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赵素文

双月刊

1673-9884

0591-83780448 83781832

350025

福州市西门梦山路73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全育人"背景下开放大学班主任思政育人的策略

    郑小芬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面向成人、直接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人高等教育开放办学同样需要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开放办学必须根据成人的特点,教管结合,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成人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引领和塑造功能的作用,帮助学员在学业和品格上获得全面的提升.

    "三全教育"开放办学班主任思政教育

    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基本进路探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的研究视域

    周建姿林芳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是认识文化主体性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为研究视域,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艰辛探索,可以深入把握"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建构基本进路.从建构主体看,中国共产党是建构的领导者,人民群众是建构的主体力量.从建构的基本进路看,"自我发展"的文化主体性是在优秀传统文化自我超越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回应挑战"的文化主体性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是在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思想文化主体性建构基本进路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审美教育路径探赜

    陈俊翔谢安雯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解放,审美教育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核心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相契合.马克思基于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批判资本主义现实,强调历史和社会生活是美育的源泉、生产劳动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理论中生态、劳动、艺术与审美教育的关涉对中国探索美育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现代审美教育可从生态美、劳动美、艺术美三维角度入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模式、"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的中国价值、"叙述弘扬中华文化"的中国表达.

    中国式现代化审美教育现代性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观念"变革:严复的探究与推进

    沙邱怀杨卫明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严复依托源于西方的社会进化论和经验科学方法论,立足中西文化宏观比较,揭橥"力、智、德"并重、提升全体国民素质;倡导"西学格致"、变化士民"心习";突破"中体西用"、实现中西汇通等应对思量,赋予"教育救国"理念深层蕴涵,彰显教育变迁的时代气息,助推中国教育近代化迈向"观念"变革的新阶段.尽管他的探究似有避重就轻之嫌,但瑕不掩瑜.其中,"三育"模式奠定的人的质量规格的近代化因子;注重科学方法训练与科学精神陶冶;不论新旧、不问中西,汲取精华冶为一炉等主张,对于当今教育改革仍有启示.

    严复"三育"救国中西汇通中国教育近代化"观念"变革

    舒新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之传媒思想探析

    陆秀清
    20-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 40 年代,借助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传媒新工具(无线电广播及教育电影)在失学青年学生及民众中宣传推广普及科学常识,尤其是提高生计水平及增进身心健康的实用常识,是舒新城在中华书局长期利用纸质报刊及图书传播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前瞻之举,亦是他从事三十年教育出版传媒工作之经验"迁移",更是他为促进民智、改善国民健康以增强国力,"为人群生活的进步"及"减少乃至消灭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冲突"而致力于教育现代化传媒思想"中国化"的早期探索.

    舒新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传媒

    吴俊升逻辑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

    吴晓琳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俊升是 20 世纪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逻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杜威试验论理学的影响和他个人的逻辑教育实践密切相关.他集中探讨了逻辑教育目标和逻辑教育内容等核心问题.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他为高级中学学生和师范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逻辑教育目标;他拟定的逻辑教育内容贯通试验论理学和形式逻辑知识,尤其重视对儿童进行思想训练.他的逻辑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逻辑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为了提高我国青少年一代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应重视我国逻辑教育目标的层次性,还应加强对各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

    吴俊升逻辑教育论理学试验论理学思想训练

    红为针 歌为线:东北抗战红色经典歌曲中的民族文化记忆

    吴金华吴斯妤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经典歌曲在特定时代中发挥的作用,不仅是战争时期的抗争作用,更是战后对民族文化的复兴重建,是维系传统文化与时代记忆、意识形态与人民生活的纽带.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东北抗战时期的红色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追寻民族文化记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红色经典歌曲的抗战作用与民族情感传续的时代价值,牵起一根歌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红色基因之线.

    红色经典歌曲东北抗战民族文化历史回响

    校长教学领导力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影响

    34页

    基于特藏资料挖掘与应用的高校师德场馆建设策略——以"福建教育学院师德博物馆"为例

    张晓梅张惠敏
    35-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国教育系统重视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建设高校师德博物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推广价值.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师德馆建设的价值意蕴,系统梳理与总结师德博物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优化策略.

    师德特藏建设数字人文

    中国教育学的国际传播:现状、问题与展望

    宁莹莹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教育学的国际传播经历了起步、稳步推进和加速发展期,当前我国教育学学科世界排名不断上升,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增多,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发文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这表明了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的显示度和影响力在逐步提升.但中国教育学的国际传播也面临学科国际影响力不足、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中心、本土理论阐释不足等问题.推动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效能提升,需兼顾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发表的"增量"与"提质",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共同体;完善面向全球的学术研究平台,基于全球思维凝练中国特色教育学,既彰显中国特色和中国立场,又以世界理解的方式言说中国教育学.

    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中国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