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番鸭细小病毒Rep蛋白羧基端亚片段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胡非凡梁齐章黄瑜
    889-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获得特异性识别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ew-genotype muscovy duck Parvovirus,N-MDPV)Rep蛋白羧基端亚片段的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蛋白序列分析,选取N-MDPV Rep羧基端亚片段区域 487~627 aa,后全基因合成序列,并在其C末端添加His-tag标签,利用无缝克隆的方法,将该段基因克隆至pET-28a(+)载体,随后转化Rosetta(DE3)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表达重组蛋白,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针对Rep蛋白羧基端亚片段的多克隆抗体.[结果]构建了pET-28a-Rep-487-627原核表达质粒,纯化表达了该重组蛋白.SDS-PAGE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分子大小约 24 kDa,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试验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与细胞内过表达的N-MDPV Rep蛋白特异性反应.[结论]制备的Rep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反应特异性,可识别Rep蛋白的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满足进一步研究的需要.

    新型番鸭细小病毒Rep蛋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印迹试验

    猪c-Myc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田淑婧陈羽彤陆春秀苏春宇...
    894-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猪c-Myc基因CDS序列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同时纯化c-Myc蛋白并以此为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猪圆环病毒 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Rep蛋白与宿主c-Myc蛋白之间的交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猪c-Myc全基因序列(GenBank No.NM_001005154)设计引物,以反转录PCR方法扩增c-Myc基因CDS序列,经Nde I/Xho I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转化至Arctic-ExpressTM大肠杆菌后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变性、复性和His-Band Ni+层析柱亲和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抗原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后,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其效价,用Western blot检测其特异性.[结果]经检测,克隆产生的猪c-Myc基因CDS序列长度为 1359 bp,c-Myc-His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出现,分子质量约为 63 kDa,由此蛋白制备的多抗效价可以达到 1∶1093500,并能特异性识别猪c-Myc蛋白和重组蛋白c-Myc-His.[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猪c-Myc蛋白多克隆抗体,为研究猪c-Myc蛋白功能和其与PCV2 Rep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猪c-Myc蛋白原核表达与纯化多克隆抗体

    玉米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ZmGPAT13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特性分析

    李鑫柯珂任晓晨刘皓宇...
    901-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玉米(Zea mays L.)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家族成员 ZmGPAT1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在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变化检测,为进一步研究ZmGPAT13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 TAIR和 MaizeGDB数据库获得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玉米中GPAT家族蛋白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理化性质、蛋白结构、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系统进化、磷酸化位点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ZmGPAT13在不同组织部位及甘露醇(Mannitol)、NaCl、脱落酸(ABA)、高温(42℃)、低温(4℃)处理下的相对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ZmGPAT13是一个定位于线粒体的跨膜蛋白,与部分GPAT家族成员含有排序相同的 15个保守基序(motif),且与拟南芥中AtGPAT1的亲缘关系最近;预测分析发现ZmGPAT13含有 62个磷酸化位点,可能与玉米中多个GPATs存在相互作用关系;ZmGPAT13基因启动子富含多种与低温和ABA响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通过qRT-PCR技术对ZmGPAT13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ZmGPAT13的相对基因表达量在胚芽鞘(Coleoptile)中最高,根(Root)中次之,叶片(Leaf)中最低;甘露醇(Mannitol)、NaCl、脱落酸(ABA)及高温(42℃)和低温(4℃)处理均能诱导ZmGPAT13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结论]玉米中ZmGPAT13具有高度的进化保守性,可能通过转录水平的变化参与调控玉米对干旱、盐、高温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过程.

