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引起种(蛋)鸭输卵管积液综合征的新发病毒——C型禽偏肺病毒

    傅秋玲江南松梁齐章刘荣昌...
    1387-1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引起种(蛋)鸭特征性输卵管积液和产蛋下降的新发疫病[俗称种(蛋)鸭输卵管积液综合征]的病原.[方法]对自闽粤赣浙皖桂等地产蛋率较高的部分鸭群表现以输卵管内乳糜性积液、黏膜出血水肿增厚及不同程度产蛋下降为特征的病(死)麻鸭、樱桃谷种鸭和种番鸭中采集的样品(输卵管积液、输卵管黏膜、卵巢和肝脾脏器),开展鸭已知病原核酸监测、病原分离鉴定和开产麻鸭人工感染试验.[结果]细菌分离显示,输卵管积液里未分离到细菌,排除细菌感染引起;经病毒核酸监测,只有C型禽偏肺病毒(Avain metapneumoviurs subgroup C,aMPV/C)阳性,未检测到其他引起禽产蛋异常的病毒;以aMPV/C单一阳性的样品经鸭胚进行病毒分离与传代,发现接种鸭胚未见死亡,但胚体表面稍水肿和出血、肝脏出血;对第5代鸭胚液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aMPV/C分离阳性率为72.2%;对获得的4株分离株(JX2126、FJ2228、FJ2375和GD2381株)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发现,该片段与最早报道的番鸭aMPV/C法国分离株(Muscovy duck/1999/99178/France)同源性最高,为96.1%,而与A、B、D型禽偏肺病毒(Avain metapneumoviurs subgroup A,B,D,aMPV/A,B,D)分离株的同源性仅分别为67.8%~68.7%、66.1%~66.8%和71.4%,与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urs,hMPV)分离株的同源性为67.7%~68.3%;遗传进化分析表明,以上4株分离株与aMPV/C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而与其他亚型aMPV和hMPV亲缘关系较远;经开产麻鸭人工感染试验,成功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同的临床病症,并能回收到病毒.[结论]明确引起种(蛋)鸭输卵管积液综合征的病原为C型禽偏肺病毒.本研究为该病的快速准确诊断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种(蛋)鸭输卵管积液综合征产蛋下降输卵管积液C型禽偏肺病毒分离与鉴定

    西洋参茎叶提取物对鹌鹑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葛楠肖开颜王江木刘持...
    1395-1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西洋参茎叶提取物对鹌鹑生长性能、肌肉品质的影响,为西洋参茎叶作为添加剂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50只1日龄鹌鹑,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鹌鹑.空白对照组(CON)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对照组(KSS)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阿莫西林(100 mg·kg-1),3个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SD)、1.5%(SZ)和2%(SG)西洋参茎叶提取物.试验期50 d,预饲期5 d,正饲期45 d.[结果]从鹌鹑生长性能来看,SZ组可显著提高鹌鹑平均日增质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料肉比(P<0.05).从鹌鹑肉嫩度来看,与CON组和KSS组相比,试验组鹌鹑胸肌与腿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肉嫩度均增强,其中SZ组肉嫩度最佳;从鹌鹑肉中营养成分来看,鹌鹑胸肌中蛋白质含量SG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SZ和SG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KSS组(P<0.05);鹌鹑腿肌中蛋白质含量SZ和SG组显著高于CON组和KSS组(P<0.05),脂肪含量SZ组显著高于CON组和KSS组(P<0.05);胸肌和腿肌中水分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鹌鹑肌肉中脂肪酸含量来看,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鹌鹑胸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不显著(P>0.05),SZ组鹌鹑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从鹌鹑肌肉中肌苷酸含量来看,SZ组鹌鹑胸肌和腿肌中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KSS组(P<0.05);从鹌鹑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来看,SD、SZ和SG组鹌鹑胸肌和腿肌中必需氨基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KSS组(P<0.05).从H.E.染色结果来看,各试验组鹌鹑的肝肾组织结构均未见异常.鹌鹑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GH基因)表达水平各试验组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SZ组鹌鹑生长激素(GH)基因表达量最高.[结论]西洋参茎叶提取物可加速鹌鹑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加肌肉风味,且对肝肾发育无不良影响,安全性比较高,可代替抗生素作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西洋参茎叶提取物鹌鹑生长性能肌肉品质

