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茶叶
福建茶叶

汤鸣绍

双月刊

1005-2291

fjtea@163.com

0591-87601225

350001

福建省祥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

福建茶叶/Journal Tea in Fujia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的茶叶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提高茶叶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技术信息,以及交流生产管理经验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经验。立足福建,面向全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茶文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李防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文化传播工具性,学会使用英语去传播和发散中国的本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的有效传承.茶文化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其文化代表性突出,文章围绕茶文化探究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思路,提出在基于茶文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哪些难点,以及应当注意的改革要点,最终总结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以期为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学术参考.

    茶文化高职英语古典文化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工夫茶艺的翻译研究

    董红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夫茶艺是我国茶文化的一个独特表现形式,突显了泡茶的精湛技巧与艺术美感,更融合了茶道意蕴.中国茶叶已走向全世界,中国茶艺也要走向世界.根据霍尔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汉语与英语分别属于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语境文化差异造成交际障碍,这导致工夫茶艺的翻译存在文化缺失,影响了工夫茶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本文探讨了高语境文化下工夫茶艺的内涵,深入分析了过去工夫茶艺英译中的文化缺失问题,并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改进工夫茶艺的译文,旨在为工夫茶的跨文化交际提供有益支持,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跨文化交际工夫茶术语高低语境文化

    目的论视角下茶产品广告的翻译

    成慧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茶产品广告翻译中的目的、策略和效果.通过收集茶产品广告的中译英文本,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其翻译目的,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策略和效果.研究发现,茶产品广告的翻译目的主要包括信息传递、文化表达和消费引导三个方面,翻译策略涉及语言转换、文化适应和情感表达等.在实际翻译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广告的传播目的和受众需求,灵活运用翻译策略,以实现翻译目的的最佳效果.本文为茶产品广告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丰富了翻译理论在广告翻译领域的应用.

    茶产品广告翻译目的目的论翻译策略翻译效果

    漳州乌龙茶及功夫茶的起源与传播

    黄艺辉
    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龙茶及功夫茶的起源与传播众说纷纭,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总有源.本文根据对古代茶书、方志、诗文、家谱等历史资料按时间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当地出土的紫砂壶等文物,通过历史学与考古学相融合,文献与文物互印证,寻根探源,来阐述漳州是乌龙茶及功夫茶起源与传播的发祥地.

    乌龙茶功夫茶起源与传播漳州月港

    浅析福鼎白茶起源发展与制作技艺

    张清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是中国白茶的起源地与现代白茶的原产地,但学界对福鼎是否为白茶文化起源地的历史研究资料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在前人历史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对白茶的起源说和商业发展进行阐述,总结福鼎白茶的制作技艺,以期丰富完善福鼎白茶的起源、发展、制作技艺,为福鼎白茶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制作技艺的发扬提供理论依据.

    福鼎白茶文化起源商业发展制作技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昌都高原生态茶文化创意集聚区构建策略

    李小稳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昌都高原生态茶文化创意集聚区,所体现的价值不仅在于弘扬援藏精神、发掘高原生态茶的文化意义与当代价值,同时也在于为昌都推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和藏族文化发展提供现实载体.目前,构建集聚区已具有现实优势与客观条件,意义与必要性也十分鲜明.为此,应明晰构建集聚区的宏观理念与具体思路,并进行区块与项目设计.

    西藏昌都文化创意集群构建策略

    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路径研究——以茶文化为例

    方霖霏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社会大众在不同时代中创造的文化结晶.持续的传承与创新,是非遗文化展现出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文章以茶文化传承发展为切入点,对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价值做出了分析与论述,从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多元主体协同体系的构建、专业人才的培养、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以及技术赋能角度,对茶文化等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茶文化价值路径

    深度合作,多方共赢:构建政校行企一体化的吉安采茶戏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

    杨淑琼刘愈佳夏贤智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校行企一体化模式在吉安采茶戏非遗传承人培养工作中展现出了不容忽视的价值,发挥政校行企一体化模式具有的优势,对于推进吉安采茶戏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对政校行企协同参与非遗传承人培养工作的意义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政校行企协同参与吉安采茶戏非遗传承人培养工作的策略开展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多方主体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多方共赢,为吉安采茶戏传承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吉安采茶戏非遗传承人政校行企一体化培养模式

    道教文化在茶道中的隐性呈现与交融

    唐少俐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追求.茶道讲究茶艺心境和文化素养的相互融合,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茶道与道家文化有着共同的隐士情怀和心灵寄托,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交融,使茶的饮用方式与道教的精神内核相互渗透,为中国茶道和道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道教文化茶道呈现交融

    宋代茶诗的艺术特色与文化意蕴分析

    刘赛男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朝代茶诗具有的艺术特色呈现出了差异性,其影响因素则展现出了多样性.例如,茶文化的发展、社会审美倾向等.这也决定了对宋代茶诗艺术特色做出研究,既是了解宋代茶诗特点的过程,也是对宋代社会文化发展、文人群体创作环境等进行探究的过程.本文在对宋代茶诗的艺术特色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宋代茶诗的文化意蕴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宋代茶诗艺术,对宋代茶诗艺术在文学领域、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做出认知.

    宋代茶诗艺术特色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