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森林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洪伟

季刊

2096-0018

fjlb@chinajournal.net.cn

0591-83771857

350002

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

森林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的与林有关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刊载全科林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等文章,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大量引用。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年公布的“2000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与“200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福建林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为385次,排名第75位;影响因子为0.474 7,排名第52位,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进入中国科技期刊100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银丝竹不同叶色叶绿素合成及叶结构差异

    陈凌艳何丽婷赖金莉何舒婷...
    385-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银丝竹叶色差异的原因,对银丝竹不同叶色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 叶绿素合成前体相对含量及叶片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银丝竹不同叶色间的光合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随着绿色叶片面积的下降而下降;2)银丝竹叶片出现白色性状的原因在于其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受阻,受阻点可能位于粪卟啉原Ⅲ至原卟啉原Ⅸ的转化过程中;3)两种叶色叶片表皮细胞无明显差异,但白色叶肉细胞中内容物明显缺失;4)绿色叶肉细胞中具有丰富而完整的叶绿体结构,而白色叶肉细胞中呈现出叶绿体膜结构模糊,无完整边界等形态,基粒类囊体片层不规则或呈空泡状,在多数细胞内可见较明显的嗜锇颗粒.本研究从生理层面初步解释了银丝竹叶色差异的原因,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银丝竹叶色叶绿素叶片结构

    杉木愈伤组织及再生芽分化的细胞学观察

    黄娟吴鹏飞魏志超王玉珍...
    392-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杉木愈伤组织形成及再生芽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发育规律,为建立杉木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以杉木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组织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体视显微镜和石蜡切片观察,分析愈伤组织的结构、 形成及再生芽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先是由杉木茎段切口处表皮细胞分裂,再由维管束薄壁细胞通过脱分化逐渐形成的;愈伤组织在增殖期间分生细胞会形成不同维管组织;愈伤组织的再生芽分化是由愈伤组织的表皮分生细胞团先分化形成芽原基,再形成肉眼可见的再生芽;不定芽可从茎段直接分化形成,亦可通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两种不定芽发生方式均为外起源.

    杉木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再生芽组织细胞学

    类芦对铅胁迫的生理响应

    韩航陈雪娇陈顺钰侯晓龙...
    398-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4个浓度(0、250、500、750 mg·kg-1)的铅(Pb)胁迫对类芦形态指标、 叶绿素含量、 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0 mg·kg-1)Pb胁迫下,类芦株高、 根长、 根表面积、 生物量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CK).随Pb胁迫浓度增加,长势逐渐受到抑制,但类芦叶长、 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仍显著大于CK(P<0.05).类芦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 过氧化氢酶(CAT)在低浓度Pb胁迫下相对稳定,在高浓度(500、750 mg·kg-1)Pb胁迫下各活性明显下降,且丙二醛(MDA)含量迅速增加.不同Pb胁迫下,类芦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相对稳定,影响较小.同时,类芦转运系数始终大于1,对Pb具有较好的转运能力.类芦通过器官形态调整,刺激根系发育和高根冠比,保持光合作用稳定和较强的转运能力,一定程度适应了Pb逆境,可作为Pb污染矿区植物修复潜力植物.

    类芦铅胁迫形态响应酶活性

    4个杜鹃品种的抗旱性比较及生理响应

    胡肖肖金荷仙庄晓林唐宇力...
    405-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个5年生杜鹃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杜鹃植株在不同干旱程度下的形态与生理响应.旱害指数结果表明:'国旗红'抗旱性最强,'玉蝴蝶'次之,胭脂蜜抗旱性最弱.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深,杜鹃的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随干旱胁迫程度加深呈上升趋势;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可溶性糖含量则因品种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结果,'国旗红'、'大青莲'、'胭脂蜜'的CAT活性在重度胁迫后下降,这时可能已经达到植株耐受干旱的极限,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发现CAT活性、 可溶性糖、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与杜鹃抗旱性密切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杜鹃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品种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国旗红'>'玉蝴蝶'>'大青莲'>'胭脂蜜',与旱害指数结果一致.

