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赵素文

双月刊

1673-9884

0591-83780448 83781832

350025

福州市西门梦山路73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资源整合视域下高校场馆育人开发原则与实践——以"福建教育学院师德博物馆"为例

    张惠敏周志平张晓梅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场馆作为教育、文化和研究的重要资源,当前面临场馆育人功能提升的新要求.为此提出以整合资源为视角的高校场馆育人概念,并对其原则和实践策略进行探讨.文章以福建教育学院师德博物馆为案例展示了创新路径和实践成果,资源整合下的高校场馆育人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资源整合场馆育人学习平台师德博物馆

    高校图书馆推动中华优秀经典文学作品高质量阅读路径探析

    黄玲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化传承需要高质量的阅读,高校图书馆具备推动高质量阅读的有利条件.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在中华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加强资源建设、引导激发阅读兴趣、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促进活动和深度交流等路径,提升读者对于中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质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图书馆中华经典文学作品高质量阅读路径

    传统文化视域下高甲戏艺术融入高中音乐课程的实践研究

    肖艳华邱黎苑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文化饱含着民族的历史和先民的精神和智慧,传统戏曲的学习能让大众更加了解祖先,集成先民的智慧.高甲戏艺术作为闽南戏曲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浓郁的区域性文化特征.如何将高甲戏艺术融入高中音乐课程来进行传承,是值得一线音乐教师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过程中,应将其融入高中相关课程或教学内容,推进高甲戏艺术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将其融入高中音乐课程落地生根,让学校成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

    传统文化视域高甲戏艺术高中音乐课程

    职普融通:推进福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兰绍清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普融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文章针对福建省当前普职融通过程中存在的融通层次不完善、职普价值认同不对等、融通转换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提出完善职普融通层级、构建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职普转化的国家资格框架等对策建议,以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普职壁垒普职融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小学教师开展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问题与改进策略

    邹锦容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小组为载体、以达成共同任务为目标的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教学策略.高质量的合作学习需具备积极互赖、个人责任、促进性互动、社交技能、小组反思五个要素.当前小学教师在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时普遍存在着对合作学习缺乏深度理解、个人责任要素缺失、分组方式随机化、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因此,要针对性地深化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重视学生个人责任感的培养与提升、多途径构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创新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合作学习要素小学教师

    蓝鼎元年表

    林世杰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鼎元是清代知名学者,出身于理学世家,自幼发奋读书,年稍长相继受业于张伯行等大儒,又与蔡世远等诸名士交游,一生学以致用,著述充栋,涉及经学、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蓝鼎元学术通达,心怀天下,以振继闽学为其志向,是清初闽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探寻闽南士人文化发展的重要人物,不可轻忽.故以蓝鼎元的传世之作《鹿洲全集》为依托文献,综合相关史志记载,对其一生事功做一梳理,以期推动蓝鼎元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清代蓝鼎元年表蓝鼎元研究

    关注区域差异,深入推进新高考改革

    114页

    不仕后梁——从王审知墓志看韩偓的隐居地选择与其晚年作品心态

    王云一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偓是晚唐五代名臣、诗人,"南安四贤"之一,其于天复三年(903)被贬出朝廷,仕宦几于唐末历史相始终,唐亡后不仕后梁朝廷而甘于隐居.韩偓晚年"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故王审知在其晚年为一重要人物.通过考察王审知生平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韩偓的晚年经历.文章通过考证王审知墓志进一步了解韩偓晚年的隐居地选择,同时分析韩偓隐居之后的行迹与晚年诗作心态,明晰其诗作发展变化,进而了解在晚唐五代背景下大部分诗人作品的创作心态.

    晚唐王审知墓志韩偓行迹创作心态

    福州方言"鸭蛋"的文化语义阐释

    林澜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州方言是闽方言中闽东方言的代表,以其保留了较多古汉语中的发音、词汇和用法为特色.鸭蛋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食物,鸭蛋不仅因其营养价值高,更因其在福州方言中具有的独特的文化语义而被福州人所喜爱."鸭蛋"在福州方言中常说为"鸭卵",既保留古音的特点,又谐音"压乱"的意义.将鸭蛋与时下备受关注的"福文化"相结合,推动本土"福文化"转型升级,加快"福文化"建设,助力打造文化强省.通过探讨福州方言"鸭蛋"文化语义的来源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语用呈现,可以品味多彩的福州方言文化.

    福州方言鸭蛋语义福州文化

    香港粤语与英语语码转换原因分析——以香港大学生会话为例

    王云红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香港粤语—英语语码转换作为研究,采用访谈法(访谈录音)与问卷调查两个方式以获取足够的高素质语料,解析语码转换在香港大学生会话中出现与运用的原因.研究表明:语码转换是在不同的语言、方言或语境之间进行转换的现象.它可能出现的原因有多种,涉及语义、语用、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方面.由于长期以来的殖民统治和英语教育的普及,香港人对英语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运用,进一步说明粤语和英语之间的语码转换在香港已成为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粤语和英语之间的语码转换是不太可能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环境的变化,语码转换可能会逐渐受到影响和调整.

    香港语码转换粤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