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

郑金贵

双月刊

1671-5470

jfau@fiau.edu.cn

0591-83744237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和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沙门菌伴侣蛋白Hfq及RybB对外膜蛋白相关基因fadL、ompN、ybfM的作用

    令狐远凤杨阳潘永段世宇...
    374-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RybB sRNA、RNA伴侣蛋白Hfq对沙门菌外膜蛋白fadL、ybfM、ompN的作用,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fadL、ybfM、ompN基因lac融合菌株,通过P22噬菌体转导完成颜色指示菌株中RybB、hfq基因的单缺失与双缺失,进行β-半乳糖苷酶活性试验和qPCR,对其相应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fq抑制ybfM、ompN的表达,但fadL的表达上调;RybB sRNA抑制ompN、fadL的表达,但ybfM的表达上调.当Hfq与RybB共同对ybfM、fadL、ompN进行调控时,对ompN、ybfM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但fadL的表达上调,且Hfq的调控作用总体大于RybB.

    沙门氏菌λ-Red同源重组系统sRNARybB伴侣蛋白Hfq外膜蛋白

    沙门菌sRNA GcvB及伴侣蛋白Hfq对靶基因stm4351的调控作用

    张家莉杨阳潘永段世宇...
    381-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sRNA GcvB与伴侣蛋白Hfq对靶基因stm4351的调控作用,通过λred同源重组、FLP/FRT重组和转导构建了基因缺失菌株Δstm4351∷lacZ、stm4351ΔgcvB∷cat、stm4351Δhfq∷tetRA、stm4351Δhfq∷tetRAΔgcvB∷cat,并通过β-半乳糖苷酶(LacZ)试验和荧光定量PCR试验测定了gcvB与hfq缺失后LacZ活性和stm4351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β-半乳糖苷酶试验结果显示:gcvB或hfq缺失菌株的LacZ活性均升高,表明stm4351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hfq缺失菌株的LacZ活性高于gcvB缺失菌株;hfq和gcvB同时缺失后,LacZ活性比单缺失菌株高.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fq缺失后,stm4351的转录量极显著下降;而gcvB缺失及hfq和gcvB同时缺失对stm4351转录量的影响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GcvB、Hfq均对stm4351的表达存在抑制作用;在Hfq的辅助作用下,GcvB对stm4351表达的抑制作用增强;Hfq协同GcvB对stm4351的调控途径可能有2种或更多;同时,Hfq对stm4351的保护或激活作用可能受到GcvB的影响.

    沙门菌GcvBHfq靶基因调控机理

    鸭产蛋循环中IP3R1、SLC4A4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对子宫Ca2+浓度的影响

    吴燕龙霞张才在王丹丹...
    387-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穗鸭为研究对象,于产蛋后0、2、5、16 h宰杀并采集各个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1)和碳酸氢钠协同转运蛋白(SLC4A4)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产蛋循环不同时期子宫的Ca2+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0~2 h,IP3R1基因在子宫的表达量较低,5 h极显著增高(P<0.01),16 h达到最大值,差异极显著(P<0.01);16 h,IP3R1基因在肾脏、大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0~5 h(P<0.01);2 h,IP3R1基因在十二指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0、5、16 h(P<0.01),0 h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5、16 h(P<0.01);5 h,IP3R1基因在小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0、2、16 h(P<0.05).16 h,SLC4A4基因在肾脏、大肠、子宫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0~5 h(P<0.01);2 h,SLC4A4基因在小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0、5、16 h(P<0.05);0 h,SLC4A4基因在十二指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2~16 h(P<0.01).5 h,子宫的Ca2+浓度极显著高于0~2 h(P<0.01),在16 h达到最大值,极显著高于0~5 h(P<0.01).0 h,肝脏IP3R1基因的表达量与子宫Ca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5 h,胸肌IP3R1基因的表达量与子宫Ca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16 h,小肠IP3R1基因的表达量与子宫Ca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5 h,脾脏SLC4A4基因的表达量与子宫Ca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5 h,胰脏SLC4A4基因的表达量与子宫Ca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鸭蛋壳形成过程中IP3R1、SLC4A4基因对子宫Ca2+的转运具有一定的作用.

