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月刊

1671-8402

fjltzzs@163.com;fjltwsz@163.com

0591-83791487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柳河路18号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Fujian Tribune (The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新质生产力与世界历史进程的"中国时刻"

    王南湜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概念包含多重意蕴,其深远的意涵当从技术革命所催生的历次工业革命之对于不同民族国家兴衰的效应来理解.在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有着伟大贡献的中华民族,目下正处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革命所催生的新的工业革命时刻,如果我们把握住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则将极大程度地提升中华民族的"国运",成就又一次挺立于世界历史进程之中的"中国时刻".

    新质生产力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世界历史进程国运

    国家与天下:"大一统"与"天下时代"的普遍秩序构建

    陈赟
    1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们通常将"大一统"思想理解为领土、疆域和人口的扩张,这样理解鼓励的是帝国的秩序设置,而《春秋》本源性的"大一统"则关切普遍秩序的构建."《诗》亡然后《春秋》作"表面关涉的是学术变迁,其内核则是礼乐不自天子出,而自诸侯出甚至自大夫出的失序.在天下因无王而退隐、国成为秩序主角的前提下,如何创建普遍性的天下秩序,是中国"天下时代"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孔子作《春秋》、孔门弟子述作"六经"构成一种因缘,三代以上"治出于一"的紧凑性使天下分殊为精神性天下和政治性天下.精神性天下通过"圣"与"经"的符号得以落实,但政治性天下则被降格为上无天命、下无天下人认可的帝国."大一统"作为一种"天下时代"普遍秩序的构建方案,其核心在于在作为有限支配的国家中引入精神性天下,以转换与充实帝国,使之成为承载精神性天下的天下型国家.

    "天下时代"国与天下普遍秩序"大一统"

    柏拉图思想中的国与家

    张文涛肖训能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的政治共同体建构面临着一个永恒的公私难题,即个人、家庭与国家、社会如何协调一致的问题.柏拉图对构建美好政治社会殚精竭虑的思索,也始终围绕着这一难题展开.在柏拉图创作的三篇经典对话文献中,如果说《理想国》偏于为国家利益而牺牲家庭和个人,《游叙弗伦》则偏于维护家庭伦理而批判某种社会正义观,而到了《法义》,国家与家庭、个人的关系实现了一种前两篇对话中均未达到的平衡和贯通,达到了一种神圣性的高度.在过于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现代社会,柏拉图的古典思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柏拉图国家家庭《理想国》《游叙弗伦》《法义》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市场新形态、新问题及规范化发展进路

    李楠李清洪
    4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将进一步改变就业市场,进而带来就业模式、就业机会与就业平台的深刻变迁,并催生就业市场新形态.人工智能时代就业市场呈现劳动者权益保障难度加大、收入来源风险加剧、劳动者陷入算法困境等特征,成为当前技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政府要对其进行科学支持和规范引导,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明确平台企业责任,完善劳动保障机制,促进就业市场新形态健康有序发展,从而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市场新形态劳动者权益算法困境

    人工智能驱动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韩民春彭刚东张吉森
    6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能够直接促进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制度水平、技术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对人工智能促进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有正向调节作用.在人工智能研发投入较高地区、人工智能人才数量较多地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地区,人工智能对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较为显著.受到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财政支出规模、信息服务程度等门限条件的制约,现阶段人工智能的空间溢出效益尚不显著.要加大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创新投入,加快"人工智能+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金融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工智能在现代金融、实体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力度.

    人工智能现代金融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现代文学的思想史视野——以汪晖、孙歌为中心的考察

    张重岗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由于思想史的助力,打开了新的格局和视野.其中的代表性学者有汪晖、孙歌等.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的现象.文学思想史的路径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来自对现代文学和社会历史两方面的深入思考.基于新的问题视域,文学研究与思想史研究不期而遇、相互成就,促成了文学思想史研究的独特路径、理论创新和话语形态.

    现代文学思想史汪晖孙歌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近古正统观念的演变

    汪高鑫
    9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至清之中国近古历史时期,伴随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加强,正统观念也在持续地发生着变化.宋、辽、西夏、金时期民族政权长期对峙,在正统观念上表现为两宋时期所强调的"大一统即正统",蕴含了人们渴望国家统一的思想.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这一时期民族重组与民族交融得以加强,人们不再囿于以夷夏之辨论正统,在对宋、辽、金三朝历史的撰述上采取"各与正统"的做法.明清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定型时期,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进一步加强,"华夷一家"的民族观得到大力宣扬,这一时期的正史撰述能够肯定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并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同时,由于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交相更替,正统观念中的夷夏之辨意识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又随着民族关系趋于缓和而逐渐消解.

    近古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统观念

    1931-1934年"补力多"与"帕勒托"商标纠纷案研究

    王墨翰李永胜
    11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0年,华商九福公司生产的新式壮补药"补力多"迅速打开此类药品的国内市场,由此遭到美商派德公司的控诉,派德公司声称九福公司的"补力多Blandol"商标与其"帕勒托Palatol"商标在汉字读音上相似,构成对其商标的侵权,由此频繁诉诸国民政府司法和行政机关,要求判决撤销九福公司"补力多"商标.这一过程曲折反复,最终国民政府行政法院依据司法院颁布的"商标文字不包括读音"的司法解释,判定九福公司未构成对派德公司的商标侵权."补力多"与"帕勒托"商标纠纷案乃是美商试图打压华商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行动,最终归于失败.华商九福公司的胜诉打破了美商派德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历史意义.

    商标纠纷"补力多""帕勒托"美商派德公司华商九福公司

    传统话语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现代化话语建构的基本逻辑

    宣朝庆杜明浩
    12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传统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已成为构建中国话语的重要手段.传统话语对现代化具有实然价值,实现传统话语的创造性转化,使创造性转化概念进一步理论化和可操作化,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实现创造性转化需要处理好文化象征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通过意义再诠释与符号创新产生新的话语体系,并经由各种社会权威嵌入社会现实,从而产生指导力.

    传统话语创造性转化话语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中国现代化

    走向表里合一的定量社会研究——以费孝通"人文科学"思想为观照

    郭未石睿
    13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研究长期以来存在着关于定量与定性的论争,要厘清这场论争的内核,必须从其哲学基础即机械论、有机论和人文主义三种社会科学范式的不同取向及其影响的阐析着手.定量社会研究基于相对标准化的数据资料采集和统计分析程序对社会现象进行测度和计算,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和规律,但定量社会研究存在对"人"的内在特质及社会结构与历史进程关系的测度缺失.基于此,重返费孝通的"人文科学"思想,对于推动传统定量社会研究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定量社会研究在追求科学性的同时,必须融入人文性以关注"人"的主体性及数据背后的文化观念,揭示数据、案例背后的社会结构与历史过程,从而提高定量社会研究的准确性和解释力.这一路径也将为定量社会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深入"社会"本体和呈现"人"的价值发现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人文科学"人"定量社会研究混合研究费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