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陈元仲

双月刊

1672-4194

fmuxb@mail.fjmu.edu.cn

0591-22862884

350108

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学园路1号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二楼学报编辑部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为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主要登载广大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在医药科研领域中所取得的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源性变色牙美学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陈淑萍林秀娇陈润
    283-288页

    内源性变色牙美学修复漂白微研磨全瓷材料遮色

    Netrin-1通过ERK信号通路对原代皮层神经元OGD/R后氧化应激及突起生长的影响

    陈佳静赵梓钧詹恒郑志坚...
    28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后,Netrin-1改善原代皮层神经元氧化应激和促进突起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OGD/R模型组(OGD/R组)、OGD/R+过表达 Ntn1 组(OGD/R+LV-Ntn1 组)、OGD/R+Ntn1 干扰组(OGD/R+LV-sh_Ntn1 组)、OGD/R+过表达 Ntn1+ERK1/2抑制剂组(OGD/R+LV-Ntn1+U0126组).建立OGD/R模型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细胞毒性,采用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还原谷胱甘肽/氧化谷胱甘肽二硫化物(GSH/GSSG)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突起状态,采用qPCR检测PSD95和GAP43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ERK、PSD95和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OGD/R可上调ERK通路的表达水平(P<0.01),抑制原代皮层神经元的细胞活力(P<0.001),增加LDH释放(P<0.001),显著增加MDA含量(P<0.001),减低SOD活性、GPx活性和GSH/GSSG(P<0.001),显著降低最长突起长度和一级突起数量(P<0.001),降低PSD95、GAP43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0.001);与OGD/R组比较,过表达Netrin-1显著上调ERK通路的表达水平(P<0.001),增强原代皮层神经元的细胞活力(P<0.001),减少LDH释放(P<0.001),显著降低MDA含量(P<0.001),加强SOD活性、GPx活性和GSH/GSSG(P<0.001),增加最长突起长度和一级突起数量(P<0.001),上调PSD95和GAP43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0.001);与Netrin-1过表达组比较,U0126可以逆转Netrin-1对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上述指标的影响(P<0.05).结论 Netrin-1可通过ERK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OGD/R后氧化应激、促进突起生长.

    Netrin-1氧糖剥夺/复糖复氧ERK信号通路氧化应激突起生长

    基于转录组学揭示GLP-1受体激动剂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保护机制

    王燕萍王丽静齐利琴高若男...
    298-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对糖尿病肾损伤保护的相关机制.方法 选用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为体外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C组)、高糖高脂组(GP组)和GLP-1RA exendin-4处理组(EX-GP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对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qRT-PCR测定磷酸果糖激酶(Pfk)、柠檬酸合酶(Cs)、α-酮戊二酸脱氢酶(Ogdh)、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重组人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线粒体DNA(mtDN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的基因表达.结果 在高糖高脂诱导的肾小球MCs损伤模型中,GP组MCs存活率降低,EX-GP组存活率恢复.RNA-seq结果显示,3组间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基因差异表达通路涉及细胞脂肪酸代谢过程、mTOR信号通路、自噬等.GP组抑制了 Pfk表达,EX-GP组可部分恢复其表达(P<0.05).exendin-4处理后,mtDNA、LC3和Beclin-1基因表达均增加(P<0.05).与GP组比较,EX-GP组的Sirt-1和Pgc-1α基因表达升高(P<0.05).结论 RNA-seq及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研究提示,GLP-1RA exendin-4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MCs损伤机制可能涉及能量代谢相关通路以及Sirt-1、Pgc-1α和自噬、糖酵解基因的表达.

    糖尿病肾病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肾小球系膜细胞能量代谢

    雌激素通过自噬参与肝脏组织脂质代谢的机制研究

    俞凡琦刘琴玉温俊平
    307-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雌激素诱导的自噬在调节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C57BL/6雌性小鼠分为绝经组(22月龄)和对照组(12周龄).比较小鼠雌激素主要活性成分雌二醇(E2)水平及肝脏脂质沉积情况;采用RT-PCR检测小鼠肝脏自噬水平、脂质代谢水平;采用Western-blot实验检测小鼠的自噬、脂质代谢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代谢相关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mTOR)、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mTOR蛋白表达.将HepG2细胞分为3组:Control组、游离脂肪酸(FFA组)和FFA+E2组,建立肝细胞脂质沉积模型并用100 nmol/L E2处理细胞,观察肝细胞脂质沉积情况.采用RT-PCR检测自噬、脂质代谢等目的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绝经小鼠E2水平明显低于年轻小鼠,肝脏油红O染色出现明显红色脂滴沉积.绝经小鼠肝脏自噬相关基因(LC3B、ATG5、ATG7)及自噬相关LC3B蛋白表达下降,脂质代谢相关基因(CPT1A、PPARα)表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成脂基因(FAS、SCD1)未发生明显变化.绝经小鼠自噬相关蛋白通路PI3K/AKT/mTOR表达上调,AMPK表达下调(P<0.05).油红O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FFA组细胞中出现红色点状脂滴,雌激素处理后,细胞内散在的红色脂滴数量变少.RT-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FFA组自噬基因LC3B及蛋白、ATG5、ATG7表达下降,成脂基因FAS、SCD1表达上升,CPT1A和PPARα表达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FA组比较,FFA+E2组中自噬基因LC3B及蛋白、ATG5、ATG7及脂质代谢基因CPT1A、PPARα均出现不同程度上调,而成脂基因FAS、SCD1表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噬在雌激素改善肝脏组织脂质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绝经自噬雌激素脂质代谢