    IP3R1基因SLC4A4基因三穗鸭产蛋循环组织表达子宫Ca2+浓度

    伪狂犬病毒FJ 2012株感染湖羊肾脏的转录组谱特征及对FoxO通路的影响

    彭瑶顺李方瑾徐佳汇戰婷...
    396-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感染伪狂犬病毒PRV FJ 2012株的湖羊肾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两组羊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差异显著性表达的基因进行GO和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最后选择qPCR验证分析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RV FJ 2012株感染湖羊,与对照组相比肾脏中共发现267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269个基因下调,1410个基因上调.GO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表明,PRV FJ 2012株感染湖羊肾脏涉及生物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最显著的GO生物学功能是蛋白质折叠,涉及细胞组分最显著的生物学功能是细胞核成分,涉及分子功能最显著的生物学功能是未折叠蛋白功能.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代谢通路有316条,其中FoxO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差异最显著.本研究重点对FoxO通路的基因网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通路共有3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2个下调,12个上调.qPCR验证结果表明,PRV FJ 2012株感染湖羊肾脏,基因STAT3、IL-6、FOXO3、BCL6、ATG8表达上调;基因IRS、SGK2、ATROGIN、PEPCK表达下调,其结果与FoxO信号通路转录组数据结果一致.

    伪狂犬病毒湖羊肾脏转录组FoxO信号通路

    中华蜜蜂磁响应基因MagR、Cry2的克隆和时空表达

    李英娇周贺陈艺杰李江红...
    402-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中华蜜蜂磁响应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取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总RNA,反转录制备cDNA,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AcMagR和AcCry2基因的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树等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分析中蜂工蜂不同日龄(1、5、10、15、20、25、30日龄)和不同组织(头部、胸部和腹部)中AcMagR和AcCry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中蜂AcMagR和AcCry2基因的ORF序列长分别为393、1713 bp,分别编码130、570个氨基酸.AcMagR蛋白存在1个Fe-S_biosyn功能结构域,AcCry2蛋白则具有2个功能结构域(DNA pho-tolyase和FAD binding 7).系统发育树显示,中蜂AcMagR、AcCry2基因与西方蜜蜂关系最近,它们再进一步与小蜜蜂和大蜜蜂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cMagR和AcCry2基因在不同日龄工蜂胸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头部和腹部,且在采集蜂胸部中表达量最高,该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在蜜蜂的采集飞行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华蜜蜂工蜂MagRCry2生物信息学分析定位

    太子参块根形成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匡云波王宗华Abah Felix叶祖云...
    408-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激素调节太子参块根形成的机制,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太子参块根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将块根形成初期、块根迅速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分别与不定根形成期进行比较,从3个比较组(不定根形成期与块根形成初期、不定根形成期与块根迅速膨大期、不定根形成期与块根成熟期)中分别获得5132、5506、22709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韦恩图进一步筛选,在不定根形成期与块根形成初期组中,根据特异上调或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挖掘块根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不定根形成期与块根形成初期组共有1215个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58个基因特异性差异上调表达,357个基因特异性差异下调表达.KEGG途径富集分析表明,在不定根形成期与块根形成初期组中,特异性差异表达的激素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共27个,其中玉米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1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26个,涉及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茉莉酸等信号通路.

    太子参比较转录组分析块根形成激素

    印缅钗子股,中国兰科一新记录种

    马良翟俊文柳明珠兰思仁...
    416-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中国兰科钗子股属1新记录种——印缅钗子股(Luisia zeylanica Lindl.),并提供特征描述及彩色图片.凭证标本现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中国兰科新记录种印缅钗子股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平面2RR并联机器人高速运动的滑模控制

    董楸煌陈志伟
    419-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平面工作空间的目标物自动化快速分拣操作,基于平面五连杆机构,设计平面2RR并联机器人系统进行分拣操作.首先,根据系统的自由度和主动关节的设置,确定系统的广义坐标,利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和闭链几何约束关系,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针对分拣操作的高速运动控制要求,并考虑系统动力学方程的非线性、强耦合和不确定干扰等因素,设计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滑模控制方法.最后,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法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滑模控制干扰观测器

    茶叶茎秆剪切力特性

    王琪林恒矗廖鹏万家明...
    428-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茶龄为15年的水仙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茶叶茎秆的几何尺寸和含水率.截取第3节、第4节、第5节茎秆和茶叶老梗,利用万能试验机进行径向剪切试验,测定不同加载速率下,不同节间的最大剪切力、抗剪强度和单位面积剪切能.结果表明:成熟期茶叶茎秆直径随着节间老熟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含水率随着节间老熟程度的增大而下降;剪切过程中载荷变化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直至茎秆被切断;加载速度对茶叶茎秆剪切力、抗剪强度、单位面积剪切能无显著影响;剪切力、抗剪强度、单位面积剪切能随茎秆节间老熟程度的增大而增大,节间茎秆剪切力为4.789~95.727 N,抗剪强度为0.646~4.579 MPa,单位面积剪切能为2.606~19.430 mJ·mm-2,其中老梗的剪切力、抗剪强度、单位面积剪切能显著大于其他节间茎秆.

    茶叶茎秆剪切试验抗剪强度单位面积剪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