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影像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季刊

1674-4500

xbbjb104@fimmu.com

020-61648176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ImagingCSTPCD
查看更多>>《分子影像学杂志》(ISSN1674-4500;CN44-1630/R),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管理的国家正式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0.75。 现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等收录。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等。本刊不收审稿费,稿件的发表周期在6个月以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模态超声联合细针穿刺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孙静汪珺莉许导靖强邦红...
    962-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模态超声联合细针穿刺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以术后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为标准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筛选预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构建列线图。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价列线图的校准度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性别、弹性评分、结节边缘、结节最大径、血流分级、A-SD、弹性比Shell/A、穿刺位移为筛选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曲线下面积为0。975(95%CI:0。944~1。000),敏感度为90。01%,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5。39%;列线图=5。885×弹性评分-3。201×性别+0。158×结节边缘+6。718×血流分级+0。37×结节最大径+0。481×A-SD+0。901×穿刺位移-40。165×弹性比-Shell/A。HL检验、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在相同的预测概率下列线图的临床效能最大。结论 构建列线图预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超声甲状腺乳头状癌列线图颈部淋巴结转移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MRI脑白质高信号体积的相关性

    夏娅园刘培培李林慧洪霞...
    967-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及血糖控制情况对MRI脑白质高信号(WMH)体积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22年7月~2023年12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的14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HbA1c<7%,n=66)和未达标组(HbA1c≥7%,n=83),收集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完成的颅脑MRI检查图像及相关血液学检查结果。采用ITK-SNAP软件对患者的WMH进行勾画并得出体积。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WMH体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的HbA1c水平与WMH体积有关;血糖控制不达标组的WMH体积、T2DM病程、高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甘油三酯均高于血糖控制达标组(P<0。05)。校正年龄、性别及其他危险因素之后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T2DM患者中,WMH体积与血糖控制情况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是WMH体积的重要影响因素,血糖控制较差者易获得更高的WMH体积,这为有WMH相关发病风险的个体提供了强化预防策略和监测早期治疗的依据。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磁共振成像脑白质高信号相关性

    子宫肌腺症患者临床症状、阴道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陈雨薇江梦珍黄群婷
    972-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肌腺症患者阴道超声特点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86例子宫肌腺症患者作为子宫肌腺症组,选择同期8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子宫肌瘤组。所有患者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和患者的阴道超声特点,以所有病灶的体积均值作为基准,大于平均值为病灶较大组,小于平均值为病灶较小组。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肌腺症患者和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病灶较大组和病灶较小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结果 子宫肌腺症患者的经阴道超声特点中直接特征为子宫肌囊肿、肌层内岛样高回声声像图、内膜下线状或芽孢样高回声,间接特征为子宫前后壁肌层不对称性增厚、百叶窗样声影、球形子宫、病灶内穿通性血管、结合带不规则或结合带回声中断,内膜与结合带分级不清。子宫肌瘤症患者经阴道超声表现为局限性低回声区,边界清楚,有低回声的假包膜,团块有环状或半环状血流。86例子宫肌腺症患者中有月经量增多35例(40。70%),经期延长42例(48。84%),异常阴道出血31例(36。05%),痛经33例(38。37%),便秘6例(6。98%),尿频4例(4。65%)。其中子宫肌腺症患者病灶较大组57例,病灶较小组29例。病灶较大组的月经增多、经期延长和异常阴道出血症状发生率较病灶较小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肌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检出效果,月经增多、经期延长和异常阴道出血症状和患者的病情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通过结合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指征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诊断,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子宫肌腺症阴道超声临床症状

    虚拟现实技术对全麻手术患儿术前焦虑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杨晓梅孙巧梅李莎莎付旭...
    97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虚拟现实(VR)技术在全麻手术患儿术前焦虑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规范有效地应用VR技术提供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应用VR技术对全麻手术患儿进行术前焦虑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2。0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9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方法相比,VR技术的应用可显著降低患儿术前焦虑,尤其是麻醉诱导时的焦虑水平(MD=-0。79,95%CI:-0。98~-0。61,P<0。01),提高患儿麻醉诱导依从性(RR=0。46,95%CI:0。30~0。70,P<0。01),但对患儿苏醒期躁动水平无明显影响(MD=-0。14,95%CI:-0。64~0。36,P=0。28)。VR技术在是否能影响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行为改变、疼痛水平、生命体征、父母/监护人焦虑水平或满意度、麻醉镇痛药物应用等方面,目前尚无明确结论。结论 应用VR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患儿术前焦虑,尤其是麻醉诱导时的焦虑水平,提升患儿麻醉诱导依从性,保障手术安全进行,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性干预手段。但其是否能减少患儿麻醉及镇痛药物需要、术后行为改变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稳定患儿生命体征,降低患儿疼痛水平,减轻患儿父母/监护人焦虑,提升患儿父母/监护人满意度等仍无定论。