    抗病优质杂交稻品种野香优699的选育与应用

    朱永生魏毅东蒋家焕李齐向...
    1405-1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选育优质、抗病的杂交稻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和应用,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种粮效益.[方法]通过水稻优异基因单倍型背景分析,以产量高、抗病性好、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的恢复系福恢699为父本,与香型、优质、抗病的三系不育系野香A杂交配组,杂种F1代经多年多点稻瘟病圃抗性鉴定,多生态区适应性筛选和稻米品质分析等相结合,选育符合育种目标性状的优良杂交稻品种.[结果]2017—2018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域试验,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40.4 d,比对照II优3301早熟2.8 d.有效穗数208.5万穗·hm-2,平均株高135.4 cm,结实率86.89%,千粒重26.3 g.产量平均9404.3 kg·hm-2,比对照增产1.50%,不显著;野香优699聚合了来自双亲的7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和2个水稻病毒病抗性基因,两年区试田间和室内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均抗稻瘟病,生产上也表现较强的抗病性.[结论]野香优699(闽审稻20200012)糙米率80.1%,整精米率68.5%,垩白度0.8%,透明度1级,碱消值5.5,胶稠度86 mm,直链淀粉含量14.0%,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田间表现产量高、抗病性强,在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抗稻瘟病杂交稻野香优699优质

    盐胁迫下中国沙棘生理指标变化及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

    施会严雯雯尹代浩张宇...
    1414-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Plasma membrane intrinsic proteins,PIPs)在中国沙棘盐胁迫响应中的作用,为中国沙棘应对盐胁迫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为试验材料,对中国沙棘质膜内在蛋白基因(HrPIP)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研究不同程度盐胁迫(200、400、600、800、1000 mmol·L-1)对中国沙棘生理指标及HrPIP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结果]中国沙棘HrPIP基因编码110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质位于细胞膜上,无信号肽,无跨膜螺旋区,为疏水性蛋白.中国沙棘相对含水量随着盐胁迫的加深逐渐下降;叶绿素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在低浓度盐胁迫下变化不大,在高盐浓度下急剧上升,在1000 mmol·L-1时丙二醛含量有所降低而膜透性继续升高.HrPIP基因的表达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变化,其在根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叶中呈先下调后急剧上升而后又下降的趋势,在茎中则呈"M"型表达模式.[结论]中国沙棘在盐胁迫下具有一定的抗盐性,胁迫下HrPIP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促进根的吸水、茎的运输、叶的保水等,从而提高水分吸收,调节自身的耐盐性,说明该基因在中国沙棘应对盐胁迫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沙棘HrPIP基因盐胁迫表达模式

    中国水仙FT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李婷婷潘秋宇吴菁华
    1420-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花基因座T(Flowering Locus T,FT)基因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在调控开花、地下茎发育、种子萌发和逆境胁迫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揭示FT基因在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Roem)中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可为中国水仙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水仙转录组数据,对FT基因进行筛选,获得4个中国水仙FT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它们在中国水仙不同组织和花芽分化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并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超量表达.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转NtFT1和NtFT4基因拟南芥中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 1(SOC1)、LEAFY(LFY)和APETALA 1(AP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克隆了4个中国水仙FT同源基因NtFT1、NtFT2、NtFT3和NtFT4,除NtFT3外,中国水仙NtFT都具有FT的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分析显示,NtFT1属于FT-like I进化枝,NtFT2、NtFT3和NtFT4同属于FT-likeⅡ类进化枝.不同的NtFT基因在中国水仙组织器官和花芽分化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NtFT1和NtFT3在花中表达量最高,NtFT2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NtFT4在鳞片中的表达量最高;NtFT1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tFT2整个主芽分化过程中变化幅度不大,NtFT3和NtFT4在整个花芽分化期表达量都较低.异位转化拟南芥结果显示,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过表达NtFT1和NtFT2的拟南芥提早开花,过表达NtFT3拟南芥开花时间与野生型植株无明显差异,转NtFT4基因的拟南芥植株推迟开花.过表达NtFT1拟南芥中SOC1、LFY和AP1基因表达量上升.[结论]在中国水仙中存在多个FT基因,在调控开花的功能上存在差异,NtFT1促进开花,NtFT4抑制开花.

