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鄂州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鄂州大学学报
鄂州大学学报

田巨平

双月刊

1008-9004

ezdxxb@163.com

0711-5905136

436099

湖北省鄂州市莲花山鄂州大学

鄂州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查看更多>>《鄂州大学学报》创刊于1988年,自创刊以来一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刊物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凸现了刊物的个性特征。本刊的办刊理念是:坚持鲜明正确的政治方向,但不办成政治理论刊物,而是强调求真的科学性探讨;坚持科研服务于经济建设,但不一味急功近利,而着意于“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兼容并包,尤其注重精神文化领域的开拓;重视校内学术人才的扶持,着力展示校内教师创造的科研教学成果,但不画地为牢,近亲繁殖,而力求拓宽交流渠道,多吸纳一点校外前沿性科研成果,形成杂交优势。本此理念,本刊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努力培植自身应有的特色:学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学术视野的广泛性与论域地方性的并包;学术热点与冷门的兼容;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力求期期都显示着学术上的创新精神、内容上的厚重感和风格的朴素坚实。《鄂州大学学报》在历年的质量检查中不断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在学术界和社会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二次刊载逐年增多。《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国性信息收集单位均有转载、摘要和报道;多个国家级和省市图书馆均长期连续订购收藏;与全国数百家公开发行的学术杂志建立了长期交流关系;稿源不断拓宽,作者从青年学人到资深专家博导,从高校讲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构成了一支多层次的撰稿人队伍,保证了学报的清新气息和学术质量。本刊两次荣获全国市属大学优秀学报奖、首届全国《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6年,荣获湖北省第五届“湖北省高校优秀学报”、第三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委制度历史考察

    张克荣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时建设中央委员会和区部委员会,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委制度即开始建立。在150多年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委经过共产主义者同盟、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在设置方式、自身定位、产生方式、职责权限、运行方式等方面都有巨大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委制度的历史进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实现,表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应有的典型特征:继承性、曲折性、进步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委制度历史考察发展特征

    新时代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师德逻辑及实践指向

    曹林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回归师德的教书育人本真、坚守师德的专业能力本位。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师德,为立德树人奠定基础。在高校的师德建设过程中,应当基于课程思政明确目标,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提高其能力素养,高校应当加强师德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师德价值逻辑实践途径

    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蓝燕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型教育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思政课教师内涵式发展,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是类型教育背景下深耕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保障,也是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类型教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校企合作能力

    基于"大思政课"视域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赵宇宏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概念的提出,高校思政课程面临更新的教育模式与教学理念的挑战与机遇。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情感与价值、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统一,以全方位、多维度影响和塑造学生。研究聚焦于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与实践案例分析,构建了一种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框架。研究首先解析了"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并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地,详细探讨三种核心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情感与价值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以及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这些创新模式,可以发现有效的思政教育应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实践验证这些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以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立德树人。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统一情感与价值教育课内外整合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卫生类高职生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及实现路径

    李茜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将其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将增强卫生类高职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卫生类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准确把握契合点,紧扣四个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卫生类高职生思政教育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卫生类高职生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卫生类高职生思政教育载体形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高职

    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

    郑洪亮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家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和育人的重要内涵。由于时代条件的变化,科学家精神的发展正面临着教学困境、价值困境与认知困境的阻碍,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此,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家精神的实践历练和宣传引导并以校园文化涵养科学家精神,进而推动科学家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科学家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沉浸式教学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运用

    袁高丽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难点。围绕推动思政课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学目标,探索沉浸式教学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运用。沉浸式教学注重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融入互补,更强调思政课的氛围感、身临其境感。沉浸式教学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有效开展运用,要推进实践教学常态化和规范化,善用社会大课堂,提升教育对象多感官体验,激活思政小课堂,打造大师资队伍体系,助力建设"大思政课",从而实现职业教育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改革目标任务。

    沉浸式教学高职思政课运用

    论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与现实路径

    杨钟悦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教育目标:同构共生、教育内容:交互融通、教育方式:双向建构,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可能性以及必然性。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中心、以效能为中心、以过程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等基本要求。通过加强整合,汇聚合力;优化体系,提高效率;统筹设计,专题介入;共建共享,改善生态;问题导向,适切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劳动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基本要求现实路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皖西学院为例

    邱红霞冯梦婷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素质,关键在于要加强党建与业务相结合。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六个方面,应用"德尔菲法"构建一个全面、重要、科学、有效的党建工作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切实发挥其战斗堡垒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高校质量评价

    人工智能促进思政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定位,创新理念与未来展望

    李怡桦刘红卫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如何实现思想政治现代化是完成目标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当下社会环境、教育教学者关注的重点环节。在当下科技、智能化发展技术不断蓬勃发展的重要环境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及内容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抓住智能革命的大势,特别是"人工机能+技术"的成长发展,需要教育者加强重视,结合现代化发展方向与目标完成思政教育现代化的转向,从而推动国家实现治理现代化。

    人工智能思政教育价值定位创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