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茶叶
福建茶叶

汤鸣绍

双月刊

1005-2291

fjtea@163.com

0591-87601225

350001

福建省祥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

福建茶叶/Journal Tea in Fujia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的茶叶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提高茶叶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技术信息,以及交流生产管理经验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经验。立足福建,面向全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满强赵望锋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是一种深厚而古老的文化遗产,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之中。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茶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的传统文化,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将从茶文化内涵、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茶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思考——以茶文化的融入为例

    王蓉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的教育活动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为目标,在高校教育中,以能力教育、思想教育为核心的人才教育模式已经基本成型。构建指向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劳动教育模式,积极挖掘多元化文化资源,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创新。现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论述,思考在茶文化视角下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优化高校劳动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

    就业创业指导高校劳动教育茶文化

    近代藏区茶叶市场贸易竞争及其原因探析

    卢山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边茶、滇茶及印茶三方茶商都引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边茶贸易垄断格局,形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三方都各具有自身的区域销售、质量、价格等方面的比较竞争优势,这是它们在藏区形成自由竞争的基础。本文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探讨近代藏区茶叶贸易市场竞争的原因。

    藏区茶叶市场贸易竞争

    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

    石韫歆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文章对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与分析,茶文化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包括茶种类、饮茶场所等,中国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种植特色的茶叶种类,西方人主要倾向于红茶、花茶、果茶等,分析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表现,包括品饮方式、茶具的差异,研究认知语言学理论相关内容,包括茶文化传播的历史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具体作用,开展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从中西茶文化传承与融合的角度进行论证,由此进一步拓展与研究茶文化语言,进一步体会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价值,为新时期文化融合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中西茶文化认知语言学理论品饮方式

    武夷岩茶的制茶环境和品质研究

    聂霖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和口感的茶叶,其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制茶技艺和适宜的制茶环境。"做青"的实现不光和作为原料的鲜茶叶有关,而且还和制茶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做青不仅要"看青做青",还必须"看天做青"。文章研究了制茶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并强调了制茶过程中的气流、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重要性。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这些环境因素,以调节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从而影响茶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征。加强对制茶环境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武夷岩茶制茶环境岩茶品质

    茶文化海外传播中英译策略探究——以陆羽《茶经》译本为例

    陈幼芳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中国全球化与飞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经典汉语作品流传到西方,这在客观上带动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使世界更多感受中国魅力、了解中国文化。而因中西方在语言文化方面有所不同,以《茶经》译本为代表的一些茶文化典籍在海外传播中英翻译时存在一些困难。据此,文章基于当前世界范围内对于中国茶文化的普遍认可,指出相关作品翻译的海外传播作用,在此之后则重点针对翻译时的文化及语言困难,进行了翻译应用策略探索,文章最后则提倡了重视翻译文本使用场景的要求。这些内容将有益于提升译文作用,在尽量保留更多传统文化元素之下,使茶文化海外传播达到更理想效果。

    茶文化文化传播翻译策略茶经

    英语茶学词汇特点与翻译策略探析

    薛帅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翻译既是对语言进行转换的过程,也是对语言承载的文化进行理解与传递的过程。提升英语茶学词汇翻译工作水平,能够更为准确的把握英语茶学词汇内涵、推进国际茶文化交流,这既是对英语茶学词汇以及国外茶文化进行深入理解的关键,也是对英语茶学词汇翻译体系进行完善的必要路径。文章对英语茶学词汇的特点做出了论述,并对英语茶学词汇翻译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茶学英语词汇特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茶经》及《续茶经》英译为例

    刘艳珊李靖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以茶为载体,涵盖了茶史、茶诗、茶道等方面的人类精神财富。它源于中国,传于世界,属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茶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传播中,其翻译活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的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出发,以《茶经》及《续茶经》的英译本为例,探讨了茶文化负载词英译时应当采取的三种翻译方法:灵活加注法、等效套译法、移植释义法,旨在促进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为茶文化负载词英译提供些许借鉴。

    生态翻译学茶文化负载词文化维灵活加注法等效套译法

    英语翻译如何影响非亚洲国家对茶文化的感知

    刘青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施翻译和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传播和欣赏十分重要。尽管茶文化在非亚洲国家的知晓度和欣赏程度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翻译不准确、文化误解和交流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建立翻译桥梁、组织交流活动和推动文化互鉴等对策,以期提高茶文化的全球传播效果,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从而实现文化多样性,助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非亚洲国家英语翻译茶文化

    外宣"三贴近"原则下信阳毛尖制茶技艺翻译研究

    张孟杰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分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外宣翻译的背景和必要性,探究其翻译现状和存在的翻译问题,通过详细了解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在外宣"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对该国家非遗项目进行翻译及分析,并提出改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的相关措施,以期更好地践行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提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外宣"三贴近"信阳毛尖国家非遗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