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中医药
福建中医药

李灿东

双月刊

1000-338X

fjzy@fjtcm.edu.cn

0591-22861121

350122

福州市闽侯上街大学城华佗路1号

福建中医药/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自1956年创刊以来,坚持中医特色,注重临床实践、内容丰富实用,深受读者、作者的喜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本刊先后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国中心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设有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临床报道、针灸与推拿、方与药、中医骨伤、临证心得、实验研究、百家谈等栏目,是广大读者、作者获取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交流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归元解郁汤治疗肾虚肝郁型轻、中度抑郁症37例

    马小娟赵杰冯振宇王鑫鑫...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归元解郁汤治疗肾虚肝郁型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治未病科就诊的肾虚肝郁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75例,其中对照组38例、观察组37例.2组均给予常规心理疏导,对照组加用盐酸氟西汀口服,20 mg/次,1次/d,观察组加用归元解郁汤,每日1剂,口服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和外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及其mRNA水平变化.采用Asberg氏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分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在治疗2、4、6周后,2组HAMD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6周后2组外周5-HT、NE、DA、BDNF含量和BDNF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BDNF含量和BDNF mRNA水平在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6周后,病情严重程度(S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4、6周SI评分和疗效指数(EI)评分显著降低(P<0.05),2组治疗6周后,疾病改善情况(GI)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8%和8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失眠、头晕等轻度不良反应,2组S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元解郁汤可有效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总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升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促进BDNF的表达有关.

    抑郁症归元解郁汤肾虚肝郁证单胺类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贫血患者的中医证素特征分析

    魏丽芳李丽洁赖晶晶蔡晶...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为后续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2年6月—9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肾病科门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92例,运用证素辨证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病位、病性证素分布特点,并分析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与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病位证素方面,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治疗前,病位证素以肾(69.57%)为主、其次为脾(65.22%)、肝(45.65%)等,治疗后病位证素主要位于肾(23.91%),其次是肺(14.13%)、脾(13.04%),治疗后各病位频数及频率较治疗前下降(P<0.05);在病性证素方面,治疗前呈现虚实夹杂,其中虚性证素以阳虚(90.22%)、气虚(88.04%)、血虚(86.96%)、阴虚(65.22%)为主,实性证素则以湿(54.35%)、痰(52.17%)、血瘀(42.39%)为主;治疗后虚证证素以气虚(50.00%)、阳虚(46.74%)、血虚(28.26%)、阴虚(25.00%)为主;实证证素以湿(28.26%)、痰(23.91%)、血瘀(16.30%)、气滞(11.96%)等.治疗后各病性频数及频率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证素肾、气虚、血虚、血瘀与血红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病位证素多与肾、脾、肝相关,病性证素方面本证以虚为主,兼证多为湿、痰、瘀多见.临床治疗可从肾、脾、肝入手,治宜补益脾肾、养血疏肝兼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纠正贫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肾性贫血血液透析中医证素

    五苓散通过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纤维化

    陈彦君林阳榕詹绘苗陈勇...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五苓散对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4只8周龄db/db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成模型组、五苓散组、厄贝沙坦组,每组8只,另取8只同周龄db/m小鼠为正常组.五苓散组给予五苓散7.2 g/(kg·d)灌胃,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22.5 m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db/db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周.观察4组小鼠一般情况,检测糖化血清蛋白(GSP)、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含量;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qPCR法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NF-κB p65、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b/db小鼠体质量及GSP、24 h-UTP、TG、TC、SCr、BUN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增厚,肾间质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肾组织中NF-κB p65、NLRP3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五苓散组db/db小鼠治疗后体质量及GSP、24 h-UTP、TG、TC、SCr、BUN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厄贝沙坦组db/db小鼠24 h-UTP、SCr、BUN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五苓散组和厄贝沙坦组db/db小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明显改善,肾间质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肾组织中NLRP3、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五苓散可能通过调控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肾脏组织纤维化.

