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陈秋立

双月刊

1002-2600

fjyyzz@yahoo.com.cn

0591-87516804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7号

福建医药杂志/Journal Fujia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福建医药杂志是福建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医药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为贯彻预防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立足本省,及时报道国内外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及防治疾病经验,反映其进展及水平,为省内外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与报道、实验研究、预防医学、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综述、护理、基层医生园地等。特色为科学性强,信息量大,具有实用性及先进性。本刊1992年获福建省首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6年获福建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7,2008年连续获得福建省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上网以来,相继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林星武李重颐邱凌陈晓梅...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收集福州市第二总医院2022年1-12月接受择期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患者资料.按照所接受的不同麻醉用药方案将患者分为3组,利用随机数表法从每组选出30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右美托咪定组,C组为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组.比较3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VAS评分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A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76.7%)、术后1h的VAS评分(5.27±1.28)分及术后 24 h 内 PCA 按压次数(7.43±3.53)次高于 B 组[43.3%,(4.27±1.2)分,(5.23±2.34)次]和C组[13.3%,(3.5±1.11)分,(3.43±1.83)次],B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1h的VAS评分及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恢复室复苏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者于术中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及布托啡诺,可以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同时不伴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苏醒期躁动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徐春好郭玲玲陈巧红陈志耀...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在进行食管癌根治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46例,研究组患者在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用肠外营养支持,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和体质量,并分析在营养支持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术后10 d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现,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9,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在进行食管癌根治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明显补充营养物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食管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营养物质不良反应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许贵娇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70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5例.联合组予以罗哌卡因100 mg联合右美托咪定0.6 μg/(kg·h),对照组予以罗哌卡因100 mg联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给药前(T0)、给药后15 min(T1)、切皮时(T2)、切皮后30 min(T3)和术毕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镇静/警觉(OAA/S)评分差异,比较两组镇痛时间、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与维持时间变化,比较手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T1、T3时MAP、HR水平较本组T0时均降低(P均<0.05),联合组T2、T3时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T1、T2、T3、T4时OAA/S评分较本组T.时均降低(P均<0.05),联合组T2、T3、T4时OA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镇痛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择期肩关节镜手术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起效快、麻醉及镇痛时间长,且安全性良好,镇静、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肩关节镜

    右心声学造影在伴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刘艳陈小春陈惠珍孙南英...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心声学造影对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偏头痛症状改善情况的评估作用.方法 对86例伴有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在介入封堵术后1、3、6、12个月进行右心声学造影及RLS分级,同时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头痛影响测评量表(HIT-6)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6个月RLS0~Ⅰ级患者与RLS Ⅱ~Ⅲ级患者HIT-6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0%患者(术后6个月RLS0~Ⅰ级者)偏头痛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右心声学造影能为伴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的偏头痛疗效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右心声学造影偏头痛右向左分流

    小儿肠造瘘72例围手术期因素与并发症情况分析

    谢承姚丽雯林立华杨怡...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72例肠造瘘患儿围手术期因素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层对比分析,认识小儿肠造瘘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特点,为临床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到2022年福州儿童医院收治的因不同疾病而行肠造瘘手术的72例患儿的诊疗资料,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组,每个年龄组内再根据造瘘病因与造瘘部位进行归类,通过统计学方法分层对比各围手术期因素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与并发症率的关系.结果 从造瘘部位分析,本研究样本中不同年龄组间造瘘部位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内造瘘部位的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双腔造瘘、降乙结肠双口造瘘是最常用的两种造瘘方式;结构畸形造瘘是小儿肠造瘘的主要病因(P<0.05),这种特点在不同年龄组间是一致的(P>0.05).从并发症来看,该样本总的造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3.1%,新生儿组并发症率为40.5%,非新生儿组并发症率为45.7%,造口附近皮肤破溃皮疹及感染积液均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不同年龄组间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炎症造瘘的并发症率明显较其他病因造瘘的并发症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以及造瘘部位对并发症的影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6例在我院行关瘘手术,关瘘距造瘘平均时间为(225.8±281.8)d;与其他病因和部位相比,结构畸形与大肠造瘘需要相对更长的关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P<0.05),但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1%.结论 儿童造瘘最常见的原因仍是先天畸形,常用的造瘘术式为降乙结肠造瘘与回肠造瘘.造瘘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结构、造瘘术式没有必然联系,与造瘘病因有明显关系.先天畸形与大肠造瘘的关瘘时间更长.

