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节能(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节能(中英文)
建筑节能(中英文)

邹庆堂

月刊

2096-9422

bee@vip.126.com

024-238536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STPCD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月刊)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管主办,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协会建筑材料分会协办的国家级专业技术期刊, 于2007年1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颁发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7年8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8年4月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12年12月被英国《科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8年1月起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21-1540/TU,国际标准出版物号 ISSN1673-7237。 《建筑节能》以刊登建筑节能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读者主要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技术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主管及技术人员,建筑节能产品生产技术人员,建筑节能行业管理人员,相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等。 主要专栏:暖通与空调、新能源及其应用、绿色建筑与设计、保温隔热与材料、生态城市与环境、电气与智能建筑、节能产品与企业、节能改造与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政策与法规、高层论坛、行业资讯、国际文摘等。 《建筑节能》期刊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经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期刊稳定的专业读者群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百度百科: 投稿邮箱:bee@vip.126.com 办公邮箱:cce-ed@163.com 联系电话:024-23853673,62123873(兼传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知识与数据双驱动的板式换热器建模与辨识

    赵安军张盈熙于军琪张宇...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区域供暖系统中板式换热器模型参数难以全部获取,建模相对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知识与数据双驱动的板式换热器建模与辨识方法.建立板式换热器控制通道机理模型,使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及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判定扰动通道模型阶次;利用Tent混沌算法与Lévy飞行策略改进的鸟群算法(BSA)对板式换热器传递函数模型中的待辨识参数进行辨识;对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误差分析与动态分析,并建立带有前馈通道的PID控制系统进行可控性分析,验证模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知识与数据双驱动的板式换热器建模误差较小,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19%,控制误差为0.17%,控制效果较为准确,能够精准的跟踪控制目标,可以运用到实际控制系统中.

    板式换热器鸟群算法(BSA)动态分析PID控制

    数据处理方法对空调系统能耗预测模型的影响

    王舒平樊国辉张伯言李祥立...
    12-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北方地区一个热泵空调系统的全年实际运行数据,比较了不同的数据降噪方法和不同的特征选择方案对能耗预测的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模型性能的影响.比较了用经验模态分解、Savitzky-Golay滤波和小波变换3种降噪方法处理数据后与未降噪相比,模型的性能优劣及满足热泵机组热平衡数据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了 Flitter法、Wrapper法和Embedded法3种特征选择方案下的模型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小波变换法降噪后的模型精度最高,再使用满足热泵机组热平衡的数据训练模型,模型的精度还能继续提高;Embedded法选择模型的特征变量,能耗预测模型的精度最高;使用小波变换法降噪和Embedded法选择特征变量并筛选满足热泵机组热平衡的数据对数据处理前误差越大的模型的改善效果越显著.

    空调系统能耗预测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

    极寒高原农牧建筑适宜性能源系统研究

    朱鸿涛许馨尹冯珩力刘衍...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寒高原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针对极寒高原农牧区居民采暖与用电需求,提出在余电不上网情况下的太阳能光伏+电采暖设备+蓄电池+当地电网综合能源系统形式.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革吉县芒拉村典型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建立太阳能综合能源系统TRNSYS仿真模型,在系统光伏自给率达到50%以上时各数值区间内,以系统全生命周期经济成本为优化目标,通过TRNOPT插件调用Hooke-Jeeves算法对光伏板倾角、光伏板方位角、太阳能光伏板总面积与蓄电池容量等决策变量进行优化匹配,最终根据优化后的设备参数结果对系统的经济成本与碳排放量进行计算.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极寒高原农牧区使用该能源系统解决居民采暖与用电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可行性,且所使用的方法可在约束系统光伏自给率的前提下提升系统的经济性能.

