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亚热带水土保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亚热带水土保持
亚热带水土保持

林捷

季刊

1002-2651

fjstbc@126.com

0591-87812785

350003

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6号

亚热带水土保持/Journal Subtropic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福建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和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主办的综合性科技刊物(季刊),创办于1989年9月,肩负着宣传报道我国水土保持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交流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和科技成果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等任务。10多年来《福建水土保持》先后开辟了“重要会议专栏”、“综述”、“治理与开发”、“试验研究”、“预防监督”、“水土保持科技动态”、“简讯”等栏目,为提高广大水土保持作者专业水平,促进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临时措施调控下工程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特征

    郭雨辉张志华李力
    1-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对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基于工程堆积体特征及当地降雨条件现场调查,概化设计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究临时拦挡和苫盖条件下工程堆积体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及其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①临时拦挡和苫盖措施下的坡面产流相近且随坡度和雨强的增大而增大;两种措施下的坡面产沙远小于裸土条件且苫盖措施下更小。②临时拦挡和苫盖措施最大减流效益分别为40。93%和37。35%,最大减沙效益分别为85。16%和89。21%。结合实际情况,在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时建议采用苫盖措施作为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该研究可为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减水减沙工程堆积体

    不同热解温度下茶园地被植物积雪草生物炭理化特性及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林强刘梦莹刘丽英林桂志...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茶园伞形科多年生的匍匐茎草本植物积雪草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于300℃、500℃和700℃热解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特性的影响,探究生物炭结构在水土保持应用方面的潜在价值。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生物炭产率下降(41。32%~29。45%);700℃时生物炭灰分含量较300℃提高了58。93%;生物炭C元素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与之相比,H、N和O元素则反而降低。3种生物炭pH值随温度升高而升高(8。41~10。12),均呈碱性;生物炭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而平均孔径在较高温度(500℃和700℃)时减小。红外光谱表明,500℃制备的生物炭含氧官能团较丰富,结构更稳定。结合生物炭理化特性与表征结构,较高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炭有望投入到水土保持应用。

    积雪草生物炭热解温度水土保持

    基于VIKOR-耦合协调模型的云浮市水土流失治理评价

    刘继锋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但与此同时,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构建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基于VIKOR-耦合协调模型对云浮市2010~2023年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2010~2023年云浮市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利益比率系数总体上呈现波动递减趋势,其中2010和2012年云浮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减缓水土流失治理速度;②2010~2023年云浮市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指数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协调度依次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协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共计7个阶段,从2021年以后云浮市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优质协调;③VIKOR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对云浮市水土流失治理评价结论基本一致,两者均表明云浮市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社会处于持续协调发展的状态。

    水土流失治理经济社会发展VIKOR模型耦合协调模型

    基于无人机航测的水土保持监测精度及提升途径

    杨迎松王克勤赵洋毅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无人机航测的水土保持监测在水土流失防治与监管工作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具有诸多优势,但其监测精度无法满足现阶段下的精细化发展需求。本文基于已有研究从外界环境干扰、传感器硬件性能、飞行方案规划、坐标定位精度、内业数据处理、特殊情况影响6个方面出发,总结概括了影响无人机航测水土保持监测精度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并探讨了提升无人机航测水土保持监测精度的新思路,即引入遥感影像质量控制和校验机制、强化影像识别解译手段和分析方法、开展变化特征时序分析和动态监测。

    无人机遥感水土保持监测精度影响因素提升途径

    安溪县不同治理措施对茶园水土流失的影响

    胡文静
    25-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南方红壤区茶园不同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基于安溪县官桥坡面径流观测场连续10年的资料,研究工程措施和工程+植物措施的径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三个措施区的月径流深最大的月份出现在6~9月,三种措施小区年均径流深的大小排序为无处理(454。9mm)>梯田清耕(108。0mm)>梯田种植百喜草(93。0mm),年均土壤流失量的排序为无处理(218。1t/hm2)>梯田清耕(10。4t/hm2)>梯田种植百喜草(1。4t/hm2),梯田种植百喜草控制水土流的效果优于无处理和梯田清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小区的径流深与雨量、I30和降雨侵蚀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梯田种植百喜草的土壤流失量与雨量、平均雨强、I30、降雨侵蚀力相关性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水土保持措施土壤侵蚀径流深茶园红壤

    朱溪流域土壤肥力因子与坡度的空间关系

    林婷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形指标对土壤肥力因子有重要影响。分析朱溪流域土壤肥力因子与地形坡度之间的关系,为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被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在植被恢复、改善土壤肥力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且及时、有效。以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流域福建省长汀县朱溪流域为例,通过软件ArcGIS10。8,提取该地区的地形坡度指标以及118个采样点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等土壤肥力因子等数据后,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总体上来说,该流域的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区域总体集中在研究区东部坡度较大以及西部坡度较小地区;全钾和全磷含量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西部。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土壤肥力,加快植被恢复速度,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朱溪流域地形坡度土壤肥力因子克里金插值法

    两岸水土保持标准共通的福建实践

    林敬兰陈显杨舜成夏卫平...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土保持标准共通是促进两岸水土保持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基于闽台两地水土保持长期交流互访与合作的基础,项目组承担水土保持标准共通试点项目。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厅局指导、社团主体、需求导向、多方参与"两岸水土保持标准共通的福建经验。本文介绍了试点项目的组织架构和取得成效,就今后进一步推进两岸水土保持标准共通、促进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水土保持标准共通两岸融合发展福建实践

    贵州省赤水市竹林水土保持及碳汇效益探究

    宁琪顾再柯
    38-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赤水市是全国首批"十大竹乡"之一,拥有丰富的竹木资源。为探索竹林的水土保持效益,笔者以该市作为研究区,采用统计、对比、关联等分析方法,对2020-2023年当地竹林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蓄水保土量、固碳量等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赤水市8。85万hm2竹林水土流失面积从20。66km2下降到19。42km2,减小1。24km2,共保土 1 212。50t,蓄水7。58亿m3,固碳139。95万t,不仅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具有很好的涵养水源、蓄水保土效果,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竹林水土保持碳汇效益

    宁都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的思路与实践

    钱堃徐宏万吴治玲袁芳...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流域提质增效是新时期水土保持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从小流域提质增效的选点、治理模式、措施布局等方面对提质增效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以全国首批小流域提质增效项目试点县宁都县为例,针对宁都县项目区小流域在水土保持率、河道防洪减灾、农业生产基础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林一河一村一业"以及"一库一河一村一品"的措施体系布局,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实践。

    宁都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措施配置分析——以建阳区盖溪小流域为例

    詹凌晏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减轻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灾害,以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盖溪小流域为项目区,根据水土保持政策、外业调查、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等,对小流域配置坡耕地改造、封育治理、建设安全生态水系的治理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河泥沙,蓄水保土,改善区域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配置的治理措施可为类似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盖溪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