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胡习之

双月刊

1004-4310

fyxbwk@163.com

0558-2595278

236041

安徽阜阳市清河东路741号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实行开放式办刊,倡导理论创新与学术创新,以质取舍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弘扬和践行治淮精神若干问题的思考

    于文善刘向进张雅娜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的力量对于个人、国家以及民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民族的鲜明标识.作为与新中国成长历程相伴相生的"治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这一精神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体现了践行初心和使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目前弘扬和践行治淮精神尚存在一些不足,应积极弘扬和践行治淮精神,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任务.

    治淮精神时代价值基本经验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朱维林杨新宇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立足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蓝本,围绕"协同参与,同向发力,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标,建构"多元参与、优化流程、绩效导向"的协同治理创新机制,并在系统梳理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现状成效、实践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参与机制、优化组织机制、改善分配机制的协同治理纾解策略,以期为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淮河流域协同治理生态环境创新机制

    淮河流域传统音乐文化的溯源、困境与应对

    鄢秀丽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河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文化环境使其传统音乐独树一帜,通过对该地区音乐文化的历史溯源与现状分析发现,"过渡性"与"融合性"是淮河传统音乐的文化基因与本质特征,"断层"与"单质"是其当下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给淮河传统音乐的发展带来契机,在文化大繁荣的今天,如何传承淮河流域传统音乐文化势在必行.音乐文化传播者应当充分"乘互联网之风",充分挖掘淮河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为此,利用公共文化场所和现代技术提升传播效果、出台政策保护和培育传承人、探索融合路径倡导音乐文化进校园,是助推淮河流域传统音乐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淮河流域传统音乐文化基因可持续发展

    1931年淮河水灾背景下民间报刊评论文章研究——以《申报》《大公报》为例

    周娅殷明明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1年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重大事件,这一年被称为"我国民族生活史上最惨痛之一页",以淮河流域为中心的百年罕见的洪涝灾害即为其中之一.灾民流徙、疾疠扩散、土地荒芜、粮食短缺、匪患猖獗,淮河水灾成为亟需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民间报刊作为反映社会问题的一面"镜子",可以为窥探 1931年淮河水灾的社会景观提供研究方向.研究发现,《申报》《大公报》作为民间报刊的两大代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两大新闻媒体积极关注民生问题,发表淮河水灾与治理的相关评论文章,呼吁社会关注淮河水灾,在推动淮河治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淮河水灾淮河治理《申报》《大公报》民生

    皖北苏维埃政府的创建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梁华玮李强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皖北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安徽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皖北党组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从皖北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始终以武装斗争为工作重心,同时将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紧密结合,在建立人民政权、开辟新革命道路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而可贵的探索,展示了在百年党史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性、创造性和革命献身精神.皖北苏维埃政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提供多方面的重要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皖北苏维埃政府阜阳四九起义革命

    论庄子形神分合思想

    张景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庄子思想中的形、神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当庄子逍遥于理想世界时,他强调形神之分,追求剥离形体后的精神绝对自由;当他跌落现实世界以后,又不得不强调形神之合,主张二者并重,形神兼养.庄子这一形神分合思想对后世文人、道教、佛教等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认真梳理庄子这一主张,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深刻理解庄子思想,对今天的现实生活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形体精神分合

    抗战话语的修辞建构

    梁永红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话语是指涉及抗日战争内容或相关活动的话语.日军进行侵略活动的宏观话语环境、让民众积极参加到抗战中来的话语目的以及对话双方文化水平的悬殊等,使得人们在建构抗战话语的过程中只能采取一定的修辞策略:借助心理联想,使道理通俗化;通过强化语义,加深印象;运用整齐的形式,表达充足的语义.当然,在建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特征:简单、易懂、直接,这也是抗战话语的主要风格,是当时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总的来说,修辞对话语建构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渗透不同的交际意图,易于说话人根据听话人的特征进行适时调整,而且手段非常丰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话语,都可以通过一定的修辞策略去建构,反过来,修辞可以应用在各类话语的建构中.

    抗战话语话语环境修辞策略话语建构

    多模态转喻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以《"一带一路",北京再出发》动漫宣传片为例

    管乐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转喻不仅体现在语言中,而且还体现在图像、颜色、声音、表情、动作等其他交际模态中.文章以央视推出的动漫宣传片《"一带一路",北京再出发》为例,分析该宣传片的多模态转喻类型,并探讨如何在多模态转喻这一认知机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模态来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并实现多模态认知的动态构建.研究发现该宣传片主要通过综合运用图像模态和语言模态以及动作模态体现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多模态转喻机制,成功构建了中国"勇于探索和创新,和平发展,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不畏艰难,负责任有国际担当"的国家形象.

    多模态转喻中国国家形象动漫宣传片

    论民间文书整理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以《闽东家族文书》为例

    储小旵程立业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东家族文书》收录了大量从明万历年间至民国初年的民间文书,为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文献资料.这批民间文书具有史学、农学、法学、档案学、语言学和地方文化等多学科的学术价值,其珍贵性是不言而喻的.以《闽东家族文书》整理中的各种文字问题为例,主张民间文书整理中应遵循"求真"的原则,同时提出在民间文书整理中可采用"识文字""解字义""懂书法""尊原文""明体例""识符号""字一致"等方法,可为今后民间文书的收藏和整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闽东家族文书》整理原则方法

    宿州方言俗语结构类型与文化内涵探究

    曹祝兵董紫薇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宿州方言俗语的结构类型丰富多样,其中谚语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种结构形式,复句形式较多;歇后语可分"引子"和"注释"两种结构形式,以短语为主,以主谓、偏正、述宾、连动、联合、述补几类结构为多;惯用语可分为单语节型和双语节型两种结构类型,单语节型占大多数.宿州方言俗语作为当地文化现象的一种"活化石",既反映了当地独特的生产文化、饮食文化、婚丧文化,又揭示了宿州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积累下的生存智慧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宿州方言俗语结构特征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