    杜鹃抗旱性生理响应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

    聚乙二醇处理对'717'杂交杨组培苗的影响

    魏子涵袁斌玲陈茜邱娜菲...
    412-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717'杂交杨('INRA 717-1B4'杨)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0、2.5%、5.0%、10.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PEG对'717'杂交杨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2.5%PEG处理促进了'717'杂交杨的生长,而10.0%PEG显著抑制其生长.(2)PEG处理显著增加'717'杂交杨幼苗体内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其中10.0%PEG处理最显著.(3)3个PEG浓度处理都降低了'717'杂交杨超氧歧化酶(SOD)的活性,浓度越大下降越大;而PEG处理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4种酶活性都较对照显著提高,其中POD、APX活性都随着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而2.5%PEG处理10 d和5.0%PEG处理20 d后CAT活性最高,5.0%~10.0%PEG处理GR活性增加明显,但10.0%PEG处理后CAT与GR活性比5.0%处理的有所降低.(4)3个浓度PEG处理均能显著促进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积累,AsA含量在5.0%和10.0%PEG处理10 d时上升较显著,GSH含量在2.5%PEG处理10 d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在10.0%PEG处理时GSH含量出现下降.结果表明,低浓度(2.5%)PEG处理刺激了'717'杂交杨的生长状态,通过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的含量以维持其生长,而高浓度(10.0%)PEG处理时,细胞的ROS清除平衡被打破,细胞受到伤害.

    干旱胁迫聚乙二醇'INRA717-1B4'杂交杨抗氧化能力

    15种草本植物春季滞留颗粒物效应研究

    吴艳芳闫淑君段嵩岚田高飞...
    418-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城市草本植物在降低大气颗粒物(PM)的作用,选取福州市白马路常见的15种草本植物,采用滤膜分级过滤的方法,对其单位叶面积滞留总颗粒物量、 粒径<10μm和粒径<2.5μm的颗粒物量进行测定,并结合叶面结构分析其滞留颗粒物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草本植物春季滞留颗粒物量的差异较大,相差3倍以上,其中麦冬的单位叶面积总颗粒物滞留量最大,为3.0838 g·m-2,芭蕉最少,仅为0.7405 g·m-2;草本植物叶表面颗粒物主要是细颗粒物;叶表面结构直接影响植物滞留颗粒物的量.

    福州草本植物颗粒物PM2.5PM10

    湿地松半同胞家系生长和产脂性状遗传变异

    杜超群许业洲杨代贵雷清虎...
    423-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荆门市彭场林场11年生湿地松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长量、 产脂量和松脂各组分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分析其生长和产脂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湖北省湿地松遗传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家系之间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产脂量存在显著差异,松脂中松节油含量与其他7种组分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具有较强的选择潜力;生长量和产脂量的家系遗传力在0.46~0.61之间,受较高遗传控制,单株遗传力在0.20~0.28之间;松脂各组分含量遗传力变化较大,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0~0.86和0.02~0.93;相关分析发现生长量和产脂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同时实现高产材和高产脂的可能性,松节油含量与生长量、 产脂量相关性不显著,需要在生长量和产脂量选择的基础上开展松节油含量的选择;选择高产材高产脂优良家系2个(840,152),与目前湖北省主推的湿地松良种相比,可实现材积遗传增益48.00%、 产脂量遗传增益27.45%.

    湿地松生长量产脂量松脂品质遗传变异

    基于SRAP的锥栗主栽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董蒙蒙陈辉李颖林郑芳奕...
    429-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从256对中筛选出的10对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引物组合对福建省建瓯市的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了200个条带,多态性带数(NPB)183个,占总条带数的91.5%,引物组合em2me8和em5me9的多态性条带百分比(PPB)均为100%;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082~0.7978,平均为0.6530,大尖嘴(DJZ)和中尖嘴(ZJZ)的亲缘关系最近,DJZ与双峰子(SFZ)的亲缘关系最远.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57时,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可分为3大类:第I类包括3个农家品种,为处暑红(CSH)、SFZ、 乌壳长芒(WKCM);第II类包括11个农家品种,为大苞榛(DBZ)、 牛角仔(晚熟)(NJZWS)、 乌榛(WZ)、 铁锥(TZ)、 牛角仔(中熟)(NJZZS)、 欧宁仔(ONZ)、 红仔榛(HZZ)、 黄榛(HZ)、 油桐仔(YTZ)、 白露仔(BLZ)和油榛(YZ);第III类包括3个农家品种,为DJZ、ZJZ和小尖嘴(XJZ).引物组合em2me8构建了锥栗农家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为锥栗杂交育种和遗传作图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锥栗农家品种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遗传多样性

    西藏兰科一新纪录种——秉滔羊耳蒜

    吴沙沙刘震张鹏飞董建文...
    435-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西藏兰科一新记录种——秉滔羊耳蒜,并提供其形态描述和照片.该种首次发现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仅1个居群约10株.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馆(FAFU),标本号为20160419.

    秉滔羊耳蒜墨脱兰科新纪录种

    福建新记录种——大武金腰和长须阔蕊兰

    郭生挺高元龙陈永滨李恒...
    437-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宁县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陆续发现福建省植物新记录种,文中报道2种福建省新记录种:大武金腰、长须阔蕊兰,标本存放于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标本馆.

    福建省新记录大武金腰长须阔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