    玉米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ZmGPAT13生物信息学分析非生物胁迫

    红蓝光质调控烟苗根系发育的机理研究

    林智慧王雪仁陈涛陈承亮...
    910-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红蓝光质调控烟苗根系发育的机理.[方法]以烤烟品种翠碧 1号为试材,采用水培试验,研究红蓝光对烟草幼苗根系生长、内源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合成和积累的影响.[结果]处理 7d时,与对照白光处理相比,结果表明:(1)红光处理烟苗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 74.62%和 15.64%,蓝光根系生物量降幅为 7.00%;(2)红光处理烟苗根系H2S含量显著增加,增幅为 61.72%,而蓝光处理显著降低;(3)红光处理烟苗根系脱巯基酶(DES)、半胱氨酸合成酶(CS)活性分别升高 24.28%、25.61%;蓝光处理则分别降低 32.10%、18.30%;(4)红光处理的H2S生物合成关键基因NtDES表达量为白光处理的 8.8倍,蓝光处理仅为白光处理的 13.82%.[结论]红光处理可通过增强H2S生物合成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提高烟苗根系H2S的含量,进而促进侧根的发生,而蓝光效应与红光相反.

    光质烟苗侧根硫化氢

    2种优质梨果实质地差异的显微观察及与细胞壁代谢酶的相关性

    白牡丹刘晓宇杨盛郝国伟...
    917-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果实质地差异明显的 2个梨品种进行质地差异相关研究,旨在发现导致梨品种果实质地差异的关键因素,为优良梨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露香梨和大果水晶梨为试材,观察发育过程中果肉细胞超显微结构,测定果实的硬度、脆度值、细胞壁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玉露香梨和大果水晶梨果实硬度逐渐下降,且花后 60d2个梨品种脆度值逐渐下降,玉露香梨果实硬度和脆度值显著低于大果水晶梨.②在 400×放大显微倍数下,幼果期玉露香梨果肉细胞比大果水晶梨的大;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2个梨品种果肉细胞均明显增大,玉露香梨果肉细胞小于大果水晶梨;玉露香梨细胞断裂边缘整齐平滑,形成脆性断口,大果水晶梨断裂边缘粗糙而不整齐.③果实发育过程中玉露香梨果肉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活性极显著低于大果水晶梨,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活性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活性极显著高于大果水晶梨.④果实发育过程中玉露香梨果肉PME基因、PG基因和β-Gal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大果水晶梨的表达量.相关性分析表明,玉露香梨和大果水晶梨的硬度与β-Gal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脆度值与PG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随着果实生长发育,玉露香梨和大果水晶梨果实质地的差异不仅表现在果肉细胞超显微结构上,还与细胞壁代谢相关酶密切相关,PG基因和β-Gal基因可能在玉露香梨和大果水晶梨质地变化中发挥关键作用.

    质地差异果肉细胞显微结构细胞壁代谢相关酶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金钱蒲类黄酮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

    陈钰马良饶雪娥何舒澜...
    924-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高通量测序获取金钱蒲(Acorus gramineus)7个不同组织转录组信息,为不同组织中类黄酮化学成分合成差异提供分子信息,进而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金钱蒲不同组织内类黄酮化学成分合成差异.[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完成金钱蒲 7个不同部位的转录组测序,对unigenes进行功能注释,借助注释结果挖掘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筛选通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表达量分析.[结果]共获得高质量数据39.91~42.97 M,总碱基量为5.98~6.45 Gb,Q30碱基百分比大于94.05%,GC含量为47.81%~50.32%.18616条unigenes在GO数据库中获得 62506个注释,根据功能划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过程三大类,分别对应 6、14、21个亚类,大量基因分布在细胞解剖实体、连接、催化活性和细胞过程等亚类中.10124条unigenes富集在KEGG数据库的5大类19个亚类中,从其中筛选出4条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14个关键酶,63个差异表达酶基因.这些基因在金钱蒲 7个组织中具有表达差异性,表明这些结构基因在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于不同部位发挥作用.[结论]研究结果丰富了金钱蒲的遗传信息,也为进一步解析金钱蒲类黄酮生物合成基因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金钱蒲转录组类黄酮基因表达量

    伊藤杂种茎叶化学成分及其综合抗氧化能力

    陈友锋佟宁宁彭丽平江莉娜...
    93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芍药属亚属间杂种(伊藤杂种)的茎叶药用价值.[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与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HPLC-Q-TOF-MS)对 16个伊藤杂种茎、叶的次生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总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在 16个伊藤杂种茎叶中共检测到 19种次生代谢物,分别属于单萜苷类(5种)、黄酮类(6种)、单宁类(4种)、酚类(4种).16个伊藤杂种茎叶中的代谢物成分基本相同;除酚类外,叶中其他 3类代谢物和总代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茎.16个伊藤杂种叶的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茎;5个品种叶中的芍药苷含量高于药典规定的最低标准(18 mg·g-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6个品种被聚为 3类,其中第 3类群包含 2个品种,特点为叶中除单萜苷类含量中等外,各项指标均最高.[结论]伊藤杂种的茎叶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筛选出2个具有药用植物潜力的伊藤杂种Unique和Lollipop.

