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林业科技
福建省林学会、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林业科技

福建省林学会、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建民

季刊

1002-7351

linyekeji@vip.tom.com或linyekeji@163.net

0591-87911427

350012

福州市新店上赤桥35号

福建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福建林业科技》创刊于文革期间的1974年,是由当时的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林业局科技站创办的;到1976年,主办单位更名为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创刊初期的《福建林业科技》为内部资料,不定期出版。1987年,上级领导非常重视,把主办单位变更为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与福建省林学会联合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为第一主办单位。1988年,第一主办单位又变更为福建省林学会,并申请获得闽出刊特许证,同时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一届编委会。1989年8月经国家科委核准,取得正式创刊批文;1990年6月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取得国内统一刊号(CN号);1991年6月取得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号)。1992年编委会换届,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二届编委会;1998年编委会再次换届,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三届编委会;2012年1月换届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四届编委会。 《福建林业科技》始终坚持学术质量与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始终秉承“促进科技进步、推广技术成果、发现培育人才”的办刊宗旨,始终遵循“优稿优选、公正平等”的组稿标准;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条例,正确执行国家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各项规定;严格执行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的三级审稿制度,严格遵守《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科学技术期刊目次表》、《标点符号用法》、《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有关国家标准。创刊38年来,在历任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历经几代编辑同仁的不懈努力,现已编辑出版期刊158期,刊登科技论文4060篇,其中1999年以来(13年)共编辑出版60期,刊登科技论文2462篇,为我国林业科技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刊物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现已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并被国内多家数据库和网站收录。1996年被评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荣获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荣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再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二等奖;2006年荣获首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7年荣获第二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8年荣获第三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9年荣获福建省科协第四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2011年荣获福建省科协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2011年又一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林业类的核心期刊,这是本刊继1996年和2004年之后第三次获此殊荣。。 本刊主要刊载与林业有关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技术开发等文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技术性、知识性、实用性,是广大从事林业生产、科研、设计、教学工作者和林农果农必不可少的科技参考资料。 本刊为季刊,A4开本,页码180,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CN35—1136/S、ISSN1002—7351,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60.00元。全国各地邮政局(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34—34。也可直接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并真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投稿,欢迎社会各界来我刊宣传产品、展示形象。 编辑部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新店上赤桥35号 邮政编码:350012 联系电话:(0591)87911427 联系人:蒋家淡 开户银行:农行福州市晋安新店分理处 开户名称:福建林业科技编辑部 银行账号:13-135301040002107 电子邮箱: linyekeji@vip.tom.com或linyekeji@163.net 本刊(1); (2)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方低山丘陵区彩叶无患子优良种源及家系选择

    方宏峰李永祥朱琪黄世清...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江南低山丘陵地区进行生态景观林营建及林分改造的彩叶无患子优良种源和家系,于2017年,在江西分宜县山下林场,以无患子5个种源45个家系7年生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评价不同种源和家系的生长表现和秋叶呈色效果.结果表明,无患子不同家系间树高及胸径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枝下高性状差异显著(P<0.05);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枝下高及冠幅性状均差异极显著(P<0.01),叶色性状差异显著(P<0.05).无患子各性状广义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68~0.94,其中浙江遂昌种源遗传增益最大,均值为19.62%.UPGAM聚类分析表明,浙江遂昌种源的7个家系单独聚为同一个分枝,各性状表现优良.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无患子树高、胸径和枝下高性状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冠幅与树高和胸径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叶色性状仅与冠幅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其它3个生长性状无显著相关性.无患子树高、胸径及枝下高性状在不同家系和种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叶色和冠幅性状变异来源主要为种源,综合选择出浙江遂昌种源的7个家系为无患子彩叶优良种源家系.