    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五苓散NF-κB/NLRP3信号通路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探讨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兰彩莲许金森萨喆燕王甫...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30只6周龄雄性清洁级SD大鼠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高脂组20只,分别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连续10周.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以验证高脂血症建模成功.随后将高脂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电针组每日电针15 min,取单侧足三里、内庭穴,每日1次,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束缚固定15 min,连续30 d.电针前后眼眶静脉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检测TG、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电针疗程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样品,运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检测各组代谢物含量.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变量权重值(VIP)评分对模型组vs对照组,电针组vs模型组进行差异分析;将差异分析得到的代谢物并集,进行层级聚类分析,通过子聚类趋势变化,分析得到模型组vs对照组和模型组vs电针组变化趋势相反的子聚类代谢物,以验证电针治疗效应.创建子聚类代谢物并集,利用KEGG数据库对该并集进行通路富集分析,以确定受影响的代谢通路.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干预后血清TG和TBA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中有61个代谢物明显上调,101个代谢物明显下调,其中包括牛磺酸上调和甘胆酸均下调(P<0.05);筛选出的4个子聚类代谢物创建并集,主要富集在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胆固醇代谢等代谢通路,其中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P=0.00)和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P=0.00)显著富集.结论 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血脂异常与胆汁酸途径有关,电针足三里、内庭可能经由该途径起降脂作用.

    高脂血症足三里电针胆汁酸代谢液相色谱-质谱

    肾康灵胶囊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洪海棉肖淋吴梅玲吴梅花...
    21-2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肾康灵胶囊对小鼠和大鼠进行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初步评价肾康灵胶囊的安全性,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必要的毒理学依据.方法 急性毒性实验选用8周龄的SPF级昆明种小鼠20只,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即一次性灌胃127.6 g/kg肾康灵胶囊后,连续观察14 d,记录中毒表现、死亡情况、心、肝、肾、胃、十二指肠等器官组织病理变化.亚急性毒性实验选用8周龄的SPF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分别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0.2、20.4、30.6 g/kg肾康灵混悬液,每天1次,连续灌胃30 d,分别于第0、7、14、21、28天观察记录4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进食量和体质量,大鼠处死后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指标,检测白蛋白(ALB)、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肌酐(Cr)、尿素氮(BUN)和血糖(Glu)等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心、肝、肾、胃和十二指肠的脏器系数,并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 急性毒性实验中,未发现动物死亡,一般情况良好,心、肝、肾、胃、十二指肠等脏器未见明显异常,小鼠最大耐受给药量为127.6 g/kg.② 亚急性毒性实验中,4组大鼠的体质量、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ALB、ALT、AST、TC、BUN及心、胃、十二指肠的脏器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组别的血小板、TP、TG、Cr、Glu、肝、肾的脏器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剂量-反应关系;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TBI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康灵胶囊在最大耐受剂量下单次给药对小鼠无毒副作用,低、中剂量用药30 d对大鼠没有明显毒性,但高剂量用药时可能对大鼠的胆红素代谢有一定影响.

    肾康灵胶囊毒理学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

    柴胡皂苷D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PSME3表达的实验研究

    江继超洪洲潘光旭李君菡...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柴胡皂苷D对人肝星状细胞LX-2活化及蛋白酶体激活子亚基3(PSME3)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柴胡皂苷D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生长期良好的LX-2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柴胡皂苷D组,空白组不加药物,模型组以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柴胡皂苷D组以1 μmol/L柴胡皂苷D+10 ng/mL TGF-β1联合处理24 h,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1型胶原蛋白(COL1A1)和PSME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增加(P<0.05),α-SMA、COL1A1和PSME3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皂苷D组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α-SMA、COL1A1和PSME3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柴胡皂苷D对LX-2细胞活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SME3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量有关.

