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杧果MiCAO基因的克隆及植物超表达载体构建

    熊娟俞凯莉赵志常傅小鹏...
    800-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绿素是植物重要的光合色素之一,其含量影响着植物最终合成的生物量或产量.CAO(Chlorophyllide a oxygenas)是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限速酶之一,主要参与叶绿素b的形成.为探究杧果CAO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杧果'金煌'品种中克隆得到MiCAO基因并对其蛋白序列进行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其植物超表达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基因功能验证.本试验克隆了杧果MiCAO基因,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2 151 bp,开放阅读框为1 608 bp,编码535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表明,MiCAO蛋白与双子叶植物的开心果PvCAO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利用植物瞬时表达技术转化烟草,对MiCAO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显示MiCAO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对MiCAO进行基因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表型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推测MiCAO基因可能不是调控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主效基因,为研究杧果叶绿素生物合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杧果叶绿素酸酯a加氧酶,MiCAO基因克隆载体构建

    HaNAC2转基因烟草响应干旱和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

    伍霞姚正培宗兴风王波...
    807-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析HaNAC2基因介导的梭梭抗逆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酵母杂交技术分析HaNAC2蛋白的激活活性及二聚体的形成,并对HaNAC2转基因烟草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HaNAC2在酵母中不具有转录激活活性,且不能够形成同源二聚体;与非转基因烟草相比,HaNAC2转基因烟草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受到的伤害更小,且干旱胁迫后的根系比野生型发达;转基因烟草根系干旱胁迫后,苯丙素生物合成和碳代谢途径中上调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叶片高温胁迫后苯丙素生物合成和淀粉蔗糖代谢通路中上调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综上所述,HaNAC2蛋白可能通过与其他蛋白互作的形式参与到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进而使植株能够抵御干旱和高温胁迫,研究结果为明确梭梭HaNAC2转录因子的抗逆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NAC转录因子梭梭抗逆性转录组木质素

    不同玉米单倍体诱导系杂交组合F1诱导率的评价

    杨继伟王利锋李晶晶王浩...
    817-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单倍体诱导系是决定玉米单倍体育种效率的重要因子,为了解决目前玉米单倍体诱导系普遍存在诱导率低、植株矮、抗逆性差、花粉量少等问题.本研究以自选系L583为母本测验种,在对前期自选的8个诱导系诱导率评价鉴定的基础上,分别组配了 25个诱导系的杂交组合,并进行诱导率的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诱导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有21个杂交组合的诱导率与低值亲本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1个杂交组合的诱导率表现出正向的超高亲优势.并筛选出5个诱导率9%以上的杂交组合,分别是 ZDHI007×ZDHI008、ZDHI005×ZDHI012、ZDHI008×ZDHI012、ZDHI007×ZDHI012 和 ZDHI005×ZDHI008,并可以用于单倍体规模化隔离诱导.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率杂种优势

    鲜食玉米自交系苗期耐水淹种质筛选及生理特性分析

    张金池关媛秦涛党冬冬...
    823-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鲜食玉米苗期发生涝害能够造成较大幅度减产,通过遗传改良提高鲜食玉米苗期的抗涝性是应对水淹胁迫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241份鲜食玉米自交系为研究材料,以水淹胁迫下苗期自交系株高、植株干重的变化率为评价指标,筛选耐水淹和水淹敏感鲜食玉米自交系各20份.此外,在水淹胁迫下,对筛选品种苗期叶片的光合指标、胁迫相关生理指标及耐水淹相关标记基因ZmP4H4、Sicyp51、ZmbRI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光合指标、水淹敏感自交系与耐水淹自交系存在显著差异.耐水淹自交系处理与对照的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P=0.360 3),但过氧化氢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45 6),脯氨酸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6).水淹敏感自交系处理与对照的丙二醛(P=0.047 9)和脯氨酸含量(P=0.036)存在显著差异,过氧化氢(P=6.63E-06)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耐水淹自交系处理与对照之间耐涝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较明显,而水淹敏感自交系处理与对照之间耐涝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对于玉米耐水淹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鲜食玉米苗期耐水淹胁迫光合指标生理指标耐涝标记基因

    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的全国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分析

    苗建利邓丽郭敏杰殷君华...
    83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准确地评价花生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提高育种效率.采用双标图对2012-2013年中国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中的6个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开192'和'圣濮花1号'属于高产稳产品种,'郑农花13号'稳产性强;从品种综合分析来看,'开192'是相对较为理想的品种;16个参试地点可分为Ⅳ个生态扇形区域,'开192'在第Ⅰ扇区,'圣濮花1号'和'漯花6号'在第Ⅲ扇区适应性较好;从试点环境代表性和对品种鉴别力分析,较理想的试点为河南郑州.'开192'是兼具丰产、稳产和广适性的理想花生品种,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花生产区种植.

    花生GGE双标图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参薯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梅朋飞吴晓龙庄赛伟王颖...
    840-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参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浓度及悬浮细胞培养条件,以3种基因型参薯(Dioscorea alata)组培苗的腋芽茎段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来探究不同浓度组合的6-BA、NAA和毒莠定(picloram,PIC)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为了初步建立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培养体系,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初始悬浮细胞接种量、蔗糖浓度、摇床转速、酪蛋白浓度和光照时间对其细胞生物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g/L 6-BA+1.0 mg/L NAA+0.5 mg/L PIC激素浓度组合下,参薯Da70号组培苗(Da70)的愈伤诱导率为90%,愈伤状态较好,不同激素对愈伤诱导率的影响分别为NAA>PIC>6-BA.在单因素悬浮细胞培养实验中,10 mL的初始悬浮细胞接种量、10 g/L的蔗糖浓度、100 r/min的摇床转速、50 mg/L的酪蛋白浓度和0 h光照有利于细胞生物量的增加.参薯悬浮细胞生长总体上呈现"S"型,且在第18天时,鲜重为0.159 3 g,干重为0.042 3 g,细胞活力OD值为0.485 0,达到峰值.本研究为后续原生质体的分离以及功能基因的亚细胞定位提供依据.

