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贮时间对香茅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吴水金邱珊莲李海明李跃森...
    452-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青贮时间对香茅草营养成分的影响,旨在确定适宜的青贮发酵时间,为合理青贮及充分提高香茅饲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感官评价和国家标准方法,对不同青贮时间香茅样品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评价和测定. [结果] 香茅青贮1月后,其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显著上升,达到峰值,蛋白质从青贮前的5.48%提高至6.64%,粗纤维从青贮前的34.96%上升至36.65%,青贮2~4月蛋白质较稳定,为6.32%~6.39%,随后明显下降,粗纤维在随后的2~6月较稳定,含量为34.23%~35.77%;钙含量在青贮前4个月变化不明显,第5、6月时有显著提高;磷含量在青贮前5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第6月时达到最高.香茅青贮至3个月时,感官评分等级为1级,氨基酸、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达到最大值,粗蛋白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3月后青贮草料的感官评分等级为2级,其中粗蛋白、氨基酸、粗灰分和粗脂肪等营养成分逐渐降低,草料品质变差. [结论] 香茅青贮的时间以1~3月为宜,青贮至3月时其营养成分达到最佳值.

    香茅营养成分青贮时间

    柳叶蜡梅真菌病害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彭成彬王泽榕阮俊峰魏日凤...
    457-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明确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的叶部病害的病原种类,进行病叶病原分离鉴定并研究病原菌株生物学特性. [方法] 对福建省寿宁县福瑞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的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叶采用离体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对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方法(rDNA-ITS和TUB序列)进行鉴定,并对该致病菌菌丝体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碳源、氮源及致死温度等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 病原菌分离株经形态特征观测及rDNA-ITS和TUB序列在NCBI数据库的分析比对,将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子囊菌门,格孢腔目,附球真菌属,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5~30 ℃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 ℃;菌丝体生长最适pH值范围为5~9,在供试的11种碳源上均可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在8种氮源培养基中最适菌丝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光暗交替不影响菌丝生长,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2 ℃.[结论] 分离鉴定了福建省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害的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其对环境适应性强.

    柳叶蜡梅病原菌分离鉴定多基因序列分析生物学特性

    不同钝化剂对蔬菜中铅、镉和铬吸收的影响

    余祖琛曾龙海王果
    464-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选取市场上常见的8种钝化修复产品,对比它们在大田环境下对菜叶类蔬菜的产量及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福建省酸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钝化剂. [方法] 选取福建屏南县某Pb、Cd和Cr污染农田为试验地块,比较不同钝化剂对上海青(第一季)、夏阳白(第二季)的产量、重金属含量、土壤pH值和有效态的影响. [结果] (1)OSA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和特贝钙土壤调理剂分别显著增加上海青和夏阳白产量,增产84.2%和65.4%,增幅最大.(2)Yonker土壤调理剂和OSA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分别显著升高上海青和夏阳白土壤的pH值,达到5.25和4.76,提升效果最好.(3)海状元土壤调理剂显著降低了上海青和夏阳白中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较对照降低31.0%和25.4%,效果最好.Yonker土壤调理剂和海状元土壤调理剂分别对上海青、夏阳白土壤中DTPA的Pb含量降低幅度最大.OSA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和康源土壤调理剂分别对上海青、夏阳白土壤中DTPA的Cr含量降低幅度最大.(4)OSA土壤重金属钝化剂显著降低了上海青和夏阳白的Pb含量,降低了41.5%和46.0%,效果最好.OSA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和Yonker土壤调理剂分别显著降低上海青和夏阳白中Cd含量,降低46.0%和34.6%,效果最好.万亩田有机肥和Yonker土壤调理剂分别显著降低上海青和夏阳白中Cr含量,降低73.2%和60.6%,效果最好.其中,OSA土壤重金属钝化剂、特贝钙土壤调理剂和Yonker土壤调理剂处理后上海青中的Cd含量从超标降低至国家安全标准以内.(5)相关性分析得,上海青和夏阳白中Pb、Cd和Cr的含量与土壤DTPA提取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说明钝化剂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态含量,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向上运移,降低上海青和夏阳白的重金属含量. [结论] 综合分析,OSA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和Yonker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Pb、Cd和Cr复合污染的钝化修复效果佳.