    极寒高原农牧区太阳能综合能源系统光伏自给率碳排放成本分析

    智能算法驱动的极寒高原零碳建筑能源系统优化设计

    30页

    广州市办公建筑垂直光伏百叶系统静态寻优模拟研究

    孙思佳刘嘉懿赵立华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伏遮阳装置(Photovoltaic shading devices,PVSDs)能够结合建筑外遮阳和光伏发电组件,在减少室内冷负荷的同时为建筑提供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建筑近零能耗的有效途径.垂直光伏百叶可以避免水平百叶光伏遮阳装置的自遮挡效应,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辐射,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以广州市典型办公室为对象,应用敏感性分析得到影响垂直光伏百叶遮阳装置的关键参数;通过全局优化得到各朝向能源性能最优的工况;对各朝向最优工况的能源性能、采光性能、减碳潜力展开分析.结果显示:百叶旋转角度AP与百叶间距DP是影响垂直光伏百叶装置能源性能的关键参数;在各朝向下,垂直光伏百叶装置均能够大幅减少所在房间的能源消耗,显著提升室内光环境,并展现出较高的减碳潜力.

    建筑能耗光伏遮阳装置能耗模拟可再生能源

    乡村住宅风电热泵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优化研究

    王雅洁周勃郑皓成闫笑瑀...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优化是推进北方乡村风电清洁供暖的重要基础.面向北方乡村住宅,提出了一种风电热泵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双层优化方法.架构了风电热泵混合储能系统,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乡村住宅的负荷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容量配置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以全生命周期净收益最大为目标优化系统的设备容量,下层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优化系统各设备的逐时功率,通过双层模型间的嵌套迭代,得出最优的系统容量配置方案;以辽宁某乡村住宅群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风电热泵混合储能系统的净收益比仅储电方案高22.08%,比仅储热方案高14.10%,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了 99.27%,兼顾了经济效益与风电消纳.在进行容量配置的同时实现了经济运行,可为北方乡村住宅风电混合储能供暖项目提供理论指导.

    乡村住宅风电供暖混合储能容量配置双层优化

    建筑绝热材料热湿物性参数测试重复性及再现性研究

    杨雯文均张冠杰周成彦...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识测试误差是建立参数数据库、提高建筑性能模拟工具精度的前提.为了验证相关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对EPS、XPS、PUR、发泡水泥四种建筑绝热材料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防护热板法实验、瞬态平面热源法实验、毛细吸水及真空饱和实验,计算获取了多组热湿物性参数的测试重复性及再现性误差.结果表明,两种导热系数实验及真空饱和实验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在适当控制下测试本身是值得信赖的;湿物性参数实验误差整体大于导热系数实验误差,尤其是毛细吸水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不只是测试原理本身,还包括实验环境控制、仪器设备精度及人员操作细节.

    建筑绝热材料热湿物性参数测试误差实验再现

    国际文摘

    52,56页

    石膏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鉴定分析

    郭盼盼刘巧玲焦娜宁瑶瑶...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种保温隔热材料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和应用.石膏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作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机保温隔热材料,以其众多优点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但在保温材料性能验收工程中,对于实际使用石膏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是否按照设计要求真实掺加膨胀玻化微珠存在争议,因此,以实际工程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已施工石膏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进行扫描电镜(SEM)、点面能谱(EDS)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等微观分析方法,从外观形貌、元素成分和矿物组成角度对是否掺加膨胀玻化微珠进行鉴定分析,为此类工程保温材料的性能验收提供指导和帮助.

    膨胀玻化微珠微观分析鉴定性能验收

    基于R+G平台的绿色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陕西汉中移民安置社区为例

    虞志淳曹宇琦
    57-6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城乡建设领域低碳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住区作为城镇与乡村的基本居住单元,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在住区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肩负着节能减排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大量陕南移民搬迁安置住区建成,其重点主要集中在高效经济的建筑建设,住区的绿色性、舒适性与文化性亟需提升.以探寻汉中移民安置社区的绿色规划设计策略为目标,依托R+G(Rhino+Grasshopper)平台,采用计算机自动生成定量指标与人工设计定性元素相结合的人机交互方法,研究汉中移民安置社区的空间布局与外部空间环境规划设计方法与策略,探索绿色住区的地域性实践.通过对夏季UTCI、冬季UTCI、夏季日照时长的自动寻优,得出建筑朝向、开放空间设置等绿色住区规划设计策略.结合汉中地域文化,从公共空间塑造入手,通过点、线、面空间营造完善住区规划设计.

    绿色住区住区规划设计数字化陕西汉中移民安置社区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