    虚拟现实全麻患儿术前焦虑Meta分析

    RGD在核素显像中对类风湿关节炎评价滑膜新生血管分子显像的研究进展

    闫文荟王雪梅
    984-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滑膜血管翳的形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它引起关节软骨和骨的损伤,并导致关节结构重塑,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在这个过程中,新生血管对于滑膜血管翳的侵袭和破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增强了血管翳的侵袭性并加速了软骨和骨的损伤。新生血管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就开始发挥作用,并贯穿整个疾病进程。新生血管高表达整合素αvβ3,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上具有高度亲合力。利用分子成像技术来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与血管生成相关联分子对于早期检测、评估疾病活动性、选择针对性治疗以及预后评估都具有至关重要意义。本综述将PET和SPECT成像示踪剂根据其靶向αvβ3整合素进行分类,并列举不同类型RGD肽亚基放射性示踪剂与其结合情况,同时比较不同放射性核素标记基于RGD亚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所带来优缺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生血管核素显像

    深度学习在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姚巧丽叶菁菁高翠霞
    990-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较为常见,其评价主要依据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与超声医生的检查技能、临床经验和思考分析能力密切相关。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我国甲状腺结节的术前诊断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医学影像领域,并在甲状腺超声诊断中倍受关注。本文将从甲状腺结节超声图像分割、结节良恶性鉴别、结节组织病理学预测以及颈部淋巴结智能评估等方面来介绍深度学习在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价值,旨在通过对既往相关研究的归纳总结,辅助医师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探讨新的研究方向,以期未来能为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疗决策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参考信息。

    深度学习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人工智能

    乳腺癌乳房水肿MRI研究进展

    侯鑫宇杨婷李军
    997-10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乳腺水肿是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乳腺水肿能反应乳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MRI对水分子敏感,相对于其他成像方式对水肿的显示具有较大优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围绕基于MRI的乳腺癌乳房水肿研究展开综述,总结乳腺水肿发生机制、水肿区域划分方法、临床应用价值等研究现状,提出现阶段研究中存在基于MRI显示的水肿边界欠清、缺乏乳腺水肿生物代谢研究等局限性,并提出了图像减影技术、MRS及影像组学技术解决当前研究局限性的思路,旨在为乳腺水肿临床应用于乳腺肿瘤定性、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等方面提供参考,为乳腺水肿精确定位、研究乳腺水肿生物代谢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乳腺癌乳房水肿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在乳腺癌影像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翟天旭张敏伟李德春
    1003-1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飞速提升,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中大放异彩,拥有自动分析图象能力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医疗领域同样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医疗机构开始重视医疗数据的收集,尤其是大量的医学影像资料的积累。当前对于乳腺疾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3种: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MRI检查。人工智能结合乳腺影像学检查为乳腺癌的诊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本文现从人工智能和乳腺影像数据相结合在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预测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将人工智能更加广泛、成熟地运用于乳腺癌的影像诊疗中,为推动人工智能结合乳腺影像数据实现乳腺癌精准医疗由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转化应用提供思路。

    人工智能乳腺癌乳腺X线摄影超声磁共振

    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钱昕毓柴圣杰葛丽红
    1007-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腋窝淋巴结状态对于肿瘤临床分期、治疗决策及预后等起决定性作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当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的金标准,但其均为有创性检查且存在多种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前无创性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对临床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技术通过高通量地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来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及客观性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诊断、淋巴结转移评估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本文基于数字乳腺X线成像及MRI的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技术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新思路。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磁共振成像乳腺X线成像影像组学深度学习

    靶向肝星状细胞分子成像在肝纤维化评估上的研究进展

    李韩梅余进洪蒋琼冯琳莉...
    1012-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纤维化是一种由多种慢性肝病引起的肝脏病理过程,其特征是肝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肝纤维化早期具有可逆性,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及准确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肝星状细胞作为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核心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针对靶向肝星状细胞的分子成像技术能精准、无创的结合生理、病理代谢分子信息,有利于早期特异性诊断肝纤维化。因此,靶向肝星状细胞分子成像在肝纤维化评估上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目的与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还将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本文将综述近年来靶向肝星状细胞分子成像在肝纤维化上的研究进展,总结针对肝星状细胞各靶点的不同分子探针对肝纤维化诊断、分期的研究情况及应用价值。

    靶向性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生物标志物分子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