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苗健青

双月刊

1002-3321

zsxb@fzu.edu.cn

0591-87892444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的宗旨,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展示开放型学术刊物的风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重人民性逻辑

    李嘉玉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以自然为载体,将人与现代化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立场的.首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多元驱动,其中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其次,以人民为中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与实践导向,真正实现生态利益属于全体人民,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价值归宿.最后,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推动作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磅礴力量,因此,唤醒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就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首创精神,充分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意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品牌建设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陈晓斌潘纪晓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和内容的教育活动.地方红色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育人价值,是高校思政工作品牌创建的特色资源.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高校思政工作品牌创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育人目标的一致性、价值导向的相通性、地域认同的共鸣性、以文化人的互补性、资源应用的协同性等方面.以福建省红色文化资源为例,在深入剖析其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品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拓广度、挖深度、增亮度、提热度等四个方面探讨优化策略和推进路径.

    地方红色文化高校思政工作品牌建设

    "惠民保"对居民医疗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胡德宝周家玉周晨凯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医保基金和个人支付压力,我国政府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惠民保"应运而生,其设立的初衷是填补医保基金保障空白,缓解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减少家庭因病致贫.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取PSM-DID方法可以检验"惠民保"推出对居民自付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其推出能使居民自付医疗费用降低 17%左右,有效减轻居民医疗费用负担,"惠民保"通过降低家庭风险、放松预算约束等机制实现了这一目标.从异质性分析结果来看,"惠民保"对乡村的影响大于对城镇的影响,对高收入组和中收入组的影响大于对低收入组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影响大于东部地区.因此在产品设计上要适当扩大"惠民保"的保障范围,丰富保障内容,在产品运营上加快推广,扩大产品覆盖面,把握商业健康险科普机会,发掘更多潜在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防止"死亡螺旋"问题发生.

    惠民保自付医疗消费降低风险预算约束商业健康保险

    金融科技能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水平

    张锡书叶阿忠
    2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水平是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科技与金融不断融合,金融科技释放出巨大潜能.那么金融科技能否凭借其在信息处理上的优势,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水平,从而更好地助力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 2010-2021 年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水平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在进行了一系列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后,其基本研究结论保持一致.同时,增强企业管理层的信息学习和提高分析师的信息传递数量与质量是金融科技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水平的两个重要机制.这些研究发现为处于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如何推动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投资水平提供新思路.

    金融科技技术创新投资信息学习分析师的信息传递持续技术创新策略

    再制造渠道结构对制造/再制造系统生产与定价决策的影响分析

    阳成虎江雨薇苏晓丽
    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同再制造渠道结构下,再制造产品对新产品的需求不仅产生异质的竞食效应,还可能对新产品感知价值造成抑制或促进影响.为了探索这两种影响如何共同作用于制造/再制造系统的决策,研究由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与第三方再制造商(IO)主导再制造业务的两类结构下的制造/再制造系统生产与定价问题,得到了相应的均衡生产和定价决策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抑制(或促进)作用对供应链各成员决策过程的影响.同时,还通过算例分析中的数值仿真的方法,深入分析了两类不同再制造渠道结构下竞食效应和抑制(或促进)作用对供应链成员利润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OEM主导再制造业务时,再制造产品对新产品感知价值的抑制作用与内部竞食效应叠加,会降低新产品的需求,OEM与零售商的利润会随抑制作用的增强而持续下降.当抑制作用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再制造的成本优势不足以弥补新产品需求下降带来的利润损失,OEM将选择只生产新产品.当IO主导再制造业务时,再制造产品对新产品感知价值的促进作用会缓解外部竞食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OEM、IO和零售商的利润会随促进作用的增强而上升.此外,OEM忽略再制造渠道结构对新产品感知价值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将高估外部竞食效应的负面影响.当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增强到一定程度时,IO主导再制造业务可能会更有利于再制造系统的发展.

    感知价值再制造零售商生产决策原始设备制造商

    中国对外援助对发展中国家减贫效应的影响

    叶倩倩庄佩芬张倩孙文静...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AidData数据库中 2000-2014 年中国对 103 个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可以研究中国对外援助的减贫效应、减贫路径与援助项目碎片化对中国对外援助减贫效应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对外援助能明显降低受援国的贫困发生率、贫困缺口指数,提高受援国的人类发展指数水平,并且这种效应在不同类型的援助项目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受援国制造业发展与人力资本提高是中国对外援助发挥减贫效应的重要路径.因此,应调整中国对外援助有效性的评估模式,建立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援助有效性评估系统,调整对外援助分配结构,实施精准援助,充分发挥援助项目的有效性.

    中国对外援助发展中国家减贫援助碎片化

    考虑能源-经济-环境-碳排关系的低碳路径研究

    黄蕾林雨洁籍雯媗郭创新...
    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碳排预测与管理需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基于能源-经济-环境(Energy-Economic-Environment,3E)协同分析理论,提出一个地区碳排综合分析框架——能源-经济-环境-碳排(Energy-Economic-Environment-Emission,EEEE)框架(又称 4E框架),通过分解地区碳排因素、核算碳排总量,谋划多重目标及约束下的碳达峰路径,从而支持地区能源系统与碳排管理,服务政府决策.算例立足福建省域,基于福建省"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福建省统计年鉴等实际数据,建立 4E框架下的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LEAP)模型,计算并分析 4E因素影响下行业部门能源消费与碳排总量,为低碳发展路径提供指导.4E框架融合地区能源消耗模式、经济发展规模与环境结构变迁等因素,实现对碳排路径的监测和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碳排减缓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助力我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4E框架碳计量碳市场低碳转型

    基于FA-LSTM的高铁企业专利竞争力动态评价

    沈镛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专利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现有研究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对专利数据进行分析,而忽略了专利竞争力随时间变化,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在构建专利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现有的专利竞争力评价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多因子分析与长短期记忆网络动态激励模型的专利竞争力评价方法,力求克服静态模型的缺点,对专利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与认识.首先采用因子分析对多元数据序列信息进行分析,提取相关性较高的公共因子并优化样本;再利用动态激励理论及时间权重修正静态评价结果,最后将优化后的专利样本数据,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多元专利指标数据与竞争力评价得分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时间建模.将评价结果和以往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专利竞争力评价方法可以捕捉静态分析中企业专利竞争力评价时缺失的动态信息,以达到对现有企业专利竞争力评价方法的有效补充.

    高铁专利竞争力因子分析LSTM动态激励理论时间权重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原则——以可持续发展实践局限为视角

    郑颖李春林
    8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模式,对于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如静态存在、模糊使用以及优先权未确定等时代局限.为此,有必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原则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新的思维范式.通过引入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原则,可持续发展可以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生态环境挑战.

    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人为扰动环境问题环境治理

    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法学话语体系的时代意义与现实路径

    李智林子越王俊晖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法学话语体系以推进我国体育法学学科学术体系发展和体育法治建设为背景,是我国体育法学学科、学术建设的必然延伸,也是解读我国体育法治实践的现实需要,还是供给体育法治话语、引领国际体育治理的必然要求.体育法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参与解决体育治理议题、传递我国观点立场的表达基础.中国特色体育法学话语体系是站在中国立场、立足中国实践,表达体育法学理论的话语系统,其依托中国特色体育法学学科、学术体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在路径选择上,我国体育法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应以反哺学科、学术体系为直接目标,通过完善体育法理论体系、整合言语表达、转向多元共治,以及推进内外联动的现实路径,积极开展中国特色体育法学话语体系建设,以提升我国国际体育治理的影响力.

    体育法学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体育治理依法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