    无患子生长性状叶色性状遗传变异种源家系

    栀子低产林改造及施肥试验

    陈炬烽孔悦平贺肇东林燕华...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1-2022年,在福建省福鼎市贯岭镇军营村,对抛荒栀子园进行低产林改造及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肥料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施用,栀子结果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山地中坡位最适合栀子树生长发育,结果量最大.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施用不同肥料,栀子结果量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田申甲"蚯蚓蛋白有机肥+"红四方"复合肥(10∶3)1.75 kg·株-1 处理的栀子产量最高,单株结果量是单纯施用复合肥的147%.综合结果表明,结合微生物菌群的新型有机肥与复合肥搭配施肥栀子结果量最高,且有利于林地土壤逆转修复.

    栀子低产林改造施肥立地条件

    不同改造方式对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朱洪如
    73-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改造方式对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以未改造的马尾松林为对照,选择2020年改造的5种带宽(6、8、10、15、20m)皆伐后套种(密度2500株·hm-2)和择伐(保留密度1200株·hm-2)后套种6种密度(900、1050、1200、1350、1500、1650株.hm-2)马尾松林改造林分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0月进行林下植被多样性调查及光照强度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经2种措施改造后,林内光照强度、林下植被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均增加.带状皆伐改造以带宽8 m皆伐套种后林下植被种类(19种)及物种丰富度指数(0.1557)、Simpson多样性指数(0.94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7836)、Jsi(0.9928)和Jsw(0.9952)为最优.择伐套种改造方式以套种密度1200株·hm-2处理的林下植被种类(11种)、丰富度指数(0.1597)、Simpson多样性指数(0.898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3356)、Jsi(0.9882)和Jsw(0.9840)为最优.综合结果表明,区域马尾松林带状皆伐改造的合理带宽为8 m,择伐套种改造最佳套种密度为1200株.hm-2.

    带状皆伐择伐套种林下植被植被多样性

    闽南地区黑木相思不同起源苗木造林对比试验

    胡艺伟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福建省漳浦中西林场2011年采用3种苗木(分别为实生苗、组培苗、嫁接苗)营建的黑木相思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1年生、10年生的林分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不同起源苗木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实生苗、组培苗、嫁接苗造林成活率分别为96.6%、96.6%、92.3%,1年生时3种林分的各生长性状差异均不显著.10年生时,3种林分的树高、胸径存在极显著差异,枝下高、材积存在显著差异,只有冠幅差异不显著.其中以实生苗造林的林分树高、胸径、材积生长优势最明显,分别达15.5 m、14.4 cm、0.128 m3,干形较通直;嫁接苗造林生长情况逊色于实生苗造林,组培苗造林生长优势不明显.

    黑木相思苗木起源生长量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分析

    林建荣赵诗悦
    83-8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1年5-6月对九龙江红树林保护区与非红树林保护区进行布点采样,测定其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中,碘含量范围为3.7~24.8 mg·kg-1,差值最高可达7倍,平均值为12.3 mg·kg-1;有机碳含量范围为16~45 g·kg-1,平均值为30 g·kg-1.不同类型样品碘含量大小依次为:长林龄林下沉积物>河道清淤沉积物>非林下沉积物>短林龄林下沉积物,其中长林龄林下沉积物碘含量范围为15.7~24.8 mg·kg-1,平均值为19.2 mg·kg-1;短林龄林下沉积物含量为5.5~6.9 mg·kg-1,平均值为6.2 mg·kg-1;二者相差3倍以上.有机碳含量最高的为长林龄林下沉积物和河道清淤沉积物,平均值均为32 g·kg-1;最低值为短林龄沉积物,含量为22 g·kg-1.不同类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碘含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同等有机碳含量的样品,长林龄林下沉积物碘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样品.

