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优良恢复系福恢676的粒形及米质分析

    连玲周鹏郑菲艳朱永生...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福恢 67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丰产性、抗逆性、优质性及适应性"水稻育种策略指导下育成的强优势恢复系.对福恢 676的粒形和米质进行相关研究,可以为该恢复系更好地应用于育种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福恢 676、亲本明恢 63和蜀恢 527、恢复系明恢 86和福恢 673种植于福州、泉州及三明试验基地,收获成熟种子,自然晒干.测量各恢复系的谷粒长、宽及厚度,称取千粒重,测定各恢复系的米质,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CTAB法提取水稻基因组DNA,PCR扩增Wx基因片段,采用限制性内切酶Acc I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根据琼脂糖电泳结果及测序分析确定Wx基因第一内含子+1位碱基类型.采用Trizol法提取水稻种子总RNA,进一步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灌浆不同时期控制粒形和米质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福恢 676的谷粒长大多为 10.0~11.0 mm,宽约 2.70 mm,厚约 2.00 mm,千粒重 27.0~31.0 g.福恢676的糙米率大于 81.0%,胶稠度大于 60.0 mm,直链淀粉含量在 13.0%~18.0%,达到一级米标准;福恢 676的整精米率高于其他 4个恢复系,垩白率和垩白度高于亲本明恢 63与蜀恢 527,低于明恢 86和福恢 673.福恢 676和其他4个恢复系中Wx基因第一内含子+1位碱基均为T,即Wx基因型为Wxb.福恢 676中控制粒形相关基因GL7的表达在灌浆 11d时明显下降;GS3、SGL和GIF1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且在灌浆 7d时表达量最高;GW8的表达先降低后升高,且在灌浆 11d时表达量最高.福恢 676中控制米质相关基因Chalk5的表达量在灌浆 7d时最高,而在 11 d时几乎不表达;ALK、OsSSI、OsBEIIb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在灌浆 7d时表达量最高,且表达模式与其他 4个恢复系中的完全不同.[结论]福恢 676的谷粒较长,整精米率较高,糙米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达到一级米标准,Wx基因型为Wxb,福恢 676中控制粒形基因GL7、GS3和米质基因ALK、OsSSI、OsBEIIb的表达模式与其他4个恢复系中有明显不同.

    福恢676粒形米质Wx基因基因表达分析

    基于流式细胞术对朱砂根种质资源基因组大小的测定

    康阳赵凯刘钰颖王钦...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流式细胞术初步探索测定朱砂根基因组大小的方法和流程,为朱砂根基因组文库的建立、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基因组学研究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 24份朱砂根(Ardisia crenata)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包括 22个人工选育品种和 2个野生种质资源,并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作为内参样本,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朱砂根基因组大小进行测定.[结果]24份朱砂根基因组大小(C值)为 1.77~2.41 Gb,平均大小1.87 Gb;其中玛瑙红(Z-17)、霞珠(Z-20)、珠塔(Z-22)C值最小,均为1.77 Gb,赤丹C最大,为2.41Gb,部分品种间基因组大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结论]首次测定朱砂根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大小,其研究结果可为朱砂根基因组文库的建立、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基因组学研究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

    朱砂根流式细胞术基因组大小种质资源

    番茄GT-1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及非生物胁迫、植物生长调节剂响应分析

    崔宝禄陈忠平孙婷婷龙俊霖...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完善番茄GT-1亚家族基因的相关功能信息,为进一步研究Trihelix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的抗性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T-1基因进行生物进化分析,利用RT-PCR技术鉴定GT-1基因对非生物胁迫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结果](1)番茄中包含 3个GT-1基因,即SlGT-21、SlGT-24和SlGT-35,进化分析表明番茄GT-1基因存在功能分化.(2)表达模式分析发现,3个基因于番茄所有组织中均表达,特别是果实发育阶段,推测SlGT-21、SlGT-35有部分类似功能.(3)3个GT-1基因受干旱抑制,但SlGT-24受抑制更明显;3个基因均响应盐胁迫,SlGT-21、SlGT-35基因被较明显抑制.(4)3个基因受植物生长调节剂 GA(赤霉素)、EBR(表油菜素内酯)、MeJA(茉莉酸甲酯)抑制,但 SlGT-24、SlGT-35受ABA(脱落酸)诱导,而SlGT-24还受ACC(1-氨基环丙烷羧酸)诱导.[结论]番茄GT-1亚家族 3个基因受盐、干旱的调控,且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明显.该研究为深入探究GT-1亚家族成员的生物功能提供了重要参考.