    重金属钝化剂二乙基三胺五乙酸蔬菜铅、镉和铬

    酸性土壤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对秸秆还田和调理剂的响应

    张慧苏光秋林陈强陈龙军...
    473-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福建省黄泥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施化肥(CK)、单一施化肥(T1)、化肥配施秸秆还田(T2)、化肥配施土壤调理剂(T3)等4组处理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方法] 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4组处理土壤样品进行测序,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技术分析4种处理(CK、T1、T2、T3)的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的16S rRNA基因在V3~V4区域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以及群落组成和结构.[结果] 4个处理的玉米根际土壤细菌优势门(相对丰度>10%)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T1处理细菌的丰富度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较CK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17.65%和17.88%;T3处理的细菌丰富度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CK处理,分别提高14.52%和14.00%.分层聚类图显示细菌属水平上,CK、T1和T2处理的土壤样品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T3与其他3个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结论] 化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大于单一施化肥和化肥配施秸秆还田处理,单一施化肥降低了根际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化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酸性土壤pH对玉米根际细菌群落影响最大.

    化肥秸秆还田土壤调理剂高通量测序土壤细菌群落

    一株茶渣分解菌Fb的分离及其应用

    缪伏荣陈鑫珠李忠荣刘景...
    480-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高温高效分解茶渣的菌株,为茶渣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高温特殊生境分离方法,从废弃茶渣中分离筛选较高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高温菌,对其中高产酶活力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生长特性等研究;并克隆其16S rDNA基因序列和菌株gyrB基因测序,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同时对该菌株分解茶渣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试验表明,分离筛选获得分解茶渣的高温菌5株,其中Fb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蛋白酶的活力均最高.Fb属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可耐受55℃高温,最适生长条件:42~45 ℃、pH 5.0~7.0、16 h、盐度1.0%~6.0%、装液量0.12 mL·min-1、摇床转速120 r·min-1.茶渣添加Fb菌发酵7 d后,与对照组比,粗蛋白提高14.88%(P<0.05);除胱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发酵外,其他14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氨基酸总量提高5.98%;粗纤维下降9.69%,其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分别下降10.72%、4.47%和11.37%(P<0.05).[结论] 首次报道贝莱斯芽孢杆菌Fb能高效分解茶渣,提高茶渣的营养价值.

    茶渣贝莱斯芽孢杆菌分离蛋白质纤维素

    龙须菜生物脱腥工艺优化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杨超梁璋成林晓姿苏昊...
    490-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龙须菜微生物发酵脱腥工艺,为龙须菜的深加工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通过感官模糊综合评价,在筛选出生物脱腥微生物菌种组合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基料白砂糖及苹果酸添加量、菌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素工艺参数.通过HS-SPME-GC/MS等技术,分析发酵前后龙须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 最优脱腥工艺:脱腥微生物菌种组合为1:1的酿酒酵母JJ4和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RP38、接种量各5%;基料白砂糖添加量(m/m)为2.0%、苹果酸添加量(m/m)为0.2%,发酵时间68 h,发酵温度29 ℃.发酵脱腥后,具有脂肪味、腥臭味、鱼腥味的环辛醇、1-甲基环庚醇、辛醛、正壬醛、(E)-2-壬烯醛消失,具有泥土腥味中的3-辛酮含量明显降低,新增了具有芳香味的β-苯乙醇、水果香的己酸乙酯、酒香的辛酸乙酯、甜蜜香的乙酸苯乙酯、椰子香气的壬酸乙酯等.[结论] 采用酿酒酵母JJ4和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RP38组合发酵龙须菜,削除了醇、醛等腥味物质,增加了β-苯乙醇及酯类等香味物质,对龙须菜有明显的脱腥赋香效果.

    龙须菜生物脱腥工艺优化挥发性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