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发光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发光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发光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申德振

月刊

1000-7032

fgxbt@126.com

0431-86176862,84613407

130033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发光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uminesc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我国发光学领域中在科研、技术和生产中的学术成就,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提高该领域内从事科研、教学、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功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阵列的热优化

    夏宇祺慕京飞周寅利张星...
    970-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个新的参数——温度影响因子,其统筹考虑了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阵列单元之间的间距、氧化孔径尺寸、单元的数量和输入电流,并可用于表征阵列受热串扰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Py-thon设计了VCSEL阵列的优化布局算法,并建立了热电耦合模型,验证了优化布局对温度特性的优化效果,与常规布局相比,优化阵列内部温升显著降低.另外,在固定电流密度和发光面积的条件下,同时减小氧化孔径尺寸和增加单元数可以有效地改善VCSEL阵列的温度特性.10 μm氧化孔径的平均温度比30 μm氧化孔径的平均温度低28 K.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VCSEL阵列优化方案有效减低了热串扰的影响,通过对温度影响因子中各变量的分析,可以为VCSEL阵列的设计提供指导.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热串扰阵列设计COMSOL热电仿真

    硅基InGaN/GaN多量子阱微盘器件的发光、探测和数据传输

    秦飞飞卢雪瑶王潇璇吴佳启...
    978-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源和探测器的集成可有效促进轻量化和小型化光电系统的发展,InGaN/GaN多量子阱器件中发光与探测共存现象为收发一体芯片的设计提供了可能.本文采用标准半导体工艺制备了硅片上集成的圆盘形In-GaN/GaN多量子阱阵列器件,并对其发光、探测以及基本通信特性进行了研究.微盘型器件中的共振模式有助于提升其探测特性,同时各向同性的辐射特性有助于器件作为光源时与探测器在空间上的耦合.作为光源,该器件的开启电压为2.5 V,中心波长455 nm,-3 dB带宽为5.4 MHz.作为探测器,该器件对紫外到蓝光波段的光有响应,探测性能随波长增加而减弱,截止波长450 nm.在365 nm光源激发下,该器件具有最高开关比7.2×104,下降沿时间为0.41 ms.同时,基于单个微盘器件,本文构建并演示了半双工通信系统,在不同频段实现数据传输.这项研究对于电驱动光源制备以及收发一体的光通信具有重要意义.

    硅基InGaN/GaN多量子阱器件发光与探测半双工通信

    无机纳米颗粒及界面层协同改善倍增型近红外有机光电探测器性能

    常铭茹石林林滑羽璐冀婷...
    986-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红外有机光电探测器具有低成本、可溶液旋涂、生物兼容性好和柔性可穿戴等优势,在生物传感、医学成像、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相比于二极管型有机光电探测器,因其具有更高的外量子效率(EQE>100%)和灵敏度而备受关注.该类器件利用电极附近被载流子陷阱捕获的一种载流子能辅助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载流子从外电路隧穿注入到活性层中,实现光电倍增,但陷阱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在活性层中掺入无机ZnO纳米颗粒来增加电子陷阱数量,使得器件在反向偏压保持暗电流密度的前提下,亮电流密度得到提高.通过优化,发现当ZnO纳米颗粒掺杂比例为5%时性能最优,在850 nm LED照射、-15 V偏压下,与未掺杂ZnO纳米颗粒器件相比,亮电流密度提升了7.4倍.在此基础上,本文协同Al2O3界面修饰层,进一步改善器件性能.结果表明,Al2O3界面修饰层的插入可改善器件的阳极界面接触特性,使得器件在正向和反向偏压下都能够实现光响应.Al2O3修饰后的器件在15 V偏压、全光谱范围内,EQE最高可达105%,R最高达104 A/W.本工作为高灵敏度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近红外光电倍增有机光电探测器无机纳米颗粒界面修饰

    埋底界面修饰实现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陈中良胡文涛王雪璐徐敬华...
    996-1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埋底界面修饰可以有效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本工作通过采用双(三苯基磷)氯化钴(BTPPCC)作为预埋底界面的表面修饰剂,成功钝化了MAPbI3钙钛矿薄膜下表面富集的缺陷,优化了钙钛矿薄膜与下方空穴传输层(HTL)之间的界面接触,提高了钙钛矿光吸收层的结晶性能.此外,BTPPCC还有效地抑制了界面电荷的非辐射复合作用,改善器件的长期稳定性,使得p-i-n型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PCE)从18.37%提升至20.12%,未封装器件在相对湿度(RH)为50%的室温环境空气中连续工作近500 h后仍保持初始效率的76%以上.这为钙钛矿埋底界面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埋底界面缺陷钝化

    基于蓝光TADF材料的敏化白光OLED特性

    徐子杰王文军李淑红刘云龙...
    1005-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s)由于面光源、可柔性、轻薄、自发光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显示和照明领域.目前,高效溶液处理的混合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很少被报道.本文选择蓝色热致延迟荧光材料DMAC-DPS作为传统橙色磷光材料PO-01-TB的敏化主体,制备了热活化敏化的杂化单发光层有机发光二极管白光器件,分析了器件能量传递机制.通过主客体掺杂浓度调控,实现了外部量子效率最高为 8.00%、电流效率为22.32 cd/A、对应CIE坐标(0.405,0.497)及色温为4 059 K的暖白光OLED器件,增加空穴阻挡层DPEPO有效地提高了器件的光谱稳定性,实现了更小的ΔCIE(0.017,0.016).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热致延迟荧光材料溶液处理能量转移

    基于荧光方法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杨瑞李子越申艺郭丽华...
    1015-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从恶性肿瘤的原发或转移部位脱落的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体内CTCs的存在可以反映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对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至关重要.然而,实现高纯度捕获和捕获后CTCs灭活阻断仍然面临许多挑战.目前开发的用于实现选择性分离CTCs的方案中,荧光方法由于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操作简便等特点,在无创检测和快速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与以往的CTCs研究综述相比,本文详细介绍了CTCs从体外捕获到体内捕获再到下游分析的全过程,并对CTCs的完整诊疗过程进行了系统和详细的总结,为当前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这对于实现早期循环肿瘤细胞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重要意义.

    循环肿瘤细胞荧光捕获下游分析灭活

    基于辐射光致发光的高剂量测量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王克邹雨辰肖万成尹隆乡...
    1033-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若干用于辐射探测的辐射光致发光材料因其可测量剂量限值高及剂量范围宽,已被广泛应用于核退役设施剂量监控、荧光核径迹探测、医学治疗、辐射成像及核辐射场所可视化等领域.本研究针对目前可用于高剂量测量的辐射光致发光材料(包括无机激活剂离子掺杂体系、无机未掺杂体系及有机聚合物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重点对各体系的发光机理、基本特征、种类及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同时对比分析不同体系材料辐射剂量响应高低的影响因素及其性能优劣.本研究旨在对目前适用于高剂量测量的辐射光致发光材料在剂量探测性能提升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同时提出改进优化的可行性举措,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辐射光致发光高剂量测量无机激活剂离子有机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