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影像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季刊

1674-4500

xbbjb104@fimmu.com

020-61648176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ImagingCSTPCD
查看更多>>《分子影像学杂志》(ISSN1674-4500;CN44-1630/R),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管理的国家正式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0.75。 现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等收录。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等。本刊不收审稿费,稿件的发表周期在6个月以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吲哚菁绿联合高灵敏荧光影像引导手术系统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

    许华张传强陈雨帆周黛丽...
    28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联合高灵敏荧光影像引导手术系统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20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治疗的腋窝淋巴结阴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91例。根据ICG术中定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前金属导丝定位引导,n=33)和观察组(ICG定位引导,n=58)。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缘是否干净、切缘宽度、肿瘤大小(平均体积),并观察患者术后血清肿瘤指标糖类抗原15-3和癌胚抗原、预后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缘阳性、肿瘤切除体积、手术时间、术后血清糖类抗原15-3和癌胚抗原水平,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切缘≤2 mm数量增多,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联合高灵敏荧光影像引导手术系统可明显减少乳腺癌手术切缘宽度,且患者预后良好。

    吲哚菁绿高灵敏荧光影像引导手术系统乳腺癌保乳术

    超声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同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周煜皓黄丽华文戈
    294-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联合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同侧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21年1~7月137例经病理证实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甲状腺超声二维影像,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65例,非转移组72例。所有患者均淋巴结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在超声影像中手动勾画病变,从处理后的超声图像中导出了纹理特征。然后使用ICC、统计筛选、相关系数筛选以及LASSO方法,最终将LASSO筛选的非0特征作为输入,进行影像特征模型建模。将137例患者的临床有效信息构建与影像特征模型相同的临床特征模型。将影像特征与临床特征相结合,构建联合模型。结果 在影像特征模型中,ExtraTrees模型表现最佳,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和0。836。临床特征的最优模型也是ExtraTrees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和0。701。而联合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好,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和0。854。结论 结合影像特征和临床特征的联合模型对PTC同侧CLNM的预测能力较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一种无创、有效的方法。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影像组学纹理分析

    压缩感知-mDIXON、精准频率反转恢复与短时反转恢复技术在腰椎MR扫描中的应用

    刘鹏牛美晨刘宏
    304-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压缩感知(CS)联合mDIXON技术、精准频率反转恢复(SPAIR)技术与短时反转恢复(STIR)技术在腰椎MR抑制脂肪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9月7日~2024年1月9日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因腰椎疾病行MR检查的60例患者,分别进行CS-mDIXON、SPAIR与STIR技术的矢状位T2WI扫描。由2名医师采用5分制对3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定量对比测量时在L2、L5椎体及L1/2、L5/S1椎间盘4组图像层面正中及相关空气区域放置感兴趣区,分别测量信号强度及噪声强度标准差,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系数值>0。75)。CS-mDIXON技术在多种评价方面的分值均优于SPAIR技术与STIR技术(P<0。05)。在L2、L5椎体层面中,3组技术信号值、噪声值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S-mDIXON的SNR值及CNR值大于SPAIR和STIR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L1/2、L5/S1椎间盘层面中,CS-mDIXON技术的信号强度分别小于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噪声值依次增大,SNR值、CNR值依次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腰椎MR扫描中,CS-mDIXON技术抑制脂肪的效果更好,同时又可减少扫描时间,可以成为腰椎MR抑脂序列扫描中最好的选择。

    腰椎脂肪抑制压缩感知图像质量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不同曝光模式的图像质量对比

    林袁碧徐维敏秦耿耿陈卫国...
    31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X线下不同曝光模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总结不同受检者最佳曝光模式和曝光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2020年5~12月行乳腺X线摄影90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及12例模体(MPW-01体模)的拍摄资料,将其分为受检者组和模体组,分别对比两组在高对比度模式(CNT)、标准模式(STD)和低剂量模式(DOSE)3种曝光模式下的曝光技术参数、平均腺体剂量。由多名不同年资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打分,总结不同受检者的最佳曝光模式和曝光参数。结果 受检者在不同曝光模式下,图像质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其中DOSE模式下的剂量最低,为0。99±0。18 mGy;其次STD模式剂量增加约22。2%,为1。21±0。18 mGy;CNT模式剂量增加约108%,为2。06±0。42 mGy。模体在不同曝光模式下,其中DOSE模式下的剂量最低,约为0。9 mGy;STD模式剂量增加约50%,为1。35±0。01 mGy;CNT模式剂量增加约127%,为2。05±0。01mGy;模体的不同曝光模式对纤样病变和肿物样病变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NT模式下对这两种病变显示最佳,其次是STD模式,最后是DOSE模式。结论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受检者腺体情况,尽可能选择最优化曝光组合,以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重检率和召回率。

