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非常规油气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非常规油气
非常规油气

双月刊

非常规油气/Journal Unconventional Oil & Ga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度学习网络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李道伦查文舒刘旭亮李祥...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被公认为是石油勘探开发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借助深度学习强大的学习能力,试井解释正在向模型自动识别及试井自动解释方向快速演化;早期的产量预测多基于已知的特征,从实测数据中自动提取特征的研究引发关注,仅基于井口压力的产量预测已取得积极进展;以多点地质统计为基础的数字岩心重建方法正被生成对抗网络所取代,但如何满足裂缝、孔隙度及渗透率等约束仍是难题;偏微分方程求解正经历着颠覆性变化,基于非线性方程的传统求解方法正迎来智能求解时代.基于物理本质,单一的神经网络结构正在向复杂网络结构演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模型将成未来趋势.因此,相关研究多头并进,加强数据收集,构建大型模型,是我国未来智慧油气开发的核心任务.

    深度学习油气开发试井解释产量预测人工智能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巴什基奇克组超深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

    蔡振忠王健莫涛李振坤...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巴什基奇克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成岩演化复杂.在岩心观察描述、多尺度显微分析及相关储层物性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博孜段巴什基奇克组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进一步建立了储层成岩演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层段的储层在埋藏后的发育演化过程中,先后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以及交代作用4种成岩作用.储层经历了较强的垂向和侧向压实作用.胶结物类型多样,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和膏质,其次为石英和钠长石,常见自生赤铁矿,在博孜102井、博孜21井和博孜22井的局部层段还可见较多的方沸石胶结物.溶解作用的对象主要是长石颗粒、长英质岩屑和石英颗粒,博孜102井、博孜21井和博孜22井的局部层段还可见较多的方沸石胶结物被溶解,极少见碳酸盐胶结物发生溶解.储层中发育的交代作用主要有碳酸盐和膏质胶结物交代石英、长石和长英质岩屑等碎屑颗粒.博孜段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经历了浅埋藏压实作用-大气水长石溶解/石英、钠长石胶结→第1期碳酸盐胶结/第1期膏质胶结/石英溶解→第2期碳酸盐胶结/第2期膏质胶结→方沸石溶解/长石溶解的成岩演化过程.

    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巴什基奇克组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16页

    基于反演技术的碎屑岩高精度三维观测系统研究

    孔德政罗姜民肖冰清姜翠苹...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碎屑岩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勘探区域之一.随着碎屑岩油气开发的深入,以往的低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碎屑岩薄砂岩等储层高精度刻画需求,亟需开展满足碎屑岩开发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依托塔北玉东区块三维地震采集资料,优选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基于波阻抗反演资料,开展了针对提高砂体刻画精度的观测系统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剖面上对比不明显的砂岩弱反射,在波阻抗的反演资料上差异明显,丰富了碎屑岩地震采集方法的评价和优选手段;初步明确了观测系统参数优先选择顺序为炮道密度、面元、接收线距、观测宽度以及覆盖次数.参考现阶段炸药震源高密度采集经验,建议炮道密度应达到170× 104,较小的面元15 m×15 m,接收线距约为210 m,横纵比在0.7以上宽方位观测.研究结论为碎屑岩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研究和参数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考.

    碎屑岩波阻抗反演高精度三维观测系统地震采集

    渝东南地区深部煤层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评价

    金晓波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渝东南地区南川区块二叠系龙潭组煤层气井Y2井直井自喷日产气1.3×104 m3,展现了深部煤层气良好的勘探潜力,但深部煤层气的成藏特征尚不明确.以南川—新场—丁山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煤层气井试井资料、测试化验资料及试采分析,开展了深部煤层气成藏特征及"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深部煤层气受沉积差异控制,南川区块发育潮坪—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煤层2~4层,总厚度2~8 m,往丁山区块为潮坪沉积,发育煤层6~8层,总厚度5~10m;深部煤储层中高演化,R.为1.7%~2.4%,微孔和微裂隙发育,吸附气存于微孔中,游离气主要储集于微裂隙中,储层具备吸附气与游离气共同赋存的条件;顶底板以灰岩和泥岩为主,封盖能力强,地层水矿化度大于10 g/L,水型为CaCl2型,保存条件好;深部煤层气具有"中高演化、高含气、保存有利区富含游离气以及微裂隙储集"的富集规律.建立了深部煤层气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指标16项,划分了 3类"甜点"区,优选1 500 m以深有利区面积2 599 km2,估算资源量5 457×108 m3.研究成果对南方深部煤层气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渝东南深部煤层气成藏特征地质工程"甜点"