    中国水仙FT同源基因花期调控异位表达

    7种樟科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

    刘爱林张往祥刘陈妤高亮...
    1428-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植物叶片是生物环境变化的指示器,研究叶功能性状可以深入探究植物自身的调节机制,为选择适宜的地区树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山学院校园内7种樟科植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紫楠(Phoebe sheareri)、乌药(Lindera aggregata)、山胡椒(Lindera glauca)、檫木(Sassafras tzumu)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为试材,对其叶片长、宽、鲜重、干重、SPAD值、叶面积及相应的土壤指标进行测定,并计算叶形指数、比叶面积、比叶质量和叶干物质含量,比较探究同科不同种间植物叶片功能的差异性,同时分析各叶功能性状间以及性状和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①紫楠和浙江楠虽在外观形态上表现相似,但紫楠的叶功能性状均值普遍大于浙江楠,且浙江楠种内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CV)为0%~10%;②乌药和山胡椒虽同为林下栽培,但乌药叶片SPAD值、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山胡椒,而山胡椒的比叶面积、叶面积却显著高于乌药;③檫木属落叶乔木,其变异系数普遍高于其他常绿树种;④各叶功能性状间及与土壤因子间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其中土壤电导率与比叶质量的相关性最强(R2=0.6463).[结论]不同种的樟科植物在相同生境下会形成不同的响应机制,落叶树种依赖"高效-瞬时型"效应,而常绿树种依赖"稳定-持久型"效应;植物叶功能性状是鉴定树种的手段之一,可用来辨别外形相似的2个树种;浙江楠为外来引种,其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在种内较低,通过多年观测能在生长期内正常开花结实,因此可视为引种成功;此外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监控土壤电导率能有效反应植物叶片比叶质量的高低变化.

    樟科植物叶功能性状土壤因子差异性相关性

    茶树炭疽菌N425全基因组测序与基因功能注释

    张承康周子文郭田龙彭成彬...
    1437-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茶树炭疽菌N42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功能注释并从中初筛出致病相关基因.[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2500 PE150平台对N425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并利用NR、KEGG、KOG等功能基因数据库进行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结果]茶树炭疽菌N425基因组全长约56.3 Mbp,G+C含量为53.2%,共预测出10157个蛋白编码基因和若干各类非蛋白编码序列.其中,1356个基因在病原与宿主互作数据库(PHI)中得到注释,包括140个注释为致病力丧失的基因;720个基因在碳水化合物酶数据库(CAZy)中得到注释;302个基因被预测为次生代谢物相关基因.这些基因中有涉及cAMP-PKA、MAPK等信号通路以及降解宿主细胞壁等致病相关过程,是潜在的致病相关基因.[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茶树炭疽菌N425全基因组序列和基因功能注释,并从中挖掘出潜在致病相关基因,为后续展开对茶树炭疽菌侵染茶树的致病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茶树炭疽病基因组测序基因注释致病相关基因

    多粘类芽孢杆菌NPDY05-8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邓云田大刚苏妍刘友...
    1445-1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多粘类芽孢杆菌NPDY05-8灌施土壤后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及该菌在土壤中定植情况和对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未灌施菌株NPDY05-8和种植花生轮作的土壤为对照,对灌施多粘类芽孢杆菌NPDY05-8试验地土壤的细菌及真菌群落组成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该菌株对玉米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在2021年达90.92%,2022年达95.68%,显著优于化学药剂的防效.土壤菌群分析结果显示菌株NPDY05-8能够在土壤中定植,且长期存在于土壤当中.施用菌株NPDY05-8一年Y1和30日Y2的土壤细菌多样性OTUS分别为1096个和1149个,均高于未施用菌株的土壤Y3的973个及轮作土壤的941个;赤霉菌属的丰度Y1为4.15%、Y2为8.76%,均低于未施用菌株的土壤Y3的17.18%;镰刀菌属的丰度Y1为0.80%、Y2为1.12%,均低于未施用菌株的土壤Y3的2.17%;施用菌株一年的土壤与施用菌株30日的土壤在细菌和真菌水平的相关性指数高,距离最近.[结论]灌施菌株NPDY05-8能改变土壤的真菌及细菌的种群结构,控制有害真菌,达到持久改良土壤和防治土传性真菌病害的目的.