    芍药属亚属间杂交种药用成分抗氧化能力芍药苷

    金鱼草DUS测试数量性状分析与分组性状判定

    陈宇华陈剑锋钟声远钟海丰...
    94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验证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发布的金鱼草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指南中数量性状在我国的适应性,为建立金鱼草种质数量性状的科学评价方法、研制适应我国生态气候的金鱼草DUS测试指南奠定基础.[方法]以UPOV发布的金鱼草新品种测试指南(TG/221/1)为标准,对 40份金鱼草种质开展种植试验,对植株、叶、花等部位的 13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应用SPSS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变异程度、数量性状分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1个指南性状与 2个非指南性状种间变异系数为 16.9%~65.9%,种内变异系数为 5.3%~12.2%,符合指南性状的选择标准;通过最小显著差法得到 13个性状的表达状态分级,可作为金鱼草种质鉴定和DUS指南研制的参考;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 4个重要因子并新增了 2个指南分组性状.[结论]通过金鱼草种质数量性状数据分析,初步确定了各性状不同分级的数值范围,验证了UPOV指南在我国的适应性并对其中花序长度的分级数量进行优化,新增主茎长度和主茎一级分枝数量作为指南分组性状候选,为我国金鱼草指南的研制提供支持.

    金鱼草DUS数量性状分组性状

    滇杨性别连锁的SSR标记

    李启少雷瀚沈伟祥赵文植...
    953-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滇杨幼苗时期和开花前利用形态差异对雌雄株进行性别鉴定极为困难,因此亟需探明对其性别进行快速鉴定的分子标记方法.[方法]以滇杨雌雄各 30株为材料,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筛选与滇杨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并利用所获得的SSR标记对未知性别滇杨幼苗进行鉴定,分析滇杨苗期的性别分化情况.[结果]从已报道的相关文献中选出 15对与植物性别连锁的SSR引物,经试验筛选出 1对(BPCA90)在琼脂糖凝胶检测中显现清晰条带且反应稳定的SSR引物,并将这对引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复筛,经PCR扩增后在滇杨雄株中出现 1条特异性条带,大小在 680 bp左右.利用这对SSR引物对 30株滇杨幼苗进行性别鉴定,结果表明雄株明显多于雌株,且比例为 13∶2.[结论]试验筛选所得到的SSR引物可以用于滇杨早期进行性别鉴定.研究结果可作为滇杨早期性别鉴定的遗传标记,为今后滇杨在生产中的分性别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滇杨SSR引物筛选性别鉴定

    6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及对螟黄赤眼蜂的安全性

    赵建伟赵金凤邱良妙丁雪玲...
    960-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 6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效及对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的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茎叶喷雾法测试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和茚虫威对田间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浸叶法测定以上 6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 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以及试管药膜法研究以上 6种杀虫剂对螟黄赤眼蜂的室内毒性.[结果]6种供试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 1d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达 78.68%~95.75%;药后 3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均达 90%以上,药后 7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仍达 88.27%~96.3%.甲维盐、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对螟黄赤眼蜂具有极强的毒力,其50%推荐剂量即可导致螟黄赤眼蜂全部死亡,预示着上述这些杀虫剂的田间应用对螟黄赤眼蜂具有很高的直接杀伤风险;茚虫威和虱螨脲对螟黄赤眼蜂的毒力均较低.[结论]综上,甲维盐、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可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的首选药剂,茚虫威和虱螨脲可作为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的推荐用药.

    草地贪夜蛾螟黄赤眼蜂杀虫剂毒力田间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