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陈秋立

双月刊

1002-2600

fjyyzz@yahoo.com.cn

0591-87516804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7号

福建医药杂志/Journal Fujia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福建医药杂志是福建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医药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为贯彻预防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立足本省,及时报道国内外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及防治疾病经验,反映其进展及水平,为省内外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与报道、实验研究、预防医学、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综述、护理、基层医生园地等。特色为科学性强,信息量大,具有实用性及先进性。本刊1992年获福建省首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6年获福建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7,2008年连续获得福建省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上网以来,相继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事件相关电位P3b成分在帕金森病认知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余聪陈名峰丁昕叶云珺...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b成分在帕金森病(PD)认知障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PD组和健康对照组P3b指标的差异,评估P3b指标与PD组的临床资料及认知障碍的依存关系。结果 帕金森病痴呆(PDD)组的P3b潜伏期较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PD-MCI)组延长(P<0。05),较健康对照组和帕金森病认知正常(PD-CN)组明显延长(P<0。01)。PD组的P3b潜伏期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呈负相关(r=-0。506,P<0。01),视空间与执行力、延迟回忆对P3b潜伏期产生负向影响(t=-4。775,P<0。01;t=-2。186,P<0。05)。PD组的P3b潜伏期与年龄、Hoehn-Yahr 分级、UPDRS-Ⅲ 评分呈正相关(r=0。191,P<0。05;r=0。262,P<0。01;r=0。218,P<0。05),与受教育年限呈负相关(r=-0。340,P<0。01);PD组的P3b潜伏期与性别、帕金森病病程无明显的相关关系(r=0。041,P>0。05;r=0。084,P>0。05)。结论 认知损害越严重,P3b潜伏期越长,P3b潜伏期可以作为PD认知障碍的量化指标,对于早期识别PD认知障碍有意义。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事件相关电位P3b

    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胎次对产后早期妇女肛提肌裂孔的影响

    陈丹王玉兰黄玉珍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产后妇女肛提肌裂孔的大小,分析不同胎次对其的影响,探讨胎次增加与肛提肌裂孔扩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盆腔器官脱垂风险的潜在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 809例产后妇女的临床数据,根据胎次分为3组:一胎次组(328例)、二胎次组(340例)和三胎次组(141例)。使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技术,在静息和Valsalva动作两种状态下,对参与者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LHA)、左右径(LHD)和面积(HA)进行测量,并计算与静息状态相比,Valsalva动作下各参数的变化值(ΔLHA、ΔLHD、ΔHA),然后对这些参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肛提肌裂孔参数变化:在静息和Valsalva动作两种状态下,随着胎次的增加,肛提肌裂孔各参数(LHA、LHD、HA)均增大,一胎次组与二、三胎次组比较,两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各参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胎次组与三胎次组比较,仅在Valsalva动作下HA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肛提肌裂孔扩张情况: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各参数的增大幅度(ΔLHA、ΔLHD、ΔHA)随胎次增加而上升,其中ΔHA的增大最为明显;肛提肌裂孔中、重度扩张的发生率在一、二、三胎次组的概率分别为1。22%、4。71%、12。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胎次增加与肛提肌裂孔扩张有明显的关系,这可能增加产后妇女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

    经会阴盆底超声胎次肛提肌裂孔扩张盆腔脏器脱垂

    常规磁共振联合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脱髓鞘假瘤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

    魏丽珍陈玉珊王艺敏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与多模态磁共振对脱髓鞘假瘤诊断的价值,并分析脱髓鞘假瘤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脱髓鞘假瘤患者61例与胶质瘤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常规磁共振图像、多模态磁共振图像,评估各影像征象及影像参数对于疾病诊断的价值。结果 脱髓鞘假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患者,临床病程一般较缓慢,容易出现共济失调、运动障碍等症状,较少出现癫痫;影像上脱髓鞘假瘤占位效应一般较轻,容易出现开环强化、中心静脉征、侧脑室垂直征等征象;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一般表现为不受限/弥散受限或者开环状弥散受限;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上脱髓鞘假瘤Cho/NAA、Cho/Cr值通常不高,NAA/Cr比值大于胶质瘤。胶质瘤MRI图像显示累及脑皮质的比率(80。3%)大于脱髓鞘假瘤累及脑皮质的比率(31。1%);胶质瘤DWI显示大多为闭环强化;57。6%的胶质瘤会出现中心结节状的弥散受限;MRS显示7例脱髓鞘假瘤表现为低灌注,仅有1例表现为高灌注,胶质瘤则全部表现为高灌注。结论 常规磁共振与多模态磁共振对脱髓鞘假瘤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脱髓鞘假瘤胶质瘤磁共振成像

    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的诊断价值

    谢颖郑志海曲双廖丽昇...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的患者23份外周血mNGS结果,与传统血培养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病原谱特征及抗感染的疗效。结果 23例患者中,通过外周血mNGS技术检出9例病毒感染、4例细菌感染、2例真菌感染、3例病毒和细菌混合型感染、1例病毒和真菌混合型感染。传统外周血培养仅检出3例细菌感染,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未检出真菌及病毒。外周血mNGS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血培养(82。6%vs。13。0%,P<0。05)。根据外周血mNGS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73。6%vs。25。0%,P<0。05)。结论 外周血mNGS技术在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的病原学诊断上较传统血培养具有更高的价值,有助于提高临床抗感染的疗效。

