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节能(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节能(中英文)
建筑节能(中英文)

邹庆堂

月刊

2096-9422

bee@vip.126.com

024-238536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STPCD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月刊)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管主办,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协会建筑材料分会协办的国家级专业技术期刊, 于2007年1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颁发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7年8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8年4月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12年12月被英国《科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8年1月起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21-1540/TU,国际标准出版物号 ISSN1673-7237。 《建筑节能》以刊登建筑节能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读者主要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技术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主管及技术人员,建筑节能产品生产技术人员,建筑节能行业管理人员,相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等。 主要专栏:暖通与空调、新能源及其应用、绿色建筑与设计、保温隔热与材料、生态城市与环境、电气与智能建筑、节能产品与企业、节能改造与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政策与法规、高层论坛、行业资讯、国际文摘等。 《建筑节能》期刊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经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期刊稳定的专业读者群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百度百科: 投稿邮箱:bee@vip.126.com 办公邮箱:cce-ed@163.com 联系电话:024-23853673,62123873(兼传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矿山太阳能耦合充填体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赵玉娇王梦瑶张海龙刘浪...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能热泵和土壤源的结合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还能很好地解决土壤因冬、夏季负荷不平衡而导致的温度场降低问题.介绍了太阳能热泵系统的分类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太阳能耦合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必要性.针对矿井条件,进一步提出了太阳能耦合充填体热泵系统的学术理念,分析了两者结合的可能性,并以石家庄为例用TRNSYS软件进行模拟.阐述了其在夏季与过渡季蓄热、在冬季供暖的运行模式,分析了输出结果以及该系统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相较无太阳能蓄热充填体温度场变化率为11.56%的情况,有太阳能蓄热时温度场变化率仅为 3.67%.太阳能耦合充填体热泵系统中充填体总吸热量为304377.90 kW·h,充填体总释热量为 222461.89 kW·h.相当于节省标煤 27.36 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21 t.为后续充填体储热及矿区热利用提供了参考.

    太阳能热泵系统耦合系统TRNSYS充填体运行模式

    耦合气候效应的建筑碳排放控制路径

    8页

    地热井砂岩热储回灌堵塞机理及解堵研究

    刘斌王江峰李红岩王鹏涛...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热井回灌是制约水热型地热持续开发的"卡脖子"难题,特别是砂岩热储的回灌更为艰难.为揭示制约砂岩热储回灌过程中面临的堵塞难题,以陕西关中渭河盆地某"一采一灌"模式砂岩地热井为例开展试验研究,探究砂岩热储回灌过程中的4 类堵塞机理,并提出相应解堵措施.结果表明:碳酸盐类、部分铝硅酸盐类和铁类矿物沉淀受温度影响较大,地层温度的升高会加速其化学堵塞的形成;随温度的上升,悬浮物堵塞和化学堵塞会构成协同效应.同时悬浮物颗粒布朗运动速度也因温度上升而增大,使堵塞更严重;回灌产生气体堵塞的原因主要是:大体积气泡进入储层内部难、气泡直径与底层喉道大小相当;腐生菌和铁细菌是成微生物堵塞的主要微生物.通过加入阻垢剂可有效防止化学堵塞,采取多级过滤可减缓物理堵塞,在回灌系统中加入自动排气装置可防止气体堵塞,对尾水进行灭菌处理降低微生物堵塞风险.经过现场回暖季试验,采取的解堵措施应用于目标地热井后的回灌率达100%,降低了回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堵塞对回灌带来的不良影响.

    砂岩地层地热开发回灌井堵塞机理解堵技术

    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在高校宿舍的对比研究

    张春枝吴宇红李涛雷赢昌...
    16-2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夏热冬冷地区某高校宿舍用能特征,基于太阳能的两种利用方式分别设计了太阳能光热供能系统和太阳能光电供能系统.利用TRNSYS仿真软件模拟两种供能系统的运行特性,对比了两种系统的组件性能、经济性及减排量.结果表明:除假期时间外,太阳能集热单元的集热效率保持在 40%左右,年太阳能保证率可达 58%;并网光伏发电单元全年发电量为311394 kW·h,发电量自用率达到70.5%.太阳能光电供能系统的年能耗费用较光热供能系统节省11 万元,费用年值减少4.9 万元,年碳排放量降低166 t.对光伏安装面积进行优化后可知,光伏安装面积每增加52 m2,光伏供能系统费用年值减少 2111 元.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宿舍建筑选择适宜的太阳能利用形式提供参考和依据.

