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腹部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腹部外科
腹部外科

陈孝平

双月刊

1003-5591

fubuwaike@163.com,fubuwaike@tom.com

027-82789737

430014

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155号

腹部外科/Journal Journal of Abdominal Surger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设腹痛中心,提高急腹症救治质量

    任建安
    395-399,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急诊外科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急诊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高于择期手术.急诊外科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疾病负担.国内正积极探讨建立以腹痛中心为核心的急重症外科体系,旨在专门治疗急腹症、腹部创伤以及外科并发症等重症病人.国际上,许多成熟的创伤科中心已经转型为急重症外科.在国内,早期的急重症外科是由外科救援团队建立的.为了广泛推广急重症外科的建设,并承担急腹症、创伤和外科救援任务,从建设腹痛中心入手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以腹痛中心为核心的急重症外科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它将外科与重症监护病房的功能整合在一个科室运行.急重症外科的建设需要普通外科的管理、人才和技术支持,并最终培养出专门从事急重症外科的亚专科人才.

    急重症外科急诊外科急腹症创伤外科救援

    腹痛绿色通道对急腹症病人救治效率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张锦鹏吴秀文邹江豪张哲瑞...
    400-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痛绿色通道对急腹症病人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4年4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收治的513例急腹症病人,分为会诊模式组(n=197),腹痛绿色通道组(n=31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基线数据、从入急诊到请会诊时间、入急诊到入院时间、入院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术后30 d病死率等.结果 与腹痛绿色通道成立前相比,腹痛绿色通道成立后病人从急诊到手术的中位时间显著缩短(19.25 h比11.58 h,P<0.001),从入院到申请手术的中位时间缩短(0.83 h比0.74 h,P=0.047),整体住院时间显著减少(7.95 d比4.56d,P<0.001),肺部感染(P=0.031)和腹腔感染(P=0.011)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6.8%比5.1%,P<0.001).腹痛绿色通道组夜间(18:00~次日8:00)手术比例显著增加(44.7%比67.1%,x2=25.118,P<0.001).高年资医生指导下的主治医生及主治医生级以下医生手术率增加(74.0%比89.9%,x2=50.783,P<0.001).结论 腹痛绿色通道可以缩短急腹症病人术前等待时间,改善病人的总体治疗效果.

    腹痛中心急腹症腹痛绿色通道急重症外科

    基于客观因素的儿童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黄卓徐诺毛连春马丹丹...
    406-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并验证基于客观因素的儿童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AA)发生坏疽穿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4年9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的350例AA患儿的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患儿为研究对象(n=225),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9月的患儿为验证对象(n=125).所有患儿在诊断明确后行阑尾切除手术,依据术后送检阑尾病理结果,分为无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non-gangrenous/perforated appendicitis,N-GPA)组和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gangrenous/perforated appendicitis,GPA)组.进行两组间比较,对有意义的指标通过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儿发生坏疽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同时基于列线图模型对验证对象进行内部验证,分别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术前CT提示阑尾管腔内是否有粪石、白细胞计数、症状持续时间、体温和术前CT检查阑尾直径为AA患儿发生坏疽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研究对象和验证对象中AA患儿发生坏疽穿孔的 AUC分别为0.896(95%CI:0.848~0.943)和 0.899(95%CI:0.825~0.972),结果提示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研究对象和验证对象的H-L拟合优度检验P值分别为0.459(x2=6.72)和0.272(x2=9.91),表示所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精准能力.结论 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方便地用于AA患儿发坏疽穿孔的早期识别和风险预测.

    急性阑尾炎坏疽穿孔预测模型儿童

    急性阑尾炎伴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袁春雨尹纯林李贺
    413-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病人并发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3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212例急性阑尾炎病人为研究对象,结合手术中观察阑尾有无穿孔和术后送检阑尾病理结果,分成急性阑尾炎未穿孔组(n=169)和急性阑尾炎伴穿孔组(n=43).收集病人入院时一般资料(年龄、性别、院前发病持续时间等)、血液检测指标(血常规、总胆红素和D-二聚体等相关指标)和影像学指标(阑尾是否含有粪石和是否合并腹腔积液),进行两组间比较,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 212例急性阑尾炎病人中穿孔 43例,占20.3%,对各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症状持续时间、体温≥38 ℃、阑尾是否有粪石、是否合并腹腔积液以及血 C-反应蛋白(CRP)水平是急性阑尾炎伴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并进一步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单指标预测中症状持续时间、是否合并腹腔积液和血 CRP水平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27、0.853和0.810(均P<0.05).各指标联合预测阑尾炎穿孔风险时曲线下面积为0.962,敏感度为0.884,特异度为0.893.结论 急性阑尾炎病人发病时症状持续时间、体温≥38 ℃、阑尾是否含有粪石、是否合并腹腔积液及入院时血CRP水平是急性阑尾炎伴穿孔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各指标联合预测阑尾穿孔风险价值更高.

