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杂油气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杂油气藏
复杂油气藏

杨海滨

季刊

1674-4667

fzyqc@joeco.com.cn

0514-87762115 87762125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文汇西路1号

复杂油气藏/Journal Complex Hydrocarbon Reservoir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邮凹陷花庄地区阜二段页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

    付茜段宏亮刘世丽仇永峰...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邮凹陷深凹-内坡带花庄地区阜二段(E1 f2)是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地区和层段,为进一步明确花庄地区E1 f2页岩储层特征,以有利区内系统取心井HY1井为依托,通过岩心观察,运用薄片鉴定、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氮气吸附以及核磁共振等多种方法联合精细表征页岩孔隙结构,分析了HY1井E1 f2取心页岩段页岩的孔隙度、孔隙类型及连通性、孔喉特征、全尺度孔径大小等.研究表明,花庄地区E1 f2发育3类10种孔隙类型,以无机孔为主;其中纹层状长英质灰云质混积页岩和灰云页岩孔隙度相对较大,碳酸盐岩粒间(内)孔和颗粒边缘孔更为发育,孔隙多为H2-H3型和H3型,连通性较好,喉道相对略大,孔隙结构呈三峰特征,中-大孔占比较高,孔径主体分布大于100 nm,储层条件最为有利,其发育层段可作为高邮凹陷花庄地区阜二段页岩油勘探"甜点"层之一.

    孔隙结构储层评价页岩油阜宁组二段高邮凹陷苏北盆地

    临南洼陷沙三中基山砂岩储层特征及有利目标预测

    王钊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三中)基山砂岩石油资源潜力较大,但目前该区储层展布规律不清,严重制约着油藏的后续开发.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基础资料,以地震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剖析了沙三中基山砂岩的储层成因类型,明确了有利储层特征,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研究表明,临南洼陷沙三中基山砂岩为三角洲-浊积扇沉积体系,微相类型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为主,边部发育席状砂,洼陷带发育浊积岩;储层岩石类型为块状岩屑细砂岩、岩屑粉砂岩及含砾砂岩,分选磨圆较差,平均孔喉半径约0.5 μm,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成因的砂岩厚度大、物性好,为有利储层类型;应用均方根振幅、有效频宽、相位谱3类地震属性RGB融合储层反演,与实钻情况对应性好,可以较准确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对该区油藏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储层成因有利储层预测基山砂岩临南洼陷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东区山2段致密储层敏感性评价及其主控因素

    孙细宁邓长生徐敏杜永慧...
    14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黏土矿物含量高,非均质性强,极易受到外来流体的影响而伤害储层,制约产能.以鄂尔多斯盆地子长东区山西组2段(山2段)致密储层为例,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及敏感性评价实验等方法,对储层的敏感性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深入剖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子长东区山2段致密储层属于弱速敏—中等偏强速敏、强水敏、弱盐敏—中等偏弱盐敏(临界盐度为12.5~25 g/L),局部存在弱酸敏,整体表现为酸敏改善,无碱敏—弱碱敏.影响储层敏感性的主控因素为黏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和伊利石)的数量类型及形态、碳酸盐胶结物(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类型及分布、孔隙结构的复杂多样性及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结果对研究区钻井液、压裂酸化等工艺的优化配置具有指示意义.

    敏感性主控因素山2段致密储层子长东区鄂尔多斯盆地

    西湖凹陷始新统宝石组优质烃源岩初探

    张年念万延周何新建
    152-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的勘探开发层系主要集中在始新统平湖组和渐新统花港组,随着油气勘探形势的日趋严峻,勘探方向急需加深并向下始新统宝石组拓展.从宝石组沉积环境和古生物特征入手,利用现有资料,对宝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有机质碳同位素等开展综合评价,探索研究区宝石组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和勘探潜力.研究指示YZ-1井区宝石组为局限海沉积环境;宝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可达中等;有机质显微组分以镜质组+惰质组为主,主要为腐殖型(Ⅲ型).族组分的碳同位素分析显示宝石组烃源岩在母质类型方面呈现混源特征;现有宝石组上段烃源岩样品有机质成熟较低,普遍低于0.8%,推测其下段成熟度较高.综合分析认为,西湖凹陷中北部的三个深洼区可能存在宝石组优质烃源岩,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思路.

    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混源烃源岩特征宝石组

    一种厚度属性的构建及在砂体厚度预测中的应用

    薛明星明君夏同星刘传奇...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田开发过程中,在预测砂体厚度时通常基于顶底反射时间厚度,时间厚度属性仅对厚层砂体预测较准确,对于厚度小于1/4波长的薄层砂体预测误差大.本文分析了楔状砂体模型属性曲线特征,提出了联合振幅、时间厚度及频率属性构造与砂体真厚度近似具有线性关系新属性的思路,从而给出了一种厚度预测新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应用实践表明,新方法实现简单、适用性强,显著提升了薄储层的预测精度.