    参薯组培苗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培养条件

    八棱海棠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雷富臣封明军豆静王新建...
    849-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高效的八棱海棠胚再生体系,本研究检测和分析了八棱海棠种子消毒处理、胚诱导、组培苗增殖、生根以及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优的消毒处理剂为,剥除种皮前:75%乙醇/30s+10%NaClO2/10 min,剥除种皮后:10%NaClO2/1 min,可将种子的污染率降至0,且发芽率最高为93%;组培苗最优增殖培养基配比为MS+2.0 mg/L 6-BA+0.1 mg/L NAA,增殖系数为4.11,苗高为2.57 cm;组培苗最适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0.7 mg/L IBA+0.5 mg/LNAA,组培苗经培养后其生根率达到100%,平均根长为7.97 cm,主根数为8.33,根系表面积为54.71 cm2,根尖数为572.27,平均株高3.42 cm;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配比为 MS+0.1 mg/L TDZ+1.0 mg/L NAA 和 MS+2.5 mg/L 2,4-D,诱导率为 94.70%和 91.33%.本研究结果为八棱海棠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

    八棱海棠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4株甘蔗固氮菌株活化土壤养分及影响土壤酶活的分析

    谢显秋张瑞楠韦江璐黄毓燕...
    859-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4株固氮菌 DX120E(Klebsiella variicola)、CA1(Bacillus mycoides)、WZS021(Streptomyces char-treusi)、CN11(Pseudomonas mosselii)进行单一和组合处理土壤后测定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水解氮、有效磷、无机磷、速效钾、缓效钾及有机酸含量,用隶属函数法分析获得较优组合后回接至两个甘蔗品种(B8,ROC22),测定不同接菌时间后甘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以探讨接种菌株对甘蔗土壤主要养分及土壤酶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菌株处理后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及有机酸含量均上升,无机磷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与有效磷含量正相关,与无机磷含量负相关.分析得到3个较优处理DX120E、CN11+DX120E和CA1+DX120E+WZS021.(2)将3个处理及PAL5回接甘蔗后发现,处理后同一时期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普遍上升.处理90d后,3个土壤酶活性均显著提高.(3)几个固氮菌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可能是不同菌株分泌有机酸的作用.菌株组合CA1+DX120E+WZS021对种植甘蔗后土壤的活化作用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可能是3个菌株在种植甘蔗的土壤中存在拮抗作用.本研究旨在为改善蔗地质量、助力菌剂开发和化肥减量增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甘蔗固氮菌土壤养分活化作用有机酸

    42份海南咖啡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分析

    何安乐黄丽芳胡丽松庞永青...
    871-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中国优质咖啡资源缺少的问题,本研究以海南42份咖啡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超声超离法、杜马斯定氮仪燃烧法和UPLC法测定11个品质性状的含量,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层次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1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42%~29.63%,4-阿魏酰奎宁酸(29.63%)最大,蛋白质(7.42%)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27~2.05,最高的是蛋白质和葫芦巴碱(2.05),最低的是异绿原酸B(1.27),遗传多样性丰富.42份资源间品质性状存在相关性,脂肪与咖啡因和异绿原酸A呈显著负相关(P<0.05),咖啡因与7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P<0.001),7个绿原酸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达75.32%.综合表现排名前5的特异性种质分别为32号(5.63)、16号(2.94)、30号(1.10)、6号(0.80)和10号(0.74).层次聚类分析中42份种质聚成4个类群,32号种质独占一类.42份咖啡种质资源品质存在差异,在选育种的时候需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结合不同种质的优异性状,从而得到优异的咖啡种质资源.可优先选择综合排名靠前的咖啡种质作为选育和改良的基础材料.本研究对42份咖啡种质资源的11个品质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筛选特异的种质资源,为咖啡选育种提供试验材料,也为咖啡鉴定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咖啡品质性状咖啡因绿原酸

    基因型与环境对胡麻产量和脂肪酸的影响

    党照王利民齐燕妮李闻娟...
    881-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胡麻新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以及各试验点的辨别力进行客观评价,本研究以参加2009-2010年甘肃省胡麻区域试验的品种为材料,通过AMMI模型对其产量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年份和环境对产量影响较大,其次是基因型.G14品种的稳定性表现最好,G10的品种稳定性最差.结合产量结果来看,G7、G2和G1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都很好,比较适宜推广.P6对品种产量鉴别能力最强,P8对品种鉴别能力最差.从品质分析结果来看,基因型和环境作用对含油率和亚油酸含量的影响较大;亚麻酸、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受年份、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硬脂酸受基因型的影响较大.其中G2的含油率和棕榈酸含量最稳定;G8的亚油酸含量最稳定,G10的亚麻酸含量最稳定.从试验点的Di值来看,P5的含油率和油酸含量最稳定;P6的亚麻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最不稳定.本研究为胡麻品种选择及试验点的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胡麻产量品质AMMI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