    乳腺X线曝光模式剂量图像质量

    人工智能对医师诊断新鲜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李玲郑爽爽柳丽
    315-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软件对放射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在新鲜肋骨骨折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及其应用AI前后的一致性评价,评估应用AI后各级医师诊断新鲜肋骨骨折效能的提高情况。方法 收集因急性胸部外伤行胸部CT扫描病例300例,其中确诊为肋骨骨折的152例病例。将6位医师分为住院医师组和主治医师组两组,3人/组,对随机分配的300例CT图像独立阅片。在间隔为4周的洗脱期后,医师结合AI第2次阅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医师对新鲜肋骨骨折病灶及不同类型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并评价各组应用AI前后的一致性、敏感度、特异度差异。结果 应用AI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对所有新鲜肋骨骨折、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的检出率均高于医师单独阅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医师+AI、主治医师+AI对全部肋骨骨折、不完全性骨折的Kappa值与Phi系数均明显提高,不完全性骨折提高幅度最显著。住院医师+AI、主治医师+AI检出新鲜肋骨骨折敏感度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单独阅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可有效提高不同级别医师对新鲜肋骨骨折的检出效能,并提高不同级别医师之间的一致性、敏感度。

    人工智能新鲜肋骨骨折计算机断层扫描

    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及CT影像特征

    刘曾维陈品儒黎惠如陈华...
    32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及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6例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堪萨斯组)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另选取80例活动性肺结核(结核组)患者,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及CT特征。结果 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胸闷、发热、胸痛。堪萨斯分枝杆菌对常用抗分枝杆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利福平、贝达喹啉1。5%,利福布丁3。0%,乙胺丁醇、氯法齐明4。5%,丙硫异烟胺9。1%,左氧氟沙星12。1%,莫西沙星15。2%,利奈唑胺25。8%,异烟肼、阿米卡星、卷曲霉素95。5%。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阳性率为32。4%(12/37)。主要CT表现为小叶中心结节、空洞、支气管扩张、磨玻璃影、纤维条索影、实变、肺叶容积缩小。堪萨斯组病灶分布范围<3个肺叶的比例高于结核组,而肺叶容积缩小、实变、胸膜炎的比例低于结核组(P<0。05)。堪萨斯组空洞单发、空洞分布于右上肺、最大空洞位于肺外带的比例高于结核组,而最大空洞的壁厚值小于结核组(P<0。05)。结论 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与活动性肺结核的鉴别上具有重要价值。

    堪萨斯分枝杆菌肺部疾病临床特征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在婴儿脐疝的临床价值

    姚亮凤游阿华欧阳鑫张婧...
    327-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婴儿脐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3年8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在临床诊断为脐疝且行MSCT检查的10例脐疝婴儿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0~7月,中位年龄2月,在CT图像上观察脐疝的影像学表现,测量疝环宽度及疝颈比,并追踪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儿均表现为脐部不同程度向前突起,腹壁肌肉中断,其疝出物为充气肠管或脂肪,或两者混合的软组织影;疝环大小为3。1~33。2 mm,中位值14。9 mm,疝颈比为0。18~2。06,中位值1。49。疝环/疝颈比最大的1例患儿行脐疝修补术,其余9例患儿采用保守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MSCT可为评估婴儿脐疝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证据,在脐疝的诊断和治疗选择中具有潜在优势。

    脐疝多层螺旋CT婴儿诊断临床价值

    慢阻肺脑结构与功能的MRI研究进展

    李昆李宁杨建雅张静懿...
    331-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能够累及肺部也可造成全身的不良反应,而肺外效应又可加重其严重程度,其中脑损害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神经医学影像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技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等,不仅能够无创的对机体的形态及结构进行观察检测,还能够提供其功能代谢等微观方面的变化信息。本文现从磁共振多参数成像技术角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特点、可能机制及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广泛成熟的应用于神经科学领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从而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协助临床诊疗和疾病预后转归提供全新的方法和可供参考的重要信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磁共振成像技术脑损伤脑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双能CT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赵子晗陈英敏
    336-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及体检的普及,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甲状腺病变之一,无创的影像学检查对其术前诊断有重要作用。双能CT即利用两种不同能谱的X射线能量进行成像,可为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提供多种不同参数的图像,是常规CT的重要补充。本文对双能CT的基本原理、多参数成像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双能CT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以及双能CT的其他潜在应用价值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未来双能CT在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相关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了思路。

    甲状腺结节双能CT原子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