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水稻tms5突变位点对雄性不育起点温度的影响

    吴明基刘华清陈建民付艳萍...
    761-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水稻tms5突变位点对雄性不育起点温度的影响,探讨不育起点温度遗传调控途径.[方法]在水稻TMS5的 6个外显子上设计 11个CRISPR/Cas9基因编辑靶点,依次命名为T501—T511,构建相应载体转化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明恢 86,获得各靶点的tms5移码突变体.田间自然高温及人工气候箱(设日平均 22、24和 28℃3种温度)条件下分析tms5突变体的花粉碘染及自交结实率,鉴定不育起点温度.[结果]粳稻日本晴tms5突变体的不育起点温度高于 28℃,籼稻明恢 86的不同tms5突变体不育起点温度为 22~28℃.此外,同一遗传背景下,通过T501靶点编辑产生的tms5-1移码突变体不育起点温度均显著高于T502靶点的tm5-2突变体,其他位点上的tms5突变体育性特征与tm5-2突变体并无差异.基因表达量分析表明,tms5-1突变体幼穗UbL40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tm5-2突变体的表达量.[结论]水稻tms5突变体不育起点温度不仅受遗传背景的影响,tms5基因突变位点不同也会影响不育起点温度,特别是T501位点与其余位点突变体间不育起点温度差异显著,为研究水稻tms5两系不育起点温度的分子机理及遗传调控网络提供了新思路.

    水稻CRISPR/Cas9TMS5温敏核不育不育起点温度

    播期及温度对紫两优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房贤涛游晴如王洪飞郑建华...
    772-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期播种紫两优 737,分析播期和灌浆期温度变化对紫两优 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等含量的影响,为紫两优 737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紫两优 737为材料,分期播种和种植,对紫两优 737始穗后 7、10、14、21 d环境温度变化和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品质及类黄酮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有效积温EAT(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逐渐降低;紫两优 737的株高降低,穗长随着播期的推迟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结实率和产量先降后升.始穗后 10d内的高温时数∑H(High temperature hours)、时热积温∑Th(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hour)严重影响水稻结实率;始穗后14d内的日均温TA(Average temperature)对结实率也影响很大,当TA为 31.645℃时,结实率最低,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影响趋缓;始穗后 21d的日热积温∑Td(Daily 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会造成水稻空瘪粒从而导致结实率下降.维生素含量与分期播种无明显相关,维生素绝对值较高的是VB5、VB6 和VB2.随着播期的推迟,直链淀粉含量直线下降,直链淀粉含量受∑H、∑Td、∑Th影响,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后期高温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趋缓.在福建晚稻地区,TA控制在 26.84℃以下,对于保持糯稻的品质较好;花青素和黄酮含量随播期推迟逐渐增加;随着播期推迟,种皮颜色由棕红色变为深黑色,始穗后 14d至成熟,∑Td、TA和EAT对二者影响显著,温度的升高直接导致种皮变为棕红色,二者含量随之下降.[结论]在确保安全齐穗的基础上,生产中可以调整紫两优 737播期,抽穗灌浆期TA控制在 26.84℃以下,使EAT控制在 2336.69~2390℃·d,福建晚稻对应播期 6月 15~25日可使产量和品质兼顾.紫两优 737要合理安排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或者抽穗灌浆期TA较低的地区.

    紫两优737类黄酮温度播期品质

    紫糯特种稻紫两优737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陈春霞游晴如王洪飞郑建华...
    783-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解析紫糯特种稻紫两优 737及其亲本的产量、品质相关性状的基因型构成,为该品种及其双亲在育种和生产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分子依据.[方法]应用 10个重要基因的 13个分子标记,分析紫两优 737及其亲本紫 392S、福恢 737在产量、品质等相关基因座位上的等位基因变化.[结果]在 7个基因座位上,紫两优 737及其亲本均携带相同等位基因型.在穗实粒数主效基因Gn1a座位上均携带高产等位基因Ha-Gn1a;在粒重和粒长主效基因GS3座位上均携带长粒型等位基因MH-GS3;在种皮基因Pb座位上均携带紫色果皮等位基因型;在糯稻蜡质基因wx座位上均携带低直链淀粉含量等位基因型;此外在淀粉分支酶基因SBE1和SBE3以及极限糊精酶基因PUL基因座位上亦均携带相同等位基因型.在 3个基因座位上,双亲携带不同等位基因型.在Hd3a座位上,紫392S、福恢 737和紫两优 737分别携带 Hd3aNip、hd3aKasa和 Hd3aNip/hd3aKasa;在 Hd1座位上,分别携带 Hd1jap、Hd1ind和Hd1jap/Hd1ind;在焦磷酸化酶大亚基基因AGPlar座位上,分别为Ⅰ型,Ⅱ型及Ⅰ/Ⅱ杂合型.[结论]紫两优 737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为其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好及种皮颜色等特点提供了分子证据,并为相关有利等位基因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

