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粉末冶金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粉末冶金工业
粉末冶金工业

杨树森

双月刊

1006-6543

powder@163bj.com

010-62182922 6218102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粉末冶金工业/Journal Powder Metallurgy Indust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中国钢协粉末冶金分会、中国机协粉末冶金专业协会主办的冶金、金属学类科技性双月刊。《粉末冶金工业》创刊于1991年,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371/T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6543,并拥有广告经营许可证。办刊宗旨是:宣传国家有关发展粉末冶金工业的方针政策;交流粉末冶金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与生产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推广粉末冶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应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传播国内外科技信息和发展动态;为粉末冶金及相关行业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推荐,《粉末冶金工业》现已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收录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英国“金属粉末报告”(MPR)定期收录摘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镁合金增材制造技术研究与展望

    李坤黄焕杰朱亮吉辰...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比刚度高、阻尼减震性能好、生物降解性良好等优点.传统的镁合金制造方式(铸造、挤压等)难以一步制备复杂的几何形状,铸造镁合金因冷却速率较低常常导致晶粒粗大,力学性能较差,挤压镁合金在成形过程中极易产生氧化夹杂等缺陷.相比之下,增材制造技术拥有快速一体化成形的优点,已逐步应用于镁合金的生产制造.目前,镁合金的增材制造技术主要包括: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LPBF)、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技术(WAAM)、搅拌摩擦沉积技术(AFSD)以及粉末床粘合剂喷射技术(BJ).本文首先综述了镁合金增材制造现状,针对以上4种增材制造技术分析了其成形原理、特性及成形合金特点.讨论了 4种增材制造镁合金的研究现状及现存问题,总结了镁合金增材制造技术的优缺点,希望可以推动镁合金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镁合金增材制造激光粉末床熔融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搅拌摩擦沉积技术粉末床粘合剂喷射

    制备方式对316L不锈钢粉末导磁的影响

    周健东计云萍康学良李一鸣...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选用水雾化、气雾化和离心雾化方式制备316L不锈钢粉末,测试了不同种类粉末分级后的导磁能力,利用SEM、EDS和XRD对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制备方式对316L不锈钢粉末导磁的影响及成因.研究表明,雾化法制备的316L不锈钢粉末均具有导磁性能,导磁的原因是粉末中存在高温δ铁素体相;粉末粒度越细,冷却速度越快,胞晶含量越多,δ铁素体含量越高,相应的导磁性能越强;水雾化制备的粉末导磁最强,离心雾化居中,气雾化制备的粉末导磁最弱,离心雾化冷却能力强于气雾化.

    不锈钢粉末雾化导磁物相奥氏体铁素体

    多组分CuCrSn-X-Y合金制备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

    龚留奎冯宏伟宋士鑫刘晓彬...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多组分块体CuCrSnFeP、CuCrSnZrZn合金,对合金的烧结工艺、组织性能进行了探索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950 ℃时,CuCrSnFeP合金的烧结密度随烧结时间的增加大致呈升高趋势,而CuCrSnZrZn合金的烧结密度整体起伏较大;当烧结温度为1 000 ℃时,CuCrSn-FeP合金的烧结密度整体略高于950 ℃,而CuCrSnZrZn合金的烧结密度略低于950 ℃;当烧结温度为1 050 ℃时,坯料外表出现粉末脱落的现象.1 000 ℃下烧结2 h是CuCrSnFeP合金的较优烧结工艺,其中Cu-0.65Cr-0.2Sn-0.05Fe-0.05P合金的烧结密度、硬度和导电率分别为8.79 g/cm3、91HV0.2和61%IACS,且烧结组织较为均匀,内部存在大量的退火孪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1.63 μm,Sn元素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弥散分布于基体中,而P元素和少量的Fe元素则偏聚于大颗粒Cr相的边缘,包裹富Cr相存在于铜基体中.此外,晶粒内部还存在一定数量的位错缠结.

    CuCrSn-X-Y烧结密度硬度导电率

    2023年日本粉末冶金制品产销统计

    孙世杰
    32页

    SiO2颗粒形貌及含量对铁基粉末冶金材料性能的影响

    张明豪尹彩流杨明张新疆...
    33-4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分别制备了以球形和不规则SiO2颗粒作为增强介质的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同时考察了 SiO2颗粒不同形貌和不同含量对该材料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测试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密度、硬度、室温拉伸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球形和不规则SiO2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SiO2/铁基体之间未发生界面反应;相同添加含量下,球形SiO2加入的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密度降低更小;SiO2颗粒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基体的硬度和抗拉强度,添加2.0%球形和不规则SiO2将基体材料的硬度从96HBW分别提高至161HBW和158HBW,添加1.0%球形和2.0%不规则SiO2将基体材料的抗拉强度从161 MPa分别提高至217 MPa和231 MPa;SiO2颗粒形貌对基体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当球形和不规则SiO2颗粒的加入显著降低了基体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且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随着SiO2颗粒含量的提高而降低.

    铁基粉末冶金颗粒形貌力学性能磨损SiO2颗粒

    羰基镍包石墨对铜基-石墨密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李艳敏柳学全李金普施瑜蕾...
    41-4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用于航空器机械密封环的软质材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使用要求,但随着现代航空业的高速发展,这些材料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实验采用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 MOCVD)包覆改性和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一种高性能铜基-石墨密封复合材料,详细研究了羰基镍包石墨含量对其机械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该复合材料的密封性能和热膨胀系数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羰基镍包石墨含量为8%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与纯石墨为润滑组元的复合材料相比,该复合材料的密度可提高20%以上,抗弯强度提高31%,压溃强度提高41%,硬度提高27%,摩擦因数降低0.05以上,磨损率降低0.46%/h;同时,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密封性能.

