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发光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发光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发光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申德振

月刊

1000-7032

fgxbt@126.com

0431-86176862,84613407

130033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发光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uminesc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我国发光学领域中在科研、技术和生产中的学术成就,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提高该领域内从事科研、教学、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HEDTA配体修饰的纯红色CsPb(Br/I)3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瞿牡静张淑兰段嘉欣代恒龙...
    1399-1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PeLEDs)已表现出了超高色纯度、超宽色域、高发光效率等一系列卓越性能,尤其绿光和近红外光PeLEDs的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和亮度迅速提升,但荧光峰位于620~640 nm的纯红光PeLEDs器件的性能(效率、亮度、可靠性等)发展则相对缓慢.本文采用热注射和N-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HEDTA)配体后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制备了光学性能和稳定性均显著提升的纯红色混合卤素钙钛矿CsPb(Br/I)3 纳米晶.HEDTA多齿配体通过与纳米晶表面的Pb2+和I-有效结合,钝化表面Pb2+有关的缺陷,同时抑制了致使卤化物偏析的I-弗伦克尔缺陷的形成.基于配体交换处理后的CsPb(Br/I)3纳米晶为发光层制备的PeLEDs,发射峰位于636 nm的纯红色范围,最大EQE和最大亮度分别为18.62%和1 880 cd/m2.表征器件工作稳定性的T50(器件亮度衰减至初始亮度一半所需的时间)由未修饰器件的11.4 min提升至74.5 min.

    纯红色钙钛矿发光二极管CsPb(Br/I)3配体工程缺陷钝化

    喷墨打印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关键材料与技术的前世与今生

    刘辰魏昌庭罗鑫孙智国...
    1410-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体半导体量子点因其独特的纳米级传输效应、自发光特性以及与大面积工业印刷工艺兼容的流变学属性而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喷墨打印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有望实现新一代可印刷、大面积、高性能图案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然而,目前喷墨打印QLED的制备过程存在墨水配方不当造成的界面侵蚀以及成膜后发光效率降低等问题,导致其性能与旋涂器件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首先概述了量子点显示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分析了三种喷墨打印技术的分类、原理及其优缺点.然后介绍了含镉、含铅和无铅无镉三类量子点,分析了它们在喷墨打印QLED中的研究进展,接着重点介绍了利用喷墨打印实现高性能QLED的几种典型策略,最后展望了喷墨打印QLED的发展趋势和美好前景.

    量子点喷墨印刷电致发光二极管墨水工程表界面调控

    硫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在光学传感中的应用

    廖静刘承昊朱云霄马小明...
    1431-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硫纳米材料被研发出来,包括硫纳米颗粒、硫量子点以及其他杂化结构的含硫纳米复合物.作为一种新兴的"零维"纳米发光材料,硫量子点因拥有光致发光性能、低毒性和制备方便等特性,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综述首先探讨了硫量子点的合成,随后介绍了硫量子点在光学传感器中的应用,主要深入讨论了基于硫量子点光学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物及生物小分子中检测方面的应用.最后,总结了硫量子点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硫量子点光学传感环境污染物生物小分子

    自恢复型应力发光材料Ca5Ga6O14∶Eu3+的性能及信息加密应用

    张挺王志军王大伟赵金鑫...
    1445-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自恢复应力发光材料Ca5Ga6O14∶Eu3+,研究了其发光特性.Ca5Ga6O14∶Eu3+可以产生重复性较好的红色应力发光,通过多个周期循环下的应力发光测试和热处理实验证实,发光源于应力作用下材料内部产生的压电场,而非陷阱中存储的载流子.共掺Tb3+时,Ca5Ga6O14∶Eu3+,Tb3+可以产生颜色由红到绿的应力发光,这对书写加密信件有意义.通过不同形状的应力发光图案和ASCII码,设计了用于安全通信的加密方案,显示出良好的加密性能,表明Ca5Ga6O14∶Eu3+,Tb3+在光学信息加密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荧光粉应力发光自恢复信息加密

    反常热猝灭Sr2Ga2SiO7∶Sm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李婧许英朝洪俊煌刘月...
    1456-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Sr2-xGa2SiO7:xSm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高温荧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衰减寿命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合成荧光粉的物相及晶体结构、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研究.一系列结果表明,在 404 nm紫外光激发下,Sr2-xGa2SiO7:xSm3+荧光粉在598 nm处发出明亮的红色光.Sr2-xGa2SiO7:xSm3+荧光粉发光强度随Sm3+离子浓度变化,在x=0.03时发生浓度猝灭,是由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导致的.随着温度逐渐上升,系列荧光粉表现出反常的热猝灭现象,在393 K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强度为室温下的102.5%;在473 K时,发光强度仍可以保持室温下的101.3%.此外,最佳样品的荧光量子效率可达72.5%.研究表明,Sr2-xGa2SiO7:xSm3+红色荧光粉是一种具有高热稳定性、高量子效率可用于WLED的发光材料.