    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活化柴胡皂苷D蛋白酶体激活子亚基3

    白藜芦醇通过下调LRP5/6表达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

    温著珍沃达朱伟东任丹妮...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白藜芦醇(RES)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消化后接种于3.5 cm细胞皿中,分别加入0、2.5、5、10、20 μmol/L的RES干预72 h,使用倒置显微镜拍照观察法和台盼蓝计数法检测RES干预后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Western blot检测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结合蛋白5(LRP5)、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结合蛋白6(LRP6)蛋白表达量.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RES组,分别加入0 μmol/L和前述所筛选的最佳干预浓度的RES干预72 h,Western 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核蛋白表达量.接着将细胞分为siCtr组、siLRP5组、siLRP6组、siβ-catenin组,siCtr组给予正常培养,siLRP5组加入LRP5小干扰RNA(siRNA)沉默LRP5基因,siLRP6组加入LRP6 siRNA沉默LRP6基因,siβ-catenin组加入β-catenin siRNA沉默β-catenin基因,使用倒置显微镜拍照和台盼蓝计数检测上述4组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Western blot检测LRP5、LRP6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最后将细胞分为Vector组、Vector+RES组、LRP5组、LRP5+RES组、LRP6组、LRP6+RES组、N端缺失的β-catenin突变体组(β-catenin ΔN组)、β-catenin ΔN+RES组,Vector组给予正常培养,Vector+RES组加入前述所筛选的最佳干预浓度的RES干预,LRP5组加入过表达LRP5质粒,LRP5+RES组加入过表达LRP5质粒联合RES最佳干预浓度,LRP6组加入过表达LRP6质粒,LRP6+RES组加入过表达LRP6质粒联合RES最佳干预浓度干预,β-catenin ΔN组加入过表达β-catenin ΔN质粒,β-catenin ΔN+RES组加入过表达β-catenin ΔN质粒联合10 μmol/L的RES干预.使用倒置显微镜拍照和台盼蓝计数检测上述8组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Western blot检测LRP5、LRP6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0 μmol/L RES组比较,10、20 μmol/L RES组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均降低(P<0.05),对LRP5、LRP6蛋白表达下调显著(P<0.05),故后续选用10 μmol/L浓度的RES进行干预.与对照组比较,RES组β-catenin核蛋白表达量下调(P<0.05);与siCtr组比较,siLRP5组、siLRP6组和siβ-catenin组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降低(P<0.05);与Vector组比较,Vector+RES组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降低(P<0.05);与Vector+RES组比较,LRP5+RES组、LRP6+RES组和β-catenin ΔN+RES组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升高(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阻止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其机制与通过下调LRP5、LRP6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乳腺癌白藜芦醇4T1细胞LRP5/6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中暑不同证型中医证候评分与血清差异蛋白的关联性分析及验证

    周曦曹莹莹杨敏光牛会敏...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阳暑型和暑厥型中暑中医证候评分与血清差异蛋白的关联性并进行验证,以期为中暑的早期辨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就诊的阳暑型、暑厥型中暑患者与对照受试者,分别为阳暑型组6例、暑厥型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3组先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再各取4例的外周血清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并根据蛋白组学结果FC≥1.5或FC≤0.666 7,且P<0.05找出组间显著性差异蛋白,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验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阳暑型组和暑厥型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阳属型组和暑厥型组共鉴定出3 854个表达差异蛋白(P<0.05),其中阳暑型组显著上调表达蛋白有96个、下调表达蛋白51个,暑厥型组显著上调表达蛋白58个、下调表达蛋白110个.共同差异蛋白分析显示,阳暑型组和暑厥型组中白细胞介素增强因子-2(ILF-2)含量显著增高(P<0.05),磷脂酰肌醇-聚糖特异性磷脂酶D1(GPLD1)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GPLD1含量与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阳暑型和暑厥型中暑患者外周血清存在ILF-2含量增高和GPLD1含量降低的2个共同差异蛋白,且GPLD1含量变化与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

    中暑阳暑型暑厥型先兆中暑热射病中医证候评分差异蛋白

    从肠道微生态紊乱浅析高尿酸血症"脾虚湿浊内蕴"内涵

    陈雨张英杰肖艳邱梦婷...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脾虚湿浊内蕴"是高尿酸血症(HUA)的核心病机.研究已明确HUA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较有显著的肠道微生态紊乱表现;健脾化湿泄浊类中药不仅具有降尿酸的功效,同时还可对肠道微生态进行干预.笔者围绕"湿浊"与脾虚,HUA与"脾虚湿浊内蕴",肠道微生态紊乱与"脾虚湿浊内蕴",肠道微生态紊乱与HUA,健脾化湿泄浊类中药对肠道微生态及HUA的调控作用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期进一步丰富HUA"脾虚湿浊内蕴"病机的内涵,充实从"健脾化湿泄浊"法治疗HUA的理论依据.

    高尿酸血症肠道微生态紊乱脾虚湿浊内蕴健脾化湿泄浊

    李灿东教授临证脾胃观撷萃

    肖雯迪唐文王洋李灿东...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灿东教授认为"重脾胃"思想应贯穿中医辨治各环节,临证时需运用辨人、辨症、辨证、辨病与辨机的"五辨"思维指导脾胃病的辨治,强调应围绕脾胃病的核心病机"气""郁""食""痰",并依此拟定消痞散结、疏调肝气、祛积除滞、化解痰郁的治法,以调复脾胃平衡状态为目的.在具体用药方面,喜用闽地建曲,临证药味精简而不伤胃是其特色.

    脾胃观临证思维用药特色李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