    辅助牵引法在胃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中的作用

    池欣桐王玉萍魏旭劲刘文明...
    316-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辅助牵引法在胃黏膜下肿瘤(G-SMTs)内镜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2月经内镜治疗的G-SMTs患者133例,根据内镜治疗中是否使用辅助牵引法,分为传统组(n=61)和牵引组(n=72).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后,获得51对匹配对象.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肿瘤整块切除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相关住院指标.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牵引组的手术时间更短(36.22 minvs 45.00 min,P=0.003),但2组的肿瘤整块切除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相关住院指标等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助牵引法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推荐在G-SMTs内镜治疗中使用.

    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辅助牵引法倾向性评分匹配

    基于CT和临床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在局部进展期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谢建高易鑫杨芬霞邹添秀...
    323-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CT多模态参数构建并评估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患者的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状态.方法 收集310例LAG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将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217例,其中OPM阴性201例,OPM阳性16例)和验证组(93例,其中OPM阴性84例,OPM阳性9例),构建3个模型,即影像评分模型、临床特征模型和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进行模型评价,并采用DeLong检验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模型的泛化性能和诊断效能.结果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取显著特征,包括几何特征GeoFd2和灰度直方图特征Mean,计算影像评分(Rad-score).临床特征模型纳入了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胃镜下肿瘤部位和CT-N分期.联合模型结合了影像评分和上述临床特征,基于爬山法贝叶斯网络(BN)进行构建.训练组和验证组中联合模型显示出更高的预测性能,优于单独的影像评分模型(IDI:0.237和0.200,P<0.05)和临床特征模型(IDI:0.177和0.278,P<0.05).结论 联合胃镜下肿瘤部位、CA125和影像特征的BN联合模型,可预测LAGC患者的OPM状态,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影像组学贝叶斯网络

    基于SMOTE算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风险模型

    董纪秀梁惠霞胡燕吕静雯...
    33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算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术后复发的风险模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3年3月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EMs患者148例,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30例)和未复发组(118例).回顾性分析受试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Ms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SMOTE算法重建影响因素原始数据集,得出风险预警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 148例中,术后复发30例(20.27%).2组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术前并发症、既往妇科手术史、术前产次、囊肿直径、多房多囊等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痛经、病变侧别、rAFS分期、术后妊娠、术后辅助药物治疗等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小、术前痛经史、双侧病变、术后妊娠、术后未采用辅助药物治疗是EMs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得到原始预警模型和基于SMOTE算法的预警模型,经H-L检验显示,模型拟合度均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4和0.869,DeLong P值为0.048(P<0.05).结论 基于年龄较小、术前痛经史、双侧病变、术后妊娠、术后未采用辅助药物治疗原始数据和SMOTE算法建立的预警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医护人员可据此进行有效干预,以预判EMs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

    SMOTE算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

    拮抗剂方案中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黄敏毛丽华王少瑜刘芸...
    337-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进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质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促排卵过程中,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对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全胚冷冻行IVF/ICSI-ET助孕的96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拮抗剂添加日、添加后1~2 d以及扳机日3个时间点,均按LH水平进行分组.于扳机日后第5~7天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内膜均为分泌期内膜,未见特殊病理情况.在GnRH-ant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拮抗剂添加日、添加后1~2 d以及扳机日3个时间点,不同LH水平组的VEGF和LIF蛋白表达量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nt方案中,拮抗剂添加日、添加后1~2 d以及扳机日等时间点,LH的水平对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无明显影响,提示治疗过程中应动态监测LH水平,使其处于可控范围,不宜因LH水平取消该周期新鲜胚胎移植.

    拮抗剂方案促黄体生成素子宫内膜容受性

    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标准专家共识(第一版)

    344页

    福州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发现新ST型ST5030及危险因素分析

    谢智强叶婷婷刘畅廖忠先...
    345-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的危险因素、耐药基因类型及同源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22年6月—2023年5月收集的39例感染MDR-P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耐药特性,PCR检测其耐药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对MDR-P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过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患有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接受过空肠管置管或胸腔、骨髓及腹腔穿刺等,均为感染MDR-PA的危险因素(P<0.05).39株MDR-PA菌株对莫西沙星、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93.6%,但对多黏菌素则均为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bla OXA-48基因的检出率最高(66.67%),其次是 OprD2(53.85%)、bla VIM(46.15%)、bla GES(28.21%)和 bla TEM(2.56%).39 株 MDR-PA 菌株分为12种ST型,总体以ST622(46.15%,18/39)为主,发现了 1种新的ST型ST5030.结论 MDR-PA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使用过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患有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接受过空肠管置管或胸腔、骨髓和腹腔穿刺;MDR-PA菌株bla OXA-48基因的检出率最高;MDR-PA菌株ST型主要为ST622,且发现1种新的ST型ST5030.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福州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