,尽早结束冲突.中美应当加强高层接触与战略沟通,共同推动国际秩序的平稳发展.

    俄乌冲突印太战略中美关系国际秩序俄美关系

    美国对俄罗斯金融制裁的法律机制与法律挑战

    李姝娟韩爽
    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联合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多层次的金融制裁,金融制裁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战略武器,被美国用于遏制目标对手发展和维护自身霸权地位,使美国从其宣称的金融秩序维护者变为金融危机制造者.此次对俄金融制裁全面升级表现出了金融制裁发展的新趋向,即在综合使用多种制裁手段的同时强化排斥性制裁手段,通过定向扩大制裁范围实现精准打击,重点使用多主体协同制裁来提升制裁效果.美国对俄罗斯金融制裁的演变进程,反映了美国金融制裁法律的有效实施机制,即以"长臂管辖"原则为基础制定一系列具有域外效力的金融制裁法律,构建层次化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建立多维度金融制裁执法路径,从多国联合执法、国内法域外适用和迫使第三方主动遵守三个层面全面保障金融制裁法律的有效执行.然而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本身就具有国际法合法性争议,具体制裁措施中更是存在明显违背国际法基本原则、过度域外执法引发管辖权冲突等法律问题,这种金融制裁的滥用给现行国际法带来了诸多挑战.

    美国俄罗斯金融制裁制裁法律机制"长臂管辖权"

    美欧制裁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合成控制双重差分的两阶段对比分析

    徐坡岭聂志宏
    6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美欧制裁下,俄罗斯经济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和复苏能力,其内在逻辑是什么,制裁对经济的实际影响程度如何,已有研究的事件解析和过程分析方法都因为缺乏比较基准和多样本对比,而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本文在归纳整理美欧制裁俄罗斯的政策要点和制裁逻辑的基础上,为研判制裁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程度和方向确立了两个基准,即制裁造成的俄罗斯经济增长对潜在增长率和基准增长的偏离,重点是对基准增长的偏离.为此,运用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SDID)构造了一个"合成俄罗斯"作为比较基准,比较俄罗斯GDP增长率和"合成俄罗斯"增长率的差异.研究发现,美欧经济制裁确实对俄罗斯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冲击和影响.从实证结果看,俄乌冲突爆发后美欧对俄"极限制裁"的短期影响效果大于克里米亚事件后的"温和制裁",俄经济增长对潜在增长率的偏离幅度较大.从长期来看,俄罗斯经济对制裁的适应性调整和对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调整可以对冲制裁的影响,并有可能转向新的增长模式.

    美欧联盟制裁对俄制裁俄罗斯经济增长经济制裁效果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

    大国科技竞争背景下俄罗斯强化技术主权的实践与启示

    高际香
    9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俄乌冲突和西方极限制裁下,俄罗斯科技领域受到极大冲击,普京总统强调,要实现真正的技术主权,必须建立一个核心要素完全独立于外国机构且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自此开始了俄罗斯维护技术主权的实践.面对西方围堵打压,俄罗斯采取加快重构技术供应链、努力推动软件自主研发、着重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大力扶持微电子产业、密集出台关乎国计民生的技术进口替代项目等一系列应急举措.以发布有关技术发展和技术主权的政策文件为标志,俄罗斯对强化技术主权进行了长远布局和制度设计,明确了 2030年实现技术主权的总体目标,围绕目标确定国家支持优先项目的六大原则,明确了国家支持的优先项目的选择标准,并且在创新科研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发挥中小型科技公司和大学创新主体作用,开展"先行先试"项目试点,完善创新政策支持工具,推动技术供给和需求对接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实践.俄罗斯强化技术主权的应急措施、长期布局和制度设计,是在西方制裁导致的半封闭状态下的务实之举.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尚需解决创新体系效能不强、创新主体有效联动不够、科研团体稳定性欠佳、研发投入持续性不足、技术生态系统打造困难等诸多问题.

    俄罗斯技术主权交叉技术科研生产管理模式技术生态系统技术竞争

    瓦利茨基和他的《俄国思想史》

    刘文飞
    11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波兰历史学家瓦利茨基的《俄国思想史》对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90年代的俄国思想发展过程进行了断代史扫描,对百余位俄国思想家进行了评述,其中包括拉季舍夫、恰达耶夫、别林斯基、彼得拉舍夫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以及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等,给出了一幅关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末俄国思想史的全景图.作为一位波兰学者,瓦利茨基将俄苏文史哲学界和欧美斯拉夫学界的相关成果融为一炉,给出一部三位一体的俄国思想史.他对俄国思想及其历史发展中诸多悖论现象的捕捉和分析构成本书的亮点,对俄国思想史和俄国文学史的相互渗透也有精妙的把握.在瓦利茨基的思想史描述中,古代俄国与现代俄国、俄国与欧洲、俄国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和对峙构成三大"该诅咒的问题",俄国思想就像一只巨大的钟摆在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动,官方与在野,保守与激进,精英与民众,不同的思想倾向既相互对峙,又相互转换,构成一道起伏跌宕、精彩纷呈的思想河流.这部《俄国思想史》在国际斯拉夫学界影响很大,被英美多所大学用作俄国史教科书,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俄国思想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外斯拉夫学界的俄国思想史阐释.

    瓦利茨基俄国思想史历史哲学社会哲学思想史悖论

    经济特区的政治逻辑——以俄罗斯利佩茨克特区为例

    费海汀
    13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特区是一项受到广泛青睐的政策工具,常被转型国家用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结构调整、引导体制改革.本研究选择俄罗斯的利佩茨克特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合成控制法探讨经济特区对利佩茨克州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显示,经济特区对吸引投资有显著作用,但对经济增长并无贡献,在巩固地方政府能力方面甚至存在负面效果.利佩茨克特区整体呈现出"投资涌入—经济无明显增长—地方政府收支无明显增长"情形,但俄罗斯联邦政府和利佩茨克州政府都对特区的运转绩效表示满意,并持续投入扩大特区建设.对利佩茨克特区本身、特区设置过程及特区中的关键行动者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利佩茨克特区实质上是围绕新利佩茨克冶金综合体专门实施的政策,表现出"以国家战略的形式实施特区政策以培育私人企业"的反常现象.之所以表现出"绩效不佳而各方满意"和"国家战略扶持私营企业"两个不合理之处,是因为该特区的经济逻辑服从于更加底层的政治逻辑.在俄罗斯,特区设置是国家、地方、企业三方博弈的结果,是联邦政府回收国家权力的重要工具.由此可知,转型国家设置特区时需要同时面对国家重构和体制改革的双重任务,国家重构是一项必选任务,而体制改革则只是一项可选任务.

    经济特区经济增长政治转型国家建构俄罗斯

    Abstracts

    162-166页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投稿须知

    封4页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届俄罗斯东欧中亚与世界高层论坛"在成都举行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