    薄储层厚度预测楔状模型属性构建

    超深断控储集体储层连通性的地震描述方法

    龚伟张文文
    16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育埋藏深度超7 000m的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储集体,储集体内部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成像精度无法分辨和识别储集体内部储层结构.在无井或井之外储集体连通性无法描述的条件下部署井位,导致同一连通单元钻井数量过多,或钻井直接命中主体规模性储集体概率低,增加大型酸压作业导致勘探开发成本增加,制约了超深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储集体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针对现有碳酸盐岩断控储集体储层连通性识别描述方法应用范围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深领域无井区域的碳酸盐岩断控储集体储层连通性地震描述方法.首先应用地震最大似然属性及门槛值,结合属性井震标定或地质规律认识,通过三维雕刻获得断控储集体的空间轮廓.其次在断控储集体空间范围内通过地震均方根速度获取同一海拔深度任意两点的地层压力,比较这两点的压力差从而判断该两点之间储层是否具有连通性.这种利用同一个连通缝洞单元内同一深度地层压力相等原理描述储集体连通性的方法经生产验证是有效适用的,能够为其他地区相似地质目标的储层内部连通性判别提供可实施的技术流程和方法借鉴.

    断控缝洞储集体储层连通性碳酸盐岩顺北油气田塔里木盆地

    压缩感知拓频技术在SHB地区应用

    廖文婷郭廷超许冲潘成磊...
    16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湖凹陷北部SHB地区滩坝砂等隐蔽油气藏较发育,目前地震资料在该类油气藏勘探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满足目前精细刻画砂体的要求.压缩感知地震频带双向拓频技术是一种在压缩感知域通过反射系数反演,实现地震频带有效展宽的创新性技术,基于该技术在SHB地区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反演及砂体识别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上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精度,为后续该技术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

    压缩感知反射系数反演双向拓频技术隐蔽油气藏勘探

    页岩油压裂水平井试井测试方法研究

    陈洪才谌廷姗庄园洪亚飞...
    17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油采用水平井规模压裂开发模式,压裂后井筒周围形成复杂的缝网,流动特征复杂,常规试井方法很难准确描述其流动特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页岩油压裂水平井试井测试方法.通过结合裂缝有效半缝长、缝宽和裂缝间距及压裂后渗透率等相关参数,建立了水平井压裂后试井模型及一套测试方法;通过模拟稳定产能测试、不稳定试井测试及两井干扰测试,研究工作制度和储层参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分析试井曲线,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测试时间.结合苏北盆地的实际投产井生产情况,得到定量化测试产量及测试时间等数据资料,综合评价压裂改造效果和井控动态储量,确定合理工作制度和产能,为页岩油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复杂缝网流动特征测试方法稳定试井

    中渗透油藏化学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于洪敏
    182-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中国石化中渗透油藏化学驱开发效果主要影响因素不明确的问题,选取典型中渗透区块,采用数值模拟手段,以驱油效果和经济指标为目标,开展了油藏地质参数、开发动态参数及驱油体系参数对化学驱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并结合中国石化化学驱现场应用情况,给出了中渗透油藏实施化学驱的相关参数建议.建议优先实施块状油藏化学驱,储量规模150×104 t左右、井组采注井数比介于1.5~2.5之间实施化学驱能取得较好效果;在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需尽早实施化学驱,注入含水时机越早(含水低于90%)、剩余油饱和度越高(剩余油饱和度高于30%),则化学驱效果越好;驱油体系的注入总量、注入方式、注入段塞PV及注入浓度等决定了化学驱的经济有效性,二元复合驱效果要好于聚合物驱,且注入总量控制在1 200 PV•mg/L以内,注入方式以小段塞高浓度高频为主,注入段塞PV数控制在0.5~0.6 PV为宜.

    中渗透化学驱油藏形状含水时机驱油方法影响规律

    特超稠油油藏热化学协同作用研究

    罗宪波
    18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D油田属于典型的特稠油油藏,此类稠油在地层条件下流动性差,常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较差,需要辅助化学增效来改善开发效果.通过一维高温驱替实验装置和高温高压微观驱替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利用室内物模实验研究了蒸汽复合化学增效过程及热复合化学驱增效机理.研究发现:蒸汽复合化学驱能明显提高特稠油采收率,其增产机理体现在利用蒸汽热降黏,化学药剂辅助降低黏度,并通过调堵提高蒸汽利用率,蒸汽复合化学驱较单一蒸汽驱驱油效率提高幅度达到16%,蒸汽复合化学体系中降黏剂能溶解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降黏率达70%,并大幅度降低屈服值改变稠油流变性,降低启动压力,利于特稠油在储层渗流;120℃条件下,蒸汽复合化学增效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0-5 mN/m水平,提高驱油效率;此外,泡沫还能对高渗层进行封堵,提高低渗层驱油效率15%.研究成果为海上特稠油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海上特稠油热复合化学增效机理降黏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