    反常热猝灭高温固相法硅酸盐Sm3+掺杂

    含四元环Ir-S-C-S骨架的高效红光铱(Ⅲ)配合物及其OLED性能

    陆光照吴少华于胜周亮...
    1467-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室温条件下,成功快速合成了两种新型高效红光铱(Ⅲ)配合物,(4tfmpq)2Ir(Pydtc)和(4tfmpq)2Ir(Indtc),它们均含有Ir-S-C-S四元环骨架.这些配合物以4-(4-(三氟甲基)苯基)喹唑啉(4tfmpq)为主配体、以二硫代甲酸衍生物(Na-Pydtc、Na-Indtc)为辅助配体.其分子结构中丰富的氮杂环增强了电子迁移率,而二硫代甲酸衍生物中不同的给电子单元则有助于调节光物理特性.配合物(4tfmpq)2Ir(Pydtc)展现出611 nm的发射主峰和高达92.7%的量子产率,配合物(4tfmpq)2Ir(Indtc)的发射主峰和量子产率分别为614 nm和90.9%.利用这两种配合物作为掺杂剂,采用双发光层结构,制备了高性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以(4tfmpq)2Ir(Pydtc)为掺杂剂的器件D1,最大电流效率(ηc,max)和最大器件外量子效率(EQEmax)分别达到了 56.29 cd·A-1 和32.53%,CIE色坐标为(0.61,0.37);此外,该器件在1 000 cd·m-2亮度下展现出较低的效率滚降,EQE仍保持在28.44%.这些结果展示了含四元环Ir-S-C-S骨架的铱(Ⅲ)配合物在OLED中潜在的应用前景.

    电致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铱(Ⅲ)配合物红光二硫代甲酸

    菠菜基多色发光碳点及手性荧光膜的制备与性能

    李胜慧何雨萱杜友全魏智鹏...
    1478-1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色发光碳点(CDs)在生物成像、传感、发光二极管、催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迄今为止,以生物质材料为碳源制备荧光可调的多色发光CDs仍有很大挑战.本文以天然菠菜为碳源,采用不同反应溶剂成功制备了6种单波长激发、发射波长在450~680 nm范围内的生物质碳点(BCDs),这些BCDs具有类球形形貌,可发射能覆盖整个可见光区的荧光.其中制得的蓝、黄、粉和红BCDs的平均粒径分别为 2.25,4.15,1.73,7.96 nm,具有较高量子产率(12.68%~30.77%).通过对可调BCDs的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质的分析,发现可调BCDs的荧光机理主要是碳核共轭度与表面官能团相互作用的结果.选用纤维素纳米晶(CNC)分别与B-、Y-和R-BCDs混合,利用蒸发诱导自组装法制备了具有彩虹色的蓝色、黄色和红色手性荧光膜,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本研究为多色 BCDs 在应用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碳点多色发光多峰发射纤维素纳米晶体圆偏振发光

    基于六方氮化硼的确定性量子光源研究进展

    吴欣瑜刘冠麟景鹏涛刘雷...
    1488-1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子光源是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石,对于推动光量子科技的进步至关重要.高效、稳定且易于获得的单光子源的实现是促进相关技术发展的关键.目前,六方氮化硼中的单光子源因其高亮度和优异的室温光学稳定性而备受关注.本文概述了六方氮化硼中单光子源的研究现状和物理特性,详细介绍了在六方氮化硼中实现精确定位单光子源的各种制备技术;并探讨了基于六方氮化硼的单光子源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应用,如与光学微腔和波导的耦合以及通过外部电场或应力对它们的调制.最后,总结了六方氮化硼中单光子源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讨论了目前正在探索的研究方向以及未来的新可能性.

    二维材料六方氮化硼固态单光子源量子光子学

    基于二萘并[2,3-B∶2′,3′-D]呋喃基团的高效窄发射蓝光OLED器件

    王小伟袁江波马佩兰闫自强...
    1503-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效率窄光谱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柔性显示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以二萘并[2,3-B∶2′,3′-D]呋喃为弱电子受体、N-(4-联苯基)-1-萘胺作为电子给体设计合成了一种D-A-D型蓝光分子DPF-NA,其在正己烷溶液中的发射峰位于441 nm.理论计算与光物理测试结果显示DPF-NA具有杂化局域电荷转移激发态(HLCT)特性,兼具局域态(LE)高发光效率与电荷转移态(CT)高激子利用率特征,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PLQY)为81.2%.基于质量分数3%DPF-NA掺杂浓度的OLED器件电致发光(EL)峰位于455 nm,半峰宽(FWHM)仅为26 nm,CIE(x,y)坐标为(0.14,0.08),最大外量子效率(EQEmax)为6.7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二萘并[2,3-B∶2′,3′-D]呋喃蓝光激子利用外量子效率

    基于钙钛矿纳米片激光器的高灵敏度亚微米级温度传感器

    赵若凡陶健勋郤育莺陈江照...
    1511-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微纳米尺度环境中,亚微米级温度传感器的应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地,采用主动型回音壁模式(WGM)的微纳谐振腔设计能够通过自由空间结构实现传感信号的远程激发与探测,极大地促进了传感过程的便捷性和可行性.本文展示了一种基于MAPbI3三角形纳米片(NPL)激光器的亚微米级温度传感器,其灵敏度高达185 pm/℃.实验研究表明,激光发射的中心波长与环境温度之间存在紧密且稳定的线性关系,这一发现为通过监测谐振波长变化来实现高精度温度测量提供了有力支持.光学模式得益于全内反射效应,被有效地局限在仅 85 nm厚的纳米片内部.该NPL激光器展现出杰出的性能特性,其品质因数(Q)高达约2 610,阈值低至19.8 μJ·cm-2.高灵敏度和小尺寸使钙钛矿纳米片成为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理想器件.这一研究有望加速超小型温度传感器的技术进步,拓展其在光电技术领域的应用范畴,开创更多创新可能.

    温度传感器亚微米钙钛矿纳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