    海安凹陷曲塘次凹阜二段页岩油形成条件研究

    张琬璐荆晓明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安凹陷曲塘次凹阜二段页岩油勘探取得新突破,为进一步加深地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更好地指导曲塘次凹页岩油勘探方向,通过开展生烃条件、储集条件和工程条件这3方面的研究,明确了阜二段页岩油形成条件,以便评价优质"甜点"层段.阜二段泥页岩厚度较大,一般为150~300 m,有机质丰度中等,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69%,有机质成熟度为0.72%~0.84%,处于中低成熟-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总体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为3.93%;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平均值为68.1%,地应力适中,两向应力差异系数较小,具有较好的可改造性.阜二段Ⅰ亚段和Ⅱ亚段有机碳含量为0.60%~4.16%,平均游离油含量分别为1.23 mg/g和1.61 mg/g,OSI>100 mg/g的页岩厚度57 m,脆性矿物含量为53.1%~92.3%,综合评价为优质"甜点"层段.开展曲塘次凹阜二段页岩油形成条件的研究对指导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页岩油形成条件阜二段海安凹陷苏北盆地

    超深断溶体油藏注天然气混相驱数值模拟研究

    刘学利李小波谭涛陈勇...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顺北1号断裂带的超深断溶体油藏已进入注天然气驱阶段,大部分储层的地层压力满足天然气的混相条件,然而注气机理尚不明确.为了优化顺北1号断裂带的注气参数,对1号条带S典型井组单元建立注气机理模型,通过高精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注天然气的波及效率、换油效率、分异速度以及混相带的移动特点.模拟结果表明:1)混相带移动特征为先沿着裂缝向顶部运移形成气顶驱替后再向裂缝两侧进行横向移动;2)采用高注低采的注气方式将会形成气顶驱替和混相驱替,相较于低注高采会延缓注入气体的突破时间;3)S井组天然气的波及体积随着注气孔隙体积(PV数)增加而增加,换油效率随着注气PV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最优注气总量为0.08 PV.该成果对于顺北油藏后期注气方案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断溶体油藏注天然气混相驱注气机理数值模拟参数优化

    前置CO2混合压裂裂缝扩展与波及范围数值模拟研究

    孙晓罗攀汤积仁郭兴...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前置CO2混合压裂的裂缝扩展行为和波及范围,以预测CO2多级复合压裂改造规模,优化工艺参数,开展了不同液量及排量下纯CO2和混合压裂的裂缝形态与波及范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CO2注入的扩散范围随着注入总量的增加而增大;CO2持续注入可以促进裂缝的扩展,较低的注入排量和长时间的注入周期有利于CO2持续扩散至地层,大排量的注入和短的注入周期有利于裂缝的持续扩散;混合压裂可以有效促进裂缝的持续扩展.研究成果对CO2混合压裂参数优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CO2压裂混合压裂波及范围裂缝扩展改造体积数值模拟

    基于注采参数的地下生泡调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张志军王晓超魏俊石端胜...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渤海中深层高温油藏地下生泡调剖技术应用效果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等问题,以某中低渗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全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开展了生泡体系用量、调剖轮次、注入工艺、调剖后提液幅度、周围水井干扰、调剖时机以及组合调剖技术等因素对地下生泡调剖技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由单因素分析可知,生泡体系用量大,调剖轮次1次,起泡剂段塞与地下生气段塞"分注",调剖后受益井不提液,周围水井不降配注,调剖越早(含水60%),则地下生泡体系配合其他封堵体系组合调剖效果较好.2)由正交实验分析可知,起泡剂段塞与地下生气段塞"分注"对调剖效果影响最显著,其次为生泡体系用量(最优值为0.002 4 PV)、组合调剖(凝胶+地下泡沫体系)及调剖时机(含水60%);调剖后提液幅度、周围水井降液幅度及调剖轮次对调剖效果影响不显著.3)矿场应用表明,通过增加凝胶+地下泡沫体系组合调剖,或提高体系用量(0.002 4 PV)并采用生泡体系与起泡剂"分注"方式,能够提高调剖效果,有效期由第1轮次的3个月延长至13个月,增油由第1轮次的7 270 m3增至11 000 m3且仍然有效.该研究成果对同类型高温中低渗油田调剖技术的应用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高温油藏地下生泡调剖效果影响因素油藏数值模拟正交实验设计

    基于因子分析的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与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谭伏霖孙晓梦曹健志郭莉...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准确性,针对页岩油产量影响因素众多,且构建页岩油储层"甜点"变化的综合指数困难等问题,开展了页岩油影响因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所构建的主因子进行了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利用因子分析进行了页岩油储层主控地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短周期统计的产量与孔隙度×饱和度、泥质含量及总有机碳含量等地质"甜点"参数相关性较好,能反应页岩油储层"甜点"的变化;2)利用因子分析构建的2个主因子与页岩油储层"甜点"指数的相关性较好,能反应研究区页岩油储层"甜点"的变化,降低了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复杂度;3)页岩油储层"甜点"的第1主控地质因素为地层压力异常值,它代表了页岩油生产的地层能量;第2主控地质因素为储层中页岩油的丰度,它代表了页岩油含量;而黏土含量对页岩油产量有着负面的影响.以上成果认识,对页岩油储层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因子分析主控地质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