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茶叶
福建茶叶

汤鸣绍

双月刊

1005-2291

fjtea@163.com

0591-87601225

350001

福建省祥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

福建茶叶/Journal Tea in Fujia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的茶叶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提高茶叶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技术信息,以及交流生产管理经验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经验。立足福建,面向全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万里茶路山西段的茶商贸易研究

    韩宁杨玮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里茶路是由山西晋商开辟的重要的商贸运输路线,山西境内的茶商贸易是茶路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西境内,茶商为南北茶贸的统筹、中转贡献了极大的力量,在此过程中繁荣了茶叶贸易,推动了文化传播,也对万里茶路山西段产生了重要影响.万里茶路山西段所处的方位独特,沿途市镇繁多,茶商的经济辐射囊括整个山西.对近代山西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茶商也在万里茶路山西段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磨灭的茶路印记.

    万里茶路山西茶路贸易晋商

    福建茶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科学教育融合路径

    何晓燕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自然环境日益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显得愈发重要.福建茶区作为全球茶叶产区的佼佼者,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为众多动植物及微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乐土,从而赋予了该地区生态与经济的双重瑰宝.本文深入剖析了福建茶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探索了如何通过教育引导公众提升环保意识,并为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融合策略,旨在为茶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

    福建茶区生物多样性自然科学教育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法律视域下茶文化保护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白晓杨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但是由于文化具有环境依附性,决定其无法被强制性的保护.当前在法律层面,我国建立的法律制度不能满足茶文化保护的需求,为茶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带来一定阻碍.为提升文化保护工作实施的质量,有必要对当前法律制度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法律层面茶文化保护存在的不足,又从多个角度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通过建立合理的法律保护模式,保障我国茶文化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法律问题茶文化文化保护

    基于茶文化的数字化酒店管理体系创新研究

    杜肖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茶文化融入数字化酒店管理体系,以创新酒店服务和提升客户体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结合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茶文化,成为酒店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茶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在现代酒店业的潜在影响,探讨了融入茶文化的数字化酒店管理体系的创新策略,包括数字化茶艺体验、个性化茶文化服务、茶文化元素的设计集成,以及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智能化茶文化推广.研究表明,将茶文化与数字化管理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品牌形象,还能有效地推广茶文化,从而在提升酒店竞争力的同时,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茶文化数字化酒店管理体系

    基于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创新与实践

    任硕实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型场所,馆内保存着丰富的文化传播资源,开展茶文化阅读推广工作,能够深化读者对茶文化的认同,在图书馆营造的文化氛围中,感知茶文化的美学思想.当前,高校图书馆茶文化推广活动创意性不足,缺少整体性的规划,成为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展开创新探索,从多个维度提出图书馆茶文化阅读推广模式创新策略,旨在为茶文化阅读推广工作水平的提升构建保障.

    茶文化图书馆阅读推广

    跨文化翻译视角下的茶诗英译研究

    赵悦含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的研究重心是跨文化翻译视角下的茶诗英译策略与方法.深入分析茶诗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其独特的语言特性以及翻译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难点,进而推导出有效的翻译方法,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跨文化翻译茶诗英译文化内涵翻译策略

    茶文化视角下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单宾语构式研究

    王文彬杨佑文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英国国家语料库1994(British National Corpus 1994)和语料分析工具LancsboxX,聚焦于英语茶文化语境下的动宾结构.文章分析了动词"drink"(饮用)、"sip"(啜饮)和"eat"(食用)与宾语"tea"(茶)的搭配模式,旨在揭示这些动宾结构如何体现文化与认知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rink tea"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结构,有力佐证了茶作为一种日常饮料的重要地位.相较之下,"sip tea"则强调一种悠闲、注重感官体验的饮用方式.同时,使用频率较低的"eat tea"往往在正式用餐语境中被用来隐喻性地指代茶制品.这项研究不仅强调了语言的动态本质,更揭示了动宾搭配如何适应特定的文化和认知语境,进而加深了我们理解跨文化语言差异以及语言使用背后的认知过程.

    单宾语构式动宾搭配英语茶文化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茶文化传播的英译研究——以《茶经》为例

    丁奕何慧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陆羽的经典之作《茶经》为例,探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英译策略,深入分析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旨在探析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更好地呈现茶文化特色,促进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与发扬.

    生态翻译学茶文化传播茶经英译

    中国茶诗英语翻译的意境传达与文化意蕴

    高玥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中国茶诗译为英语,既是跨文化交流,也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文章深入探讨了茶诗英译中意境与文化意蕴传达的重要性,剖析了语言、文化背景及意象修辞转换等挑战,并提出了意象重构、修辞适应和文化补充等策略.特别强调了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与背景补充在跨文化对话中的核心作用,指出茶诗翻译不仅是文字转换,更是中西文化互鉴的桥梁,有力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也为跨文化文学翻译提供了实践与理论支持.

    中国茶诗英语翻译意境传达文化意蕴跨文化交流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茶文化英译探析

    王艳红刘丛如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的英译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其肩负着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茶文化的英译面临着诸多挑战,考虑到这些挑战,结合翻译目的论的三大翻译原则以及茶文化翻译当前的现状,茶文化翻译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的原则,包括:明确译文的翻译目的,保持译文的连贯性和译文对于原文的忠实度三条原则.并在翻译实践中可以使用一些翻译策略:规范和固定某些词汇的表达方式,规避文化差异引起的不适或误解,添加注释或创设语境,采取意译法翻译修辞等.

    翻译目的论茶文化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