    急性阑尾炎穿孔危险因素联合预测

    基于多组学分析CIP2A在肝内胆管癌中的作用与预后相关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哈力木拉提·吾布力卡斯木吐尔地·阿不来提赖天伟刘郁...
    418-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IP2A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特征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ICC病人66例,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参数,收集病人病理组织标本.采用肿瘤数据库GEPIA2分析CIP2A在ICC中的表达;在肿瘤病人样本中通过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IP2A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CIP2A表达水平与病人临床病理参数关系.GEPIA2分析ICC中CIP2A表达与癌症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的关系;体外培养胆管癌RBE细胞系,通过siRNA转染沉默CIP2A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初步分析与CIP2A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胆管癌组织中CIP2A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CIP2A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此外,CIP2A与肿瘤微环境、蛋白多糖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脂代谢、核糖体调控等通路有关.结论 CIP2A的高表达与ICC临床特征存在相关性,通过多组学结合临床特征分析,有助于从临床肿瘤样本角度阐述CIP2A在I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该研究为ICC进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CIP2A蛋白磷酸酚2A肝内胆管癌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教科书式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庄元旦唐浩然尹明柳颜思雅...
    425-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病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86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临床资料,选取28个临床因素,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临床因素与TO之间的相关性,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O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86例病人中87例(46.8%)达到TO,99例(53.2%)未达到TO.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总胆固醇、术前并发症、肿瘤分化程度、周围神经侵犯及肿瘤远处转移是影响病人术后达到TO的相关因素(Z/t/x2=3.248、-3.261、3.092、6.695、17.047、8.260、3.907,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淋巴细胞计数[OR=2.107,95%CI(1.216~3.651),P<0.05]是影响直肠癌达到TO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分化程度[以高/高中分化组为参照,中分化OR=0.316,95%CI(0.125~0.801),P<0.05;中低/低分化 OR=0.118,95%CI(0.033~0.424),P<0.05]、周围神经侵犯[OR=0.198,95%CI(0.040~0.988),P<0.05]是影响直肠癌达到TO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术前淋巴细胞计数升高(>1.94×109/L)、肿瘤高/高中分化、周围神经侵犯阴性的病人更容易达到TO.

    直肠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教科书式结局影响因素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结直肠癌手术预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程盛龙渡匡鹏马丹丹...
    431-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ride-glucose,TyG)指数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病人手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中部战区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根治性手术的CRC病人356例.应用R4.3.3统计软件完成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绘制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另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37例病人资料作为外部验证数据.结果 TyG指数、术前年龄、预后营养指数、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术后并发症是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根据log-rank 检验分析,高 TyG 组与低 TyG 指数组风险比为 1.847(95%CI:1.205~2.831,P=0.0109),训练队列中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为0.742(95%CI:0.689~0.795)内部验证显示,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外部验证采用时段验证,验证队列中列线图C-指数为0.769(95%CI:0.673~0.865),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TyG指数是CRC病人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TyG指数越高,接受结直肠癌手术病人的预后越差.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结直肠癌手术预后

    全腹腔镜下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食管空肠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对比研究

    赵文杰姚磊谢华兵王映捷...
    442-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全腹腔镜下行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采用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的术中、术后结果差异.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接受全腹腔镜下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的病人资料,根据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手工吻合组与器械吻合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总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42例病人,其中手工吻合组22例、器械吻合组20例.手工吻合组与器械吻合组病人比较,食管空肠吻合时间[(25.82±2.79)min 比(31.65±3.03)min,P<0.001]和总手术时间[(256.18±19.31)min 比(269.65±17.14)min,P<0.05]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工吻合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总费用比器械吻合组低4 56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的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7%比30.0%,P>0.05).结论 腹腔镜下食管空肠手工吻合是一种安全可靠、精准高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器械吻合的重要补充,因其减少了额外的吻合器械及其相关耗材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医保资金和病人的住院费用.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工吻合器械吻合食管空肠吻合全腹腔镜

    腹腔镜胃肠手术中发生缝针丢失的原因分析及处置

    李源杜周元陶凯雄曹阳...
    448-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多项高级别循证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胃肠道手术进入了微创时代,伴随着各类新术式的开展,腔镜下缝合技术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但在紧张的手术中,缝针丢失时有发生,而腔镜下视野有限,缝针尺寸更小,寻针的难度大.缝针的丢失,不仅影响手术的质量与效率,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腹腔镜手术中缝针丢失重在预防,及早发现并处理尤为关键.此文通过分析2例腹腔镜胃肠手术中缝针丢失案例,总结缝针丢失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腹腔镜下缝针丢失这一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性地提供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腹腔镜技术在胃肠疾病中的发展.

    腹腔镜胃肠手术缝针丢失预防措施处理流程

    腹腔内化疗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应用

    雷昊毕小刚方志强李宇...
    453-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胃癌腹膜转移(peritoneal metastasis,PM)的治疗在不断发展.各种腹腔内化疗给药方式可通过血浆-腹膜屏障到达全身化疗无法覆盖的PM部位,其中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最广泛,仍是目前针对胃癌PM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腹腔内化疗在预防性、新辅助、辅助和姑息性治疗4个模式中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根据对胃癌PM病人的一般情况和PM严重程度的评估,选择合理的腹腔内治疗与系统治疗结合方式可能为这些病人提供个体化治疗.此文对不同模式下腹腔内化疗的研究进展、临床适应证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胃癌腹膜转移腹腔内化疗细胞减灭手术腹腔热灌注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