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析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析化学
中国化学会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分析化学

中国化学会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汪尔康

月刊

0253-3820

fxhx@ciac.jl.cn

0431-85262017

130022

长春人民大街5625号

分析化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分析化学》是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我国分析化学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分析化学学科前沿和进展。本刊旨在为冶金、地质、化工、材料、农业、食品、药物、环境等领域从事研究测试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广大师生提供最新的分析化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机声敏剂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刘新静张若浩付欣玉冯婧...
    1785-1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动力治疗是一种以超声刺激声敏剂产生活性氧进而诱导癌细胞死亡的癌症治疗新方法。相较于有机声敏剂,无机声敏剂在稳定性、毒性、水溶性、肿瘤靶向性和功能调控等方面更具优势,在肿瘤的治疗和诊断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得益于无机声敏剂优异的性质,目前研究者开发出众多基于无机纳米材料的声敏剂,主要包括钛基声敏剂、其它金属基声敏剂和非金属基声敏剂,并探索了其在肿瘤诊疗方面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无机声敏剂的作用机理,即声动力治疗机理,概述了不同体系的无机声敏剂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提高声动力治疗效果的方法,并对目前无机声敏剂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无机声敏剂声动力治疗成像诊断评述

    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控芯片的微波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王彦雄陈仟龙周小满梁峻阁...
    1797-1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波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环境污染检测和生物医疗健康等领域应用广泛。与传统的光学和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方案相比,微波传感具有精度高、穿透力强以及非接触检测等优点。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在集成度、生物兼容性和加工性等方面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微流控芯片具有耗材少、集成度高、样本量小、成本低廉和检测速度快等优点。集成PDMS微流控芯片的微波生物传感器可以结合上述两种技术的优势,提供快速、精准和低成本的检测方案,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微波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特点和工作原理,总结了集成PDMS微流控芯片的多种微波生物传感器类型及其优缺点,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新一代生物传感器芯片在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微流控技术微波技术生物传感器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一体化评述

    基于智能手机传感平台的纳米酶比色法用于葡萄糖的快速检测

    邸会霞徐佩泽王颖倩李晓春...
    1807-1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葡萄糖的定量检测在人体健康监测和慢性病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检测主要采用基于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x)的比色法,因其操作简单、现象直观而应用广泛。但是,显色体系信号的读出常需要借助生化分析仪和酶标仪等仪器,需要熟练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数据分析,因此限制了其在基层医疗部门和不发达地区的使用。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具有类过氧化酶活性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3O4 NPs)辅助的比色法检测血糖浓度。GOx催化葡萄糖生成过氧化氢(H2O2),Fe3O4 NPs进一步催化H2O2 氧化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生成蓝色产物,最后通过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式检测设备实现数据的自动分析。本方法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30 mmol/L,检出限为0。366 mmol/L。将本方法用于20组临床血清样本的检测,检测结果与酶标仪和医院提供的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Fe3O4纳米酶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易分离以及可回收利用的优点,且智能手机易操作,具有强大的图像采集与运算能力,可高度集成,显著降低了仪器成本,为血糖的快速比色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纳米酶智能手机比色分析数字图片比色法葡萄糖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现场检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陈伟妮刘旋胡斌
    1817-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监测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农业生产以及土地使用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固相微萃取结合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PGC-MS)建立了一种土壤中VOCs的现场分析方法,并将其用于土壤中的典型VOCs的测定,以考察和优化方法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定量检测等分析性能。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0~100 μg/L(R2>0。99),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2。81~3。89 μg/L和9。37~12。97 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4。79%~7。53%。采用本方法现场测定了不同土壤中的VOCs,发现土壤中有多种与土地使用和作业相关的VOCs。本研究开发的SPME-PGC-MS技术能够快速测定土壤中的VOCs,为复杂环境条件下污染物的现场分析提供了新方法。

    土壤污染有毒挥发性有机物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固相微萃取现场分析

    基于单颗粒碰撞电分析化学双模表征银包金核壳纳米材料的合成过程

    白乙艳王晨阳谈颖徐雅琪...
    1823-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表征核壳纳米材料的合成过程对研究其结构演化规律及构效关系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电催化型和直接电解型单颗粒碰撞的优点,构建了双模表征核壳纳米材料合成过程的新方法。基于Ag壳体积(VAg)与氧化峰电量(Q)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本方法准确地检测了不同条件下合成的银包金核壳纳米材料(Au@AgNPs)的银包覆量;同时,利用电催化放大效应对合成体系中的Au@AgNPs及小尺寸Au种和生成的Ag核进行了检测,探究了Ag壳生长方式。结果表明,当向Au种溶液中加入3。2×10-3 mol/L AgNO3 及5。3×10-4 mol/L柠檬酸钠溶液,并在95℃下继续反应60 min后,合成的球型Au@AgNPs的尺寸最大(d≈ 33 nm),此时Ag壳体积约为2。2×10-17 cm3;改变AgNO3 溶液浓度或柠檬酸钠溶液浓度均会影响Ag壳体积。此外,Ag+还原后并不是直接沉积在Au表面,而是包含成核和聚合生长(Coalescence)两步,而且在不同阶段内成核和生长的速率不同,在 0~1 min内生长速率高达 1。0×10-17 cm3/min,30~60 min内降为 5。5×10-20 cm3/min,而在60~120 min内几乎为0,符合先快后慢、最后基本不生长的规律。本研究为准确表征核壳纳米材料的合成过程提供了新思路,对精准构筑高效核壳纳米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核壳纳米材料单颗粒检测银包金成核生长双模