    河口表层沉积物碘含量有机碳九龙江

    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扰动区灌草丛群落结构特征

    严良平梁月崔博涛王排排...
    87-9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2年,在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5 a后,对电站工程扰动区次生植被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活型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次生植被主要由稀疏灌草丛组成,有麻叶荨麻、叉子圆柏、卫矛、狭叶锦鸡儿、山刺玫等5个典型群落,共分布有33科45属共56种植物.其中灌木19种,隶属于14科17属;草本植物47种,隶属于23科28属.灌木植物以豆科和蔷薇科为优势科,而草本植物以禾本科、菊科和罂粟科植物偏多.麻叶荨麻和山刺玫灌草丛的物种数最多,二者为该区域的优势灌草丛;且这2种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相对较高,但分布最均匀的是卫矛灌草丛.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比分别达到64.29%和37.5%.区系组成以亚洲温带分布类型最多,占比达42.22%.研究结果可为水电工程扰动后生态恢复中先锋物种的遴选及次生植被的更新、演替和稳定进化研究提供参考.

    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灌草丛群落结构工程扰动

    景观型木麻黄新品种'吉祥龙'

    王小红李茂瑾吴惠忠叶功富...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13年,通过木麻黄种质资源调查,在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国家木麻黄种质资源库中发现特异的木麻黄单株,其树冠呈卵球形,树皮灰褐、条状深裂,形似龙柏树,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经DUS测试,符合景观型木麻黄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于2021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品种名:吉祥龙,品种权号:20210628).可应用于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建设,达到景观和防护功能兼具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滨海地区的绿化和美化.

    木麻黄景观型DUS测试'吉祥龙'

    福安瓜溪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类红外相机监测

    张彬君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8月—2020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福建福安瓜溪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以1 km2的网格为单位,共在38个点位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10512个相机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080张.准确鉴定出兽类4目11科13种,鸟类3目8科17种.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前3种兽类依次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前 3 种鸟类依次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研究结果可为福安瓜溪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后期持续的野生动物资源监测和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桫椤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相对多度指数生物多样性

    截顶和施肥对亚美马褂木采穗圃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陈亚斌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截顶及施肥措施对亚美马褂木采穗圃母株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筛选可供生产上推广的亚美马褂木采穗圃经营措施,于2022年在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后福采穗圃开展亚美马褂木采穗圃母株不同截顶和施肥(截顶+施肥、未截顶+施肥、截顶+未施肥、未截顶+未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截顶和施肥处理母株的生长、萌条产量和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以截顶+施肥处理效果最好,其母株地径生长和有效萌条量分别比未截顶+施肥、截顶+未施肥、未截顶+未施肥处理提高23.08%和70.83%、18.52%和74.47%、88.24%和110.26%,总萌条量分别比未截顶+施肥、未截顶+未施肥处理母株提高56.06%、53.73%,有效萌条率、有效萌条枝长、有效萌条枝径分别比截顶+未施肥、未截顶+未施肥处理提高72.80%和36.76%、80.77%和46.88%、100.00%和60.00%.亚美马褂木母株地径与萌条产量、质量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截顶处理萌条数量与质量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截顶+施肥处理的总萌条量和萌条质量指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结果表明,单独采取截顶或施肥不能兼顾母株萌条产量和质量,截顶+施肥组合处理可作为亚美马褂木采穗圃经营的有效措施.

    亚美马褂木截顶施肥萌条产量萌条质量

    贮藏时间与覆盖物对云山青冈种子萌发的影响

    邱福林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1-2022年,在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开展云山青冈种子不同贮藏时间(分别为30、60、90、120d)、不同覆盖物(分别为稻草、黄土、阔叶凋落物、松针)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时间对云山青冈种子萌发特性影响存在差异,其中,贮藏时间为120 d时,云山青冈种子胚根长度最大,为11.30 mm;贮藏时间为90 d时发芽率最高,为90%.不同覆盖物处理下,云山青冈种子萌发特性存在差异,与无覆盖物(对照)相比,稻草覆盖明显缩短种子持续发芽时间,降低了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而黄土覆盖不仅降低了种子持续发芽时间,而且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与发芽指数增加最大.综合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时间与覆盖物对云山青冈种子萌发特性产生明显影响,云山青冈种子最佳贮藏时间为90 d,播种后选择黄土进行覆盖能够提高种子发芽性状,促进云山青冈种子萌发.研究结果可为云山青冈育苗提供参考.

    云山青冈贮藏时间覆盖物种子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