    多粘类芽孢杆菌玉米茎基腐病高通量测序土壤微生物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基因MeUGT25在抗细菌性枯萎病中的功能研究

    曾坚陈颍桐蔡美琪李丽珍...
    1453-1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木薯中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UDP-glycosyltransferases,UGTs)基因MeUGT25,并进行抗枯萎病功能研究,为木薯抗病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木薯叶片(SC124)中克隆MeUGT25基因.随后,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和地毯草黄单胞菌(Xamthomonas axonopodis pv.Manihotis,Xam)侵染试验研究MeUGT25基因在木薯中的抗病功能.[结果]病菌Xam能显著诱导MeUGT25基因的表达.在3株阳性干扰植株中,qRT-PCR检测显示它们的MeUGT25基因表达量分别降低71%、70%和69%.Xam侵染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接种Xam 6 d后,MeUGT25V-2和MeUGT25V-3植株叶片上的细菌数量相比对照明显增多,但MeUGT25V-1阳性植株的细菌统计数量和对照叶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然而,从叶片的发病情况来看,3个干扰植株叶片上的菌斑均比对照明显.[结论]降低木薯叶片中MeUGT25基因的表达量会影响叶片抵抗Xam病菌侵染的能力,推测MeUGT25基因在木薯抗枯萎病中发挥正调控作用.

    木薯MeUGT生物胁迫VIGS地毯草黄单胞菌

    华北低丘陵山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庄静静鲜靖苹王晓冰李振华...
    1459-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重要的存在,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土壤理化过程,是维持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可综合反映土壤肥力特性和生物活性.[方法]在河南省济源市黄河小浪底生态系统定位站内选择3种人工纯林,包括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和侧柏(Platyclodus orientalis)林,采集未分解枯落物层(L层)、半分解/腐殖化枯落物层(F/H层)以及矿质土层(0~10、10~2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MBC/MBN以及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总碳(Total carbon,TC)、 总氮(Total nitrogen,TN)、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Soil microbial biomass,SMB)与树种、土深的关系及其机理.[结果](1)在枯落物层,3种林型的TC最高值均出现在F/H层,而TN的最高值则均出现在L层;3种林型TC和TN均表现为F/H层>L层>0~10 cm、10~2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3种林型的DOC表现为枯落物层高于矿质土壤层,DON为矿质土壤层高于枯落物层.枯落物层3种林分之间的DOC含量均表现为栓皮栎林显著高于刺槐林,二者与侧柏林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在枯落物层,3种林型的MBC均表现为F/H层高于L层,表现为刺槐林>栓皮栎林>侧柏林.在矿质土层中,3种林型的MBC均为0~10 cm高于10~20 cm土层,表现为栓皮栎林>刺槐林>侧柏林,同一土层的刺槐林和栓皮栎林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枯落物层及矿质土层的MBN均表现为栓皮栎林>刺槐林>侧柏林.栓皮栎林在各个土层中均是MBN最高的树种,且与侧柏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3)L和F/H层的MBC/MBN比值相差不大,而在矿质土层中,随土深增加MBC/MBN呈上升趋势.在矿质土层,3种林型MBC/MBN均表现为10~20 cm显著高于0~10 cm;在0~10 cm,3种林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0~20 cm,刺槐林显著高于侧柏林(P>0.05),而与栓皮栎林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林型的MBC均与总碳、总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栓皮栎林MBC与总碳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59.刺槐林和栓皮栎林的C/N与总碳、总氮呈负相关,而侧柏林的C/N则与总碳、总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和0.524.[结论]在华北低丘陵山区种植栓皮栎对土壤的生态恢复效果较好,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

    微生物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碳氮比人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