    番茄GT-1基因表达模式非生物胁迫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

    蓝莓VcILR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胡丽超王小敏王鑫吴雅琼...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蓝莓(Vaccinium spp)生长素酰胺水解酶基因VcILR1,分析该基因在蓝莓花、叶、茎、果和根中的表达模式和经过赤霉素处理的青果和成熟果两个时期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功能和蓝莓胚珠败育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蓝莓果实的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VcILR1基因,利用ProtParam等工具对VcILR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方法对VcILR1基因在蓝莓不同组织及赤霉素处理的青果和成熟果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到蓝莓VcILR1基因,该基因含 97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 325个氨基酸,有两个保守结构域,分别是Peptidase_M20和M20_dimer;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 35364.20 kDa,理论等电点 5.67,不稳定系数43.57,脂肪系数 88.55,亲水性平均值−0.054,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蓝莓VcILR1基因与山茶科植物的茶树(Camellia sinensis)生长素酰胺水解酶(IAA-Leucine Resistant 1-like,ILL)基因亲缘关系较近.qRT-PCR分析结果显示,VcILR1在蓝莓花、叶、茎、果和根中均有表达,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具有组织特异性;赤霉素处理能上调果实中VcILR1的表达.[结论]赤霉素处理后蓝莓青果和成熟果中VcILR1的表达量均显著增高,推测赤霉素处理能够促进蓝莓果实中生长素含量的提高,从而抑制胚珠发育,导致果实无籽.

    蓝莓VcILR1基因基因克隆无籽

    茄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主要色素含量的变化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谭枫肖凯刘晓慧黄倩茹...
    158-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茄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主要色素含量变化及色素合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茄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颜色变化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 2份高代自交系茄子(绿色果皮启董和紫黑色果皮8果)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授粉后 15、20、25、30、35 d进行花青素相对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同时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结构基因PAL、CHS、CHI、F3H、DFR、ANS及转录因子MYB75、JAF13、WD40,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HEMA1,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PSY1进行表达分析.[结果]启董茄子的花青素相对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授粉后 20、25、20 d达到峰值;8果茄子的花青素相对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在 25d时达到峰值,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一直升高.与启董相比,8果茄子的花青素相对含量较高,叶绿素含量在 15~25 d较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在 30~35 d较高.启董中花青素合成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MYB75、JAF13、WD40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相较于 8果总体偏低且变化趋势相对稳定.8果中花青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均在 20d达到顶峰,随后开始降低,转录因子MYB75、WD40表达量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与花青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启董和 8果中HEMA1、PSY1的表达量均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结论]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色素的含量及变化趋势在绿色果皮茄子启董和紫黑色果皮茄子 8果之间差异明显,并且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同,可进一步通过遗传学方法挖掘导致果色差异的主要基因.

    茄子果皮颜色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基于形态标记与SRAP标记的莱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郭媛贞黄强叶新如陈芝...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莱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莱豆种质资源优良基因深度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形态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两种方法对22份莱豆资源的26个数量性状和 18个质量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筛选出的 28对SRAP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 158条,平均多态性比率为 77.75%.两种标记方法聚类结果显示,根据莱豆荚果大小可以将 22份莱豆资源分为三大类群体.其中,"上横山 10-2-6"和"下横山 10-3-3"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可能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结论]22份莱豆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形态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两种聚类方法基本支持根据荚果大小划分莱豆资源,为莱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奠定基础.

    莱豆形态标记SRAP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

    濒危植物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分析

    赵秋燕曹孟会李新艺周敏...
    174-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峨眉凤仙花(Impatiens omeiana Hook.f.)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进行研究,为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基因特征、序列重复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峨眉凤仙花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52527 bp,共有 130个基因,包括 8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和 36个tRNA基因,GC含量为 37%,且具有保守的四分体结构,包括大单拷贝区、小单拷贝区各 1个和 2个相同的反向重复区域,其长度分别为 83150、17903、25737 bp,其中 13个基因有 1个内含子,2个基因有 2个内含子.特征分析表明: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全基因组中共检测到 76个SSR序列,且多以A/T单核苷酸序列为主,其长度为 10~91 bp;检测到 50842个密码子,其中以亮氨酸(Leu)最多,色氨酸(Tyr)最少;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 33个RSCU≥1的密码子多数以A/U结尾.通过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峨眉凤仙花与贵州凤仙花亲缘关系最近,均属于棒凤仙花亚属植物.[结论]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SSR序列以A/T单碱基为主;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其归为棒凤仙花亚属,上述结果为峨眉凤仙花系统发育学地位及物种鉴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分子信息.