    紫糯杂交稻分子标记基因分型高产优质

    马蔺不同花期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朱莹孙俊明娄倩陈红武...
    792-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Fisch.)Koidz.]不同花期的挥发性成分,探索其挥发性成分的释放规律,为花香机理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蕾期、盛花期、衰败期的马蔺花朵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3个时期共检测出69种化合物,挥发性成分总释放量呈递增趋势,物质种类以酮类、烯烃类、醛类为主,其次为醇类、酯类,而烷烃类、苯环类、含氮化合物含量较少.花蕾期的主要成分是己醛、环己酮、甲基庚烯酮、β-鸢尾酮,盛花期的主要成分是己醛、(-)-β-蒎烯、甲基庚烯酮,衰败期的主要成分是(-)-β-蒎烯、甲基庚烯酮、己醛、苯乙醇、环己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 3-甲基庚烷、甲基庚烯酮、(-)-β-蒎烯、正己酸乙酯、2-蒎烯、3-蒈烯、芳樟醇、苯乙醇、癸酸乙酯、β-鸢尾酮是马蔺不同花期的差异挥发性成分.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表明:2-甲氧基-3-仲丁基吡嗪、正己酸乙酯、芳樟醇、壬醛、己醛、反式-2-壬烯醛是马蔺的特征香气成分,其中 2-甲氧基-3-仲丁基吡嗪的OAV极显著大于其他化合物(P<0.01),是马蔺的主要呈香物质.[结论]马蔺不同花期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衰败期是香气最强的时期,己醛、甲基庚烯酮、环己酮、苯乙醇是马蔺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马蔺花期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辣椒海藻糖-6-磷酸合酶基因CaTPS9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黄立娟魏敏苟秉调段盼盼...
    800-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辣椒中海藻糖-6-磷酸合酶(TPS)基因CaTPS9的表达特性和生物学功能,进一步了解TPS对辣椒生长中调控非生物胁迫的作用.[方法]以辣椒品种强丰 101为试验材料,克隆CaTPS9基因,并对辣椒CaTPS9的理化性质、蛋白结构、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树等进行分析;通过qRT-PCR分析CaTPS9基因在不同组织(商品果果肉、幼果果肉、成熟果果肉、商品果胎座、幼果胎座、成熟果胎座、叶、根、茎、花)和胁迫处理(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中的表达模式.[结果]CaTPS9基因CDS序列全长 2604 bp,编码 867个氨基酸.CaTPS9蛋白包含Glyco_transf_20和Trehalose_PPase两个保守结构域,分子质量为 97.60 kDa,不稳定指数为 44.27,理论等电点为 5.63,亚细胞定位预测CaTPS9蛋白位于细胞质中.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aTPS9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序列,蛋白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CaTPS9与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中的同源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CaTPS9启动子区域含有与激素、胁迫及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此外,CaTPS9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商品果胎座中表达量最低.在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 12h后CaTPS9基因的表达量被显著提升,而低温、吲哚乙酸(3-indoleacetic acid,IA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GA3)和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能够显著抑制CaTPS9基因表达量.[结论]CaTPS9基因可能通过海藻糖生物合成途径响应逆境胁迫.

    辣椒海藻糖-6-磷酸合酶生物信息学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

    中国沙棘HrNHX6基因克隆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罗程月马玉花王晨兆张丹...
    809-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中国沙棘HrNHX6基因,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以期为HrNHX6基因的抗旱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中国沙棘HrNHX6基因进行扩增,并利用生物软件分析HrNHX6基因序列,预测其蛋白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干旱胁迫下HrNHX6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获得的HrNHX6基因属于NHX家族NHX6基因,其编码蛋白质定位于液泡膜,无信号肽,含有 13个跨膜螺旋区,具有N-糖基化位点、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豆蔻酰化位点、酰胺化位点、糖转运蛋白signature位点等多种类型的修饰位点.qRT-PCR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组织之间HrNHX6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显著差异,而不同干旱程度胁迫处理之间HrNHX6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极显著差异.[结论]HrNHX6蛋白的结构特性及HrNHX6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表明其与中国沙棘抗旱关系密切且受干旱胁迫诱导.

