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慢性氨氮胁迫对幼鲫(Carassius auratus)肝、肾组织结构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为研究慢性氨氮对幼鲫的危害及其集约化养殖水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体重(3.10±0.15)g的幼鲫(C.auratus)为试验对象,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得出 96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safe concentration,SC),并以此为基础,设 0 mg·L-1(对照,CK)、6 mg·L-1(低质量浓度,L组)、15 mg·L-1(中质量浓度,M组)和 24 mg·L-1(高质量浓度,H组)4个不同氨氮浓度处理组,试验为期 60 d.分别对胁迫第 15、30、45、60天时的幼鲫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测定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变化.[结果]氨氮对幼鲫的 96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 为 289.29 mg·L-1,安全质量浓度SC为 28.9 mg·L-1.在氨氮胁迫下,幼鲫组织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肝细胞空泡化,核仁溶解,肝细胞轮廓模糊、排列混乱;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肾小管管腔缩小,肾小球萎缩.在整个氨氮胁迫期间,肝、肾组织中各氨氮处理组的ALT、AST活性呈升高趋势,其中除 15d时L组和M组的ALT在肝脏中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时间段 3个胁迫组ALT、AST活性在肝、肾组织中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肝脏中CAT、SOD比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胁迫组CAT比活力在 45d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SOD比活力在 15d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肾组织中CAT比活力在 15d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各胁迫组SOD比活力在各时间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氨氮胁迫会导致幼鲫肝、肾组织严重损伤,并伤害其代谢、解毒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应及时关注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减少氨氮胁迫对鲫鱼造成的伤害,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