    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结构与特征分析系统发育

    植物工厂中银合欢幼苗生长条件的优化

    庄朋静李娜刘乐冕郭毅松...
    183-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银合欢幼苗在植物工厂中水培的最优生长条件,为生产优质的银合欢苗奠定基础.[方法]分析不同光照时长(12、16、20、24 h·d−1)、光照强度(100、200、300、400 μmol·m−2·s−1)、营养液盐度(7‰、15‰、20‰、25‰)、氮浓度(7.5、15、30、60 mmol·L−1)和磷浓度(0.5、1、2、4 mmol·L−1)下银合欢幼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优化银合欢幼苗的生长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长、光照强度、氮浓度或磷浓度的增加,银合欢幼苗的形态指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幼苗定植 35d后,在光照时长 20 h·d−1 下幼苗鲜重(5.61±0.11)g·株−1,比 12、24 h·d−1 分别增加 60.0%和 14.6%;光强 200 μmol·m−2·s−1 下鲜重(6.55±0.10)g·株−1,比 100、400 μmol·m−2·s−1 分别增加 21.5%和 62.1%;氮浓度 15 mmol·L−1 下鲜重(4.32±0.10)g·株−1,比 7.5、60 mmol·L−1 分别增加 6.1%和 108.6%;磷浓度 1 mmol·L−1 下鲜重(5.65±0.21)g·株−1,比 0.5、4 mmol·L−1 分别增加40.9%和 64.7%.银合欢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相比之下,随着营养液盐度的增加,银合欢幼苗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在盐度 7‰时鲜重、干重、株高、根长和总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95±0.05)g·株−1、(2.16±0.16)g·株−1、(31.17±1.67)cm、(60.67±0.93)cm、(1.72±0.06)mg·g−1.7‰盐度下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指标也较好.[结论]银合欢幼苗在光照时长 20 h·d−1、光强 200 μmol·m−2·s−1、盐度 7‰、氮浓度15 mmol·L−1、磷浓度 1 mmol·L−1 的条件下,其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较优,最适合银合欢幼苗生长.

    银合欢植物工厂光照盐度营养液氮磷

    黄芪茎叶粉对肉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产气量及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魏曼丽包美丽包金花任秀珍...
    193-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人工瘤胃法研究黄芪茎叶粉对肉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产气量及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以期为黄芪茎叶粉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分为玉米秸秆对照组(CON组)和黄芪组(AM组)两个处理,每组 3个重复,分别于发酵的不同时间点(0、1、2、3、4、5、6、7、8、10、12、14、16、20、24、28、32、36、40、44、48、56、64、72 h)记录两组的产气量,并在发酵 72h后终止发酵,测定发酵液的pH、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变化.[结果]1)黄芪茎叶粉极显著降低了瘤胃发酵各时间点的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但提高了发酵的产气速率(P<0.01);2)黄芪茎叶粉显著提高了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的含量和乙酸/丙酸比值(P<0.01),降低了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3)黄芪茎叶粉对瘤胃pH和干物质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黄芪茎叶粉降低了瘤胃总产气量,对于促进瘤胃乙酸型发酵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具有作为反刍动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用的潜力.

    黄芪瘤胃产气量发酵参数干物质消化率

    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综合肥力的影响

    张晓龙杨倩楠李祥东陈静...
    202-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定量评价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地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稻鸭(RD)、稻鱼(RF)、稻虾(RS)3种生态种养模式和常规种植(CK)稻田模式的土壤综合肥力的差异,明确影响稻田土壤综合肥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均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缓解土壤酸化,对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碳含量也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其中 0-10 cm表层土壤的孔隙度、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为RD最高或并列最高.土壤综合肥力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0-10 cm表层土壤肥力得分排序为RD>RF>RS>CK,10-20 cm亚表层土壤为RD>RF>CK>RS,并且土壤容重、有机碳、孔隙度、胡敏素碳、全氮和碱解氮为稻田土壤肥力的主要贡献性指标,全钾、pH、速效钾、全磷、富里酸碳、胡敏酸碳和有效磷为次要贡献性指标.[结论]整体来看,RD为培肥稻田土壤的最佳模式,RF其次,RS的效果较差.因此,华南地区稻田土壤培肥可将RD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或者结合现实情况合理选择其他生态种养模式.

    生态种养理化性质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