    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粉末冶金技术羰基镍包石墨铜基-石墨密封

    增强体对Fe-C-Cu系粉末冶金组织及摩擦性能的影响

    韩爱民赵启亮许晓静李灿...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研究了 B4Cp和碳纳米管CNT增强体在自主成分设计的粉末冶金Fe-C-Cu系合金中的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和XRD探究其组织和形貌.研究发现添加0.16% B4Cp和0.22% CNT的增强体会抑制珠光体的生成,B4Cp的抑制程度最严重,CNT增强体试样相较未添加增强体试样的珠光体稍微减少.未添加增强体试样、CNT试样和B4Cp试样的硬度分别为115.45 HV、103.58 HV和100.41 HV.增强体的添加在Fe-C-Cu系粉末冶金中未生成新物相,CNT增强体对Fe-C-Cu系粉末冶金的强化效果较好.而B4Cp增强体对Fe-C-Cu系粉末冶金的强化效果则起到反作用.在摩擦磨损性能方面,添加CNT增强体试样的摩擦因数最低,仅为0.05左右,磨痕宽度仅为537.8 μm.未添加增强体试样的摩擦因数为0.15左右,磨痕宽度为992.4 μm,而B4Cp增强体的摩擦因数超过0.2,磨痕宽度为978.2 μm.

    粉末冶金Fe-C-CuB4CpCNT摩擦磨损

    机械合金化及SPS工艺对FeCrAl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王昌东郑莹于永亮刘博文...
    54-6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FeCrAl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耐辐照性能和抗高温腐蚀性能,被认为是先进裂变反应堆结构和事故容错包壳理想的候选材料之一,成为核材料领域研究热点.为了进一步优化工艺并提高FeCrAl合金的性能,实验系统研究了机械合金化及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对FeCrAl合金致密化程度及显微组织的影响,并进一步测试了全致密试样洛氏硬度、静态室温拉伸性能及高温拉伸性能.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机械合金化 Alloy0(FeCrA 1 合金)、Alloy1 (FeCrAl-0.2Re 合金)、Alloy2(FeCrAl-0.2Nd-0.2Hf合金)三种合金粉末混合均匀,明显合金化;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优SPS工艺参数为烧结温度1060 ℃、烧结压强50 MPa、保温时间5 min,样品可以实现全致密化,致密度分别达到99.8%、99.9%、99.9%;三种合金的主要物相为Fe-Cr、Al-Cr、Fe-Al合金相,主要的物相均为Fe-Cr合金,Alloy0和Alloy1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12.2±5.8) μm和(9.82±3.2) μm,Alloy2合金的除了较为细小的等轴晶,形成较为弥散分布的柱状晶,三种合金的组织主要为晶内分布的较大颗粒的富含Al的第二相以及Fe-Cr为主的晶内细小第二相.Alloy0、Alloy1、Alloy2三种合金的性能有明显提升,洛氏硬度分别是(64.60±1.1 ) HRC、( 66.53±2.3)HRC、(64.51±2.5)HRC,室温拉伸强度分别为(626±12)MPa、(661±5)MPa、(685±10)MPa,伸长率分别为9.0%±0.5%、8.8%±0.2%、10%±0.9%,高温力学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机械合金化及SPS是提高合金性能的有效工艺.

    FeCrAl合金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致密化力学性能

    雾化Fe-58%Sn合金微滴外围气流场的模拟与数值分析

    彭银利杨卫斌李梅刘刚...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k-ε湍流模型,实验模拟了 Fe-58%Sn合金液滴在气流中强制冷却时的外围流场,分析了其流动和传热过程,确定了换热系数h,并讨论了流场对粉末内"核"结构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滴迎风面气体平均流速低于通入气流速度,但高于背风面回流区内的气体流速.微滴表面气体流速v和换热系数h与旋转角θ关系密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中,在θ=2π/5时,v和h值最大;在θ=π位置,v和h最小,且峰值的位置与微滴直径无关.此外,计算还表明:微滴尺寸对外围气流场的影响不明显,在10m/s流场中,直径为400、600和800 μm的合金微滴最大换热系数差分别为727.8、779.7和836.7W·(m-2K-1).表面换热差异将导致微滴内部"核"结构由几何中心向背风面不断偏移,最终可能形成"核"偏离中心位置的核/壳结构形貌.本研究对揭示核/壳结构的形成机制及新型智能结构材料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难混溶微滴流场k-ε模型换热

    钼粉粒度对钼铼合金性能的影响

    张丹华王广达熊宁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钼铼合金具有良好的室温延展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在多个行业广泛应用.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钼铼合金性能受原料粒度的影响,试验研究了三种粒度的钼粉与铼粉混合制备的MR35合金,研究结果显示,费氏粒度3.6 μm的中颗粒钼粉与铼粉混合制备的钼铼合金坯料的致密度最高,变形率60%就可以达到99.9%的致密度,而费氏粒度7.0 μm的粗粒颗粒钼粉与铼粉混合制备的钼铼合金致密度最低,需要变形率超过80%达到99.9%的致密度.钼铼合金粉末粒度比值((D90+D10)/D50))与致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比值越大则致密度越高.

    粒度粒度分布烧结密度变形率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