    基于硫化钴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芦丁

    黄青李美仪徐舒柔诸葛文凤...
    1834-1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热法制备硫化钴镍(NiCo2S4)三元材料,将其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复合,构建了一种用于定量检测芦丁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电化学材料进行了形貌表征与晶体分析,并研究了硫化钴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NiCo2S4/MWCNT)修饰玻碳电极(GCE)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芦丁在复合材料修饰GCE表面发生了双电子和双质子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在优化的条件下,采用方波伏安法(SWV)检测芦丁的线性范围为0。06~14。8 μmol/L,检出限为14。3 nmol/L。此电化学传感器灵敏、简便、成本低,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及可靠的稳定性,可用于芦丁的快速检测。将其用于复方芦丁片和珍菊降压片实际样品中芦丁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9。5%~102。0%。

    芦丁硫化钴镍多壁碳纳米管电化学传感器

    异喹啉类生物碱与鸟嘌呤-鸟嘌呤-腺嘌呤型三链DNA相互作用的质谱与光谱学研究

    于欣灵谢兆阳吴怡马德来...
    1844-1852,中插1-中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质谱法、紫外可见光谱(UV-vis)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CD)光谱法考察了黄连碱、药根碱、表小檗碱、小檗红碱、非洲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7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与鸟嘌呤-鸟嘌呤-腺嘌呤(Guanine-guanine-adenine,GGA)型三链DNA的相互作用。利用直接进样电喷雾质谱法(ESI-MS)考察了7种碱土金属离子对GGA型三链DNA形成的稳定性影响,发现Ni2+与GGA型三链DNA的结合力最强。7种生物碱均能和GGA型三链DNA发生非共价相互作用,粉防己碱的结合强度最强。紫外光谱中的减色和增色影响、荧光光谱中的荧光猝灭和CD谱中的强构象变化提示异喹啉类生物碱与GGA型三链DNA的相互作用存在多种机制,本研究表明至少存在静电结合和插入结合作用,而紫外热变性实验表明小檗红碱和非洲防己碱可以稳定GGA型三链DNA。进一步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模式,发现表小檗碱、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与GGA三链DNA以插入结合模式相互作用。最终,在CD光谱研究中发现了负的光谱信号。本研究为异喹啉类生物碱与GGA型三链DNA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鸟嘌呤-鸟嘌呤-腺嘌呤型三链DNA生物碱质谱法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结合混合变量选择的炉渣元素快速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李茂刚蔡琪杏艳闫春华...
    1853-1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炉渣是一种典型的冶金固体废弃物,主要由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组成。炉渣成分的快速定量分析有助于确定炉渣中有价元素或成分的含量,进而选择合适的资源化途径,实现高效利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定量分析炉渣中Fe、Si和Ti的方法。首先,采集了炉渣样品的LIBS光谱,并通过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数据库(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鉴定了相关元素的特征谱线。然后,考察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重点对光谱预处理方法的组合性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结合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algorithm,GWO)的混合变量选择算法,并用于炉渣样品LIBS光谱特征变量筛选。基于交叉验证对预处理方法和特征筛选方法的参数、阈值、输入变量和模型参数等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的参数及输入变量构建了基于LIBS技术的炉渣中Fe、Si和Ti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优化的模型相较于基于原始光谱的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其预测决定系数(R2p)分别为0。9525、0。9604和0。9972,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461、0。0141和0。1963。LIBS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为炉渣元素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一种可行方法,有望为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化学计量学定量分析变量选择炉渣

    心肌梗死及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酰基肉碱的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夏子淋杨柱林吴昊李慧敏...
    1865-1876,中插3-中插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联用技术建立了全扫描/数据依赖型采集(Full MS/ddMS2)模式和全扫描/平行反应监测(Full MS/PRM)模式相结合的血浆酰基肉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共定性分析了165种酰基肉碱,定量分析了111种酰基肉碱。本方法重复性好,血浆酰基肉碱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t检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变量重要性投影和火山图分析等结果表明,心梗后心衰患者的血浆酰基肉碱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46种酰基肉碱含量较心梗患者显著上升。酰基肉碱与心衰的临床生物学标志物NT-proB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酰基肉碱指标AC(C14-OH)、AC(C12∶1a)、长链酰基肉碱、总酰基肉碱和NT-proBNP的联合分析可大大提高心梗后心衰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提升至0。9456。酰基肉碱有望成为心梗后心衰精准诊断及疾病发展进程中治疗和营养干预的重要代谢靶标。

    酰基肉碱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代谢组学

    基于相对离子丰度特征鉴定3-酮-4-烯型甾体激素的单羟基化产物

    任璐瑶李玮宋月林
    1877-1885,中插11-中插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技术分析了5种甾体激素的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产物,包括孕酮、睾酮、雄烯二酮、17α-羟基孕酮及脱氧皮质酮的羟基化产物。研究发现,D环羟基化3-酮-4-烯型甾体激素的碎片离子m/z97。06与109。06在质谱图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它碎片离子,而其它羟基化位点的产物呈现独特的丰度分布特征。利用甾体激素的质谱特征碎片及其相对离子丰度,共鉴定了31种单羟基化产物,包括8种孕酮单羟基化产物、6种睾酮单羟基化产物、5种雄烯二酮单羟基化产物、8种17α-羟基孕酮单羟基化产物和4种脱氧皮质酮单羟基化产物。通过分析和总结3-酮-4-烯型甾体激素的单羟基化产物的质谱裂解途径,提高了对羟基化产物的识别精度。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甾体激素的代谢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甾体激素组学的全面表征奠定了基础。

    甾体激素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同分异构体相对离子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