    中国沙棘HrNHX6基因序列分析蛋白结构基因表达

    潮汐灌溉对番茄苗期生长及基质水分耗散的影响

    潘可可王克磊苏世闻朱隆静...
    817-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潮汐灌溉方式下番茄幼苗生长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和基质水分耗散规律,为番茄潮汐灌溉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番茄瓯秀 201为试材,设置潮汐灌溉和顶部洒水灌溉 2种方式,分析 2种灌溉方式下番茄幼苗生长和根系生理指标的变化,拟合潮汐灌溉方式下基质水分耗散规律.[结果]潮汐灌溉方式下,穴盘质量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6、0.920;穴盘质量减少量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 0.966、-0.853.与顶部洒水灌溉相比,在番茄 4叶 1心时,潮汐灌溉下番茄根系鲜质量、干质量、根系体积、根系长度分别提高 44.81%、45.91%、93.81%、9.41%;潮汐灌溉下番茄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顶部洒水灌溉处理,而丙二醛(MDA)含量却显著下降;潮汐灌溉下番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高于顶部洒水灌溉处理.[结论]潮汐灌溉下基质的水分吸收与耗散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显著相关,潮汐灌溉可显著促进番茄幼苗生长,使番茄根系保持较高生长活性,有利于番茄植株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

    番茄潮汐灌溉生长基质水分耗散

    3种香型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组分及其不同生长阶段含量变化

    朱骏驰郭修武李宝昌郭印山...
    824-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香型葡萄果实主要香气物质种类及生长阶段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以金星无核、玫瑰香、红地球 3种不同香型的葡萄样品为试材,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技术定性定量检测香气物质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主要香气物质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含量变化.[结果]草莓香型金星无核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主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水杨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大马士酮、苯乙醇,玫瑰香型玫瑰香葡萄果实中香气物质以α-松油醇、芳樟醇、香叶酸、香叶醇等萜类物质为主成分,中性香型 红地球葡萄果实香气物质主成分为C6 化合物(青叶醛和正己醇等).酯类香气物质含量随着生长期持续增长,C13 降异戊二烯类物质(大马士酮)在果实幼果期含量最高,芳香族化合物(苯乙醇)含量主要在转色期至成熟期积累,萜类香气物质含量主要依靠幼果期至转色期阶段积累,C6 化合物在不同香型的葡萄品种中含量的积累规律是不一致的.[结论]不同香型葡萄品种香气物质组分和积累时期各有差异,金星无核葡萄果实香气主要由酯类、C13 降异戊二烯类物质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水杨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大马士酮、苯乙醇为主要贡献物质;玫瑰香葡萄果实香气物质主要由醇类和酸类等萜类物质组成,其中α-松油醇、芳樟醇、香叶酸、香叶醇为主要贡献物质;红地球葡萄果实香气物质主要由C6 化合物组成,其中青叶醛和正己醇为主要贡献物质.

    葡萄果实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香气物质

    转录组测序分析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对广叶绣球菌生长的影响

    刘晓瑜肖冬来马璐杨驰...
    83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添加不同氮源培养后广叶绣球菌基因差异表达情况,旨在探究氨基酸调节基质降解的分子机理,为其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硫酸铵、鱼粉蛋白胨、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氮源,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不同氮源诱导下广叶绣球菌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相对于硫酸铵、鱼粉蛋白胨可显著促进菌丝生长(P<0.01);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酶活性、铁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和铁离子的还原和转运同化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富集度较高的通路主要有色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和氮代谢等.差异基因中溶血素蛋白ostreolysin A6、GroES类似蛋白和 6-甲基水杨酸脱羧酶等基因在天冬氨酸或谷氨酸诱导下表达量变化倍数较大(P<0.01).[结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可能通过促进绣球菌氧化还原酶活性及铁离子代谢过程,提高其基质利用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广叶绣球菌木质纤维素降解机制及栽培生理提供理论依据.

    广叶绣球菌氨基酸转录组谷氨酸天冬氨酸

    应用SSR分子标记鉴定非洲菊F1代杂种的真实性

    曹奕鸯夏朝水陈玮婷甘玮欣...
    842-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F1代杂种的真实性,以期为非洲菊新品种(系)杂种的真实性鉴定提供方法.[方法]选用非洲菊罗德里、热带草原及其 65个正反交F1代杂种,部分自主选育非洲菊新品种(系)及其亲本为材料,从非洲菊转录组中发掘的 65对SSR引物中筛选条带清晰、重复性好、亲本间无相同等位基因位点的引物,运用于非洲菊F1代杂种的真实性鉴定.[结果]65对SSR引物中,有26对引物在非洲菊亲本罗德里、热带草原间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达 40%,其中,g24、g32、g38、g64这 4对引物扩增非洲菊亲本间无相同等位基因位点,条带清晰可辨,扩增正反交后代都包含双亲的各一条带,都能将 65个正反交后代鉴定为真杂种.引物g24、g04、g44、g39扩增非洲菊新品种(系)均包含双亲的各一条带,可分别将非洲菊新品种(系)明卉粉黛、明卉红颜、魅粉、幻彩鉴定为真杂种.[结论]SSR分子标记在非洲菊亲本中多态性丰富,可应用于非洲菊杂交后代真实性鉴定,能够有效辅助非洲菊新品种鉴定和选育.

    非洲菊SSR分子标记杂种真实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