    肠造瘘围手术期并发症造口关闭儿童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余甘子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潜在机制

    蓝荫香邱秀梁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余甘子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通路,以期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TCMSP数据库获得余甘子化学成分及相关靶标,利用Gen-eCards和DisGeNET搜索与TNBC相关的靶基因,采用Venny图映射取两者的交集,得到余甘子作用于TNBC的预测靶基因;然后利用STRING、GO和KEGG通路富集对交集的靶基因进行分析;通过分子对接验证化合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最终得到余甘子有效活性成分12种,余甘子调控TNBC的靶点32个;GO富集分析得到1 563个生理过程;功能富集分析表明,余甘子通过PI3K-Akt、MAPK、HIF-1等信号通路发挥其抗TNBC的潜在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山奈酚和β-谷甾醇等6种活性化合物与所选12个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力.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了余甘子治疗TNBC可能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为其后续的开发奠定基础.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TNBC余甘子

    术前禁饮时间与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术后谵妄的临床关系

    苏萍江菲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禁饮持续时间是否为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患者.收集患者基线人口资料、术前、术中、术后临床数据,每天跟踪短期临床结果,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入室状态(P=0.010)、禁饮时间[(4.8±1.2)hvs.(4.2±1.1)h,P<0.001]、动脉阻断时间[(107.1±36.0)minvs.(64.2±23.6)min,P<0.001]、体外循环时间[(177.3±55.7)minvs.(112.8±22.5)min,P<0.001]、出血量[(464.1±324.4)mL vs.(392.4±243.4)mL,P=0.016]、手术持续时间[(335.3±96.9)min vs.(309.0±88.0)min,P=0.008]、机械通气时间[(352.0±317.9)h vs.(77.6±109.2)h,P<0.001]、ICU 持续时间[(17.2±13.5)h vs.(5.4±5.3)h,P<0.001]、住院时间[(28.1±15.3)h vs.(18.8±14.2)h,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禁饮时间(OR=1.587,P=0.041)、主动脉阻断时间(OR=1.039,P=0.002)、体外循环时间(OR=1.044,P<0.001)等因素对术后谵妄的影响显著.结论 术前禁饮持续时间是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医生识别和预防POD提供参考.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禁饮时间术后谵妄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33例的临床分析

    林增烜张清华伍家宝吴杨辉...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I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3例行TAPP治疗IH患者资料.结果 232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5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4 d,随访1~5年,平均3.5年,术后尿潴留16例,术后血清肿12例,对症治疗后缓解,1例补片放置不到位,次日行手术补救,术后无切口感染病例.术后住院时间3~4 d,随访1~5年无复发,无慢性疼痛.结论 TAPP治疗IH有切口疼痛轻,切口感染、神经、血管、精索损伤概率小,复发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腹股沟疝腹腔镜膜前疝修补术

    偏头痛不同亚组中右向左分流的临床特征

    陈仲徐丽群黄金铃林仁河...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是否存在能够区分具有和不具有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偏头痛患者的特定临床特征,并研究分流程度与头痛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30例伴有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患者和70例无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患者,并对偏头痛患者进行结构化、标准化问卷调查,收集家族史和个人病史以及详细的偏头痛特征,并应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contrast enhancement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检查进行RLS的诊断.结果 MO伴有RLS的患者(MORLS+组)的头痛疼痛强度更严重,与MO无RLS的患者(MORL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2±2.35)vs.(4.06±2.02)岁,P=0.02].在MO患者中,仅发现头痛强度与分流程度之间有一定关联(F=3.48,P=0.02);然而在MA患者中未发现其头痛临床特征与分流程度存在联系.结论 在MO患者中,RLS阳性患者的头痛强度更严重;且RLS分流程度越高,患者头痛强度越大,不同分流程度组间差异显著.RLS与MA患者的临床特征没有明显的关系.

    偏头痛右向左分流经颅多普勒超声

    中性粒细胞源性外泌体促进肺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李玲陈佳豪陈发林陈良远...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源性外泌体对肺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1 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分化成中性粒细胞,MGG染色分析其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表面标志物CD11b及CD18的表达.采用总外泌体试剂盒分离提取NB4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技术鉴定外泌体的形态与大小.通过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分析NB4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 well侵袭实验研究NB4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MGG染色结果显示NB4细胞经ATRA诱导后分化成中性粒细胞,且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及CD18表达明显升高.电镜下观察到NB4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大小为40~100 nm,形态呈双层膜,中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证实,中性粒细胞源性外泌体比NB4细胞源性外泌体能更明显地增强肺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中性粒细胞源性外泌体能明显促进肺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参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

    中性粒细胞外泌体肺腺癌迁移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