    高校宿舍多能互补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节能经济性

    绿色办公建筑主被动式设计实际运行效果评价——以广东某办公楼为例

    葛鑫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某办公楼基于气候特征,利用自身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集成了多种被动式设计,即将建筑朝向优化、金属穿孔板遮阳罩结合形体自遮阳以及中庭、天井、下沉庭院设计强化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被动技术结合,同时辅以温湿度独立控制、湖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主动式技术,以期最大化地降低建筑能耗.建筑运行后,依据实际运行及检测数据,有针对性地对室内外风环境、热湿环境、光环境及空气品质进行分析,验证了被动式、主动式节能技术应用效果良好,项目最终能耗较《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 51161-2016)引导值降低了 27.4%.但同时结合运行效果,提示今后设计可以在以下方面改进:考虑用能习惯设计供暖热源;适当减少半室外地下车库排风设备数量;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在运行时,湿热天气需要提前开启空调除湿功能以防止结露.

    绿色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实测效果运行能耗

    寒冷地区新建农宅能耗测试及节能优化研究

    李朋朋李永罗景辉刘彪...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沧州地区某新建农宅进行室内热环境和围护结构采暖能耗的测试,研究新建农宅建筑采暖能耗现状和节能降耗策略,并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根据当地农宅建筑特性选取了外墙构造、屋顶保温层材料、建筑层高、南向窗墙比、北向窗墙比等 5 个与采暖能耗相关的因素进行模拟优化分析.运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研究其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趋势及显著性程度,最后得到新建农宅最佳优化方案为外墙选用250 mm 厚EPS板层间浇筑混凝土外墙、屋顶保温层材料选用100 mm厚聚氨酯板、楼层高度选用 3.2 m、南北窗墙比分别选择0.45 和0.10,该组合单位面积采暖能耗为12.98 W/m2,对比实验建筑初始能耗节能率为40.81%.研究结果对于寒冷地区农宅节能设计及建造具有参考意义.

    新建农宅采暖能耗优化分析正交试验节能设计

    上海地区商场建筑能耗影响因素调研与分析

    孔繁伟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上海市30 家大型商场建筑2017-2019 年能耗数据,对商业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特别是能源消耗量与商业建筑内部的功能区域划分之间的联系.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和Pearson偏相关系数法对影响商场能耗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建筑规模是对商业建筑能耗影响最大的因素.同时发现,商场不同业态面积,特别是业态面积占比,与商场能耗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与建筑总能耗相关性最高的为公共区域面积,其余为百货区等位置的面积.与单位面积能耗相关性最高的为餐饮区面积占比,其次为公共区域面积占比.当控制空调面积比时,单位面积能耗与餐饮区面积占比呈明显相关性.

    商场建筑能耗业态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

    面向木结构建筑的绿色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祎健王衍争常臣贵王嘉斌...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结构建筑因其卓越的绿色性能备受关注,然而我国现有的评价标准对这种特殊建筑的评价方面不够系统完善.在综合分析木结构建筑研究概况及现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取扎根理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优化;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对各个指标在整体模型中的权重赋权,确保指标权重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运用扎根理论和德尔菲法的深入分析和专家反馈,细化和优化评价指标,形成木结构建筑绿色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 个一级指标、31 个二级指标,并根据权重分析得到了指标体系对木结构建筑发展的启示,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为未来木结构建筑评价提供了一套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

    木结构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扎根理论组合赋权法

    基于风热耦合的亚热带地区中型体育馆开口模式研究

    梁胜郭卫宏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空间建筑室内的温度环境通常是分层且不均匀的,亚热带地区变化的室内外环境温差影响着体育馆室内气流的可及性与稳定性.采用EnergyPlus的建筑能耗建模(BEM)与CFD相结合的模拟计算方法,对亚热带地区中型体育馆的温度边界条件进行分析与提取,并比较了4 种开口组合模式在风热耦合环境下的自然通风效率.结果表明,亚热带地区中型体育馆的室内外温度环境在正温差、负温差之间相互交替,而自然通风效率与室内气流走向在不同的环境温差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低侧窗与天窗组合而成的纵向开口模式在通风效率与气流稳定性上均有较好的表现,是更能适应亚热带地区风热耦合环境的一种开口组合模式.

    亚热带地区中型体育馆风热耦合自然通风开口CFD

    局地微气候差异对居住建筑夏季制冷能耗的影响分析

    侯凯怡李绥孙嘉祎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气候与建筑能耗关系密切,通过改善微气候环境降低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建筑节能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以沈阳市尚盈丽景小区为例,依托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和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建立了微气候影响下的建筑能耗耦合模型,对夏季典型气象日的建筑逐层制冷能耗进行精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局地微气候与城市气候对建筑制冷能耗影响的差异逐渐减小,微气候主要通过影响空气渗透得热量来影响建筑制冷能耗.微气候影响下全天建筑总制冷能耗相对于城市气候下建筑制冷能耗增加了9.63 kW·h,增长了4.28%.针对局地微气候差异对建筑制冷能耗的影响规律,提出优化住区规划布局、分区域提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立面开窗等策略,从而实现居住区节能设计.

    微气候建筑制冷能耗居住建筑高层建筑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