    恶性血液病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发热

    基于肿瘤最大径及肝固有动脉内径的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预测模型的建立

    王铭作张明基薛忠姚义...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血清学特征、CT特征中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5日至2022年2月9日于福建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肝癌切除术的2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7∶3随机分成训练组和验证组。分析训练组MV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训练组及验证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MDT)、肝固有动脉内径(IDOPHA)是MV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显示在训练组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793,在验证组中AUC为0。867。校准曲线接近45°,显示模型在各个截点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地在术前预测MVI阳性的概率,有助于个体化治疗及临床决策。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肝固有动脉内径肿瘤最大径列线图

    福州地区儿童下颌第一乳磨牙牙体及髓腔形态锥形线束CT研究

    严峻王松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锥形线束CT(CBCT)影像技术分析福州地区儿童下颌第一乳磨牙牙体及髓腔形态,为乳牙临床诊疗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福州地区119例患儿的CBCT影像,并使用Mimics、3-matic等软件分析牙体形态,对牙髓腔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数据分析,记录下颌第一乳磨牙根管数目及分布情况、根分叉处髓室高度、髓室顶及髓室底厚度,对比以上数据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统计牛牙样牙发生率。结果 下颌第一乳磨牙近中2个根管、远中2个根管牙齿占比最高为48。8%,左右侧根管数量及分布相同的比例为81。8%,不同性别患儿的根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的根分叉处髓室顶、髓室底厚度及髓室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牛牙样牙发生率为4。72%。结论 本研究中福州地区下颌第一乳磨牙以近中2个根管、远中2个根管的类型最为常见,且多数患儿左右侧根管数量及分布情况相同。

    下颌第一乳磨牙锥形线束CT根管牙齿硬组织

    胎儿主动脉弓离断28例产前超声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郭旭吴秋梅凌文郭珊...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胎儿主动脉弓离断的超声特征并分析漏诊、误诊原因,以提高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产后证实为主动脉弓离断的2 8例胎儿的产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主动脉弓离断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方法,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28例主动脉弓离断胎儿包括A型13例、B型13例、C型2例;产前超声特征为: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连续性消失、主动脉明显细小、主动脉与肺动脉比例失常、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弓粗大易显示且可有头臂动脉发出。超声对胎儿主动脉弓离断的诊断准确率为92。8%,漏、误诊率均为3。6%,10。7%漏诊伴随的心内畸形。结论 产前超声发现主动脉弓离断时需全面扫查以精确诊断合并的心内畸形及综合征,并与主动脉缩窄相鉴别,同时警惕主动脉缩窄进展导致的主动脉弓离断。

    胎儿主动脉弓离断产前超声

    Herbst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的临床效果

    刘朝进杨艳黄荣城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erbst功能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简称"骨性Ⅱ类")青少年患者对患者软、硬组织侧貌及上气道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骨性Ⅱ类青少年患者资料,对照组(n=20)单纯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n=20)则采用Herbst功能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通过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锥形束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BCT),测量患者软、硬组织及上气道相关指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结束后患者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为(2。2±1。3)°,眼耳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FMA)为(27。2±2。6)°,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交角(IMPA)为(90。7+2。5)°,髁突后缘切线与颏前点切线在下领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Co-Po距)为(110。8±4。3)mm,软组织颏前点与鼻下点垂直线距离(SPog'-TVL)为(-4。3±2。1)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道舌咽部体积及总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Herbst功能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可改善骨性Ⅱ类患者的侧貌,促进软、硬组织的发育,同时增加上气道容积。

    骨性Ⅱ类Herbst矫治器青少年软、硬组织侧貌上气道

    2023年福建省某三甲中医医院含细辛门诊处方分析

    韩陈会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023年细辛的门诊使用情况,了解细辛的门诊常用剂量、配伍和诊断,为细辛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医院2023年门诊含有细辛的中药饮片处方742张,其中695张为内服处方,47张为外用处方。统计分析一般情况、科室分布、临床诊断及证型、用药剂量、中药配伍等信息。结果 处方中使用细辛的人群性别无明显差异,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1~75岁,小于21岁及大于75岁人群较少;从科室分布看,专家诊室开具的处方占比最高;含细辛的内服处方中,细辛内服用量小于4 g有460张,4~10 g有229张,11~15 g有6张,使用剂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者占66。2%;细辛汤剂内服以治疗咳嗽、痹证和虚劳等为主;治疗证型以气滞证和痰湿证为主;与其配伍的中药前几位分别为麻黄、甘草、半夏、桂枝、五味子等。结论 大部分处方细辛用量控制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使用合理,未发现不良反应的报道;细辛临床使用应明确适应病证,合理配伍,选择适宜剂量,注意使用禁忌。

    细辛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奥氮平联合奥沙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焦虑症状的效果

    吴海强蔡蕃灿朱美陈杨左兵...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奥氮平联合奥沙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焦虑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分别进行奥氮平联合阿普唑仑、奥氮平联合奥沙西泮治疗,治疗周期为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PS、SAN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为1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8,P=0。809)。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焦虑症状时,奥氮平联合奥沙西泮、奥氮平联合阿普唑仑对改善阴性及阳性症状均有效且不良反应少,但奥氮平联合奥沙西泮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奥氮平奥沙西泮阿普唑仑精神分裂症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