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长江师范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长江师范学院

张明富

双月刊

1674-3652

xbyznu@vip.163.com

023-72791333

408100

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龙大道98号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85年,1998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从1999年起,学报坚持“学术个性、地缘优势、前卫姿态”的办刊方针,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精心策划,开门办刊,全力打造精品学报。学报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分析重庆市内外学报办刊特色的基础上,对传统栏目进行了锐意的改革,相继开办了“重庆文学史”、“女性文学研究”、“重庆少数民族研究”、“西南民族文化研究”、“重庆区域经济”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常设栏目,还设置了“21世纪文论”、“文革文学研究”等面向全学术界的精品栏目。此外,本刊还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教育等领域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符号叙事的主体自觉——歌曲《罗刹海市》传播现象与得失评析

    徐望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刀郎歌曲《罗刹海市》在短时间内引发轰动式的传播现象成为中国2023年度一大文化现象.该歌曲采用符号叙事手法,具有令人称绝的符号文本与奇观化的符号意象,中国传统美学的反讽反喻之美、后现代美学的狂欢解构之谑,以及虚实相照、古今相映的间性叙事结构,体现了创作者的三大主体自觉性.该歌曲现象级传播的成因在于讲述了一个"个体的与群体的"故事,建构了一个"跨圈层"的意向性结构,编码了一个滑动于雅俗两极的低清晰度文本,并在"狂狷"与"乡愿"的决裂中高调彰显了人格尊严.从创作方法看,该歌曲在文本创作上存在缺陷,偏离了流行歌曲创作的常规道路,走入了极端境地,应当引起文艺界的注意和警觉.

    罗刹海市符号叙事主体自觉传播现象创作缺陷

    《山歌寥哉》媒介话语意义的生产和再生产

    陆紫婷白志如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歌寥哉》音乐专辑自发布以来播放量居高不下,经媒体报道传遍海内外.《山歌寥哉》是以大众媒介为载体的音乐话语表达,故从媒介话语的角度分析《山歌寥哉》广泛传播的缘由.在《山歌寥哉》媒介话语意义的生产过程中,创作者通过议题筛选及话语修辞的运用进行意义生产,议题与个人话题、社会命题、人类命运紧密相连,拟人化、隐喻、用典的修辞手法使文本更具解读性.在《山歌寥哉》媒介话语意义的再生产过程中,不同主体通过话语的筛选及解读进行意义的再生产,商业媒体将其纳入大众话语进行多角度分析,主流媒体将其纳入国家话语进行文化解读,专家媒体以精英身份为依托进行话语阐释,东南亚媒体将其纳入国际话语进行政治化诠释,受众群体进行个体化拆解.从话语意义的生产到再生产,创作者与参与者共同对《山歌寥哉》进行编码解码,在编码与解码的循环中,新的话语意义不断生成,进一步拓展《山歌寥哉》传播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山歌寥哉刀郎媒介话语再生产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研判

    谢羚罗玮琳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继承红色基因的努力方向.为探究高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热点,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法对相关主题的210份文献与170份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热点聚焦红色基因的内涵与价值、育人实践、传承路径等,政策热点聚焦红色资源保护、青少年红色教育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路径亟待创新,建议加强"互联网+"思维,进行"大思政课"建设,探索构建数字育人新格局.

    红色基因研究热点网络分析"互联网+"

    渝东南红军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秦专松项福库姚茂华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渝东南红军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寓渝东南红军文化资源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仅可以使红军革命精神得到赓续传承,还能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推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自觉抵御错误思潮的冲击,从而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对此,各个高校可通过抓住课堂主渠道、占领网络新媒体、开展实践育人等方式将渝东南红军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把思政育人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使其成为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铸魂育人的有效手段.

    渝东南红军文化资源高校思政课

    作品选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