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变异分析及选择初探

    赵林峰高建亮李有清
    892-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初步选育出生长性状优良的杉木无性系资源,以永州市金洞林场21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无性系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5~21年生时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8.45%~13.95%、9.28%~14.26%、22.83%~32.62%;不同林龄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和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无性系生长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且都表现出胸径与材积的相关系数大于树高与材积的相关系数;以胸径为指标选择出4个优良无性系,入选率为6.15%,与对照相比,胸径、树高分别增长24.18%、20.19%;与林分总体相比,胸径、树高分别增长23.94%、20.86%.研究表明21年生选育可靠,选育出来的优良无性系造林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考虑作为优良无性系在永州山区进行推广.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无性系变异相关系数

    偏凸山羊草染色体的GISH和FISH核型分析

    杨志芬陆叶王亚熊兴伟...
    899-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偏凸山羊草染色体的组成及特点,本试验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其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其应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奠定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GISH分析可以将偏凸山羊草的D、N两个染色体组清晰区分,发现D、N组染色体之间发生易位的2对染色体.偏凸山羊草染色体上Oligo-pAsl-2红色信号强且丰富,大多数信号分布于染色体端部.N组染色体上Oligo-pSc1 19.2-1绿色信号多于D组染色体.(GAA)7红色信号强且丰富,主要分布于染色体着丝点附近;N组染色体上的(GAA)7信号明显强于D组染色体,多呈现较大面积的团状信号.根据偏凸山羊草的FISH核型,发现2对易位染色体分别是T5NL·3DL和T5NS·3DS.该偏凸山羊草与前人报道的偏凸山羊草、普通小麦的D组染色体的FISH核型较为一致,但它们的N组染色体差别较大.本试验与前人所报道偏凸山羊草染色体的FISH核型及易位染色体存在差异,因此该材料可能是一种偏凸山羊草新种质.本研究结果将为培育含有偏凸山羊草染色体或其片段的小麦新种质及拓宽小麦遗传背景提供参考.

    偏凸山羊草GISHFISH核型易位染色体

    植物纹样的导论:从生物形态学到跨学科的应用探索

    范伟伟
    905-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纹样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美妙现象,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形态学知识和跨学科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从生物形态学的角度对植物纹样进行了详细解析,探讨了其形成的生物机制、遗传背景以及生态学意义.同时,也进一步探索了植物纹样在艺术、科技和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植物纹样的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揭示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未来科技和文化发展的潜在影响.

    植物纹样生物形态学跨学科应用生态学意义科技创新

    自然中的艺术与科学:植物纹样的起源、属性及其广泛应用

    白瑰伟周国宝
    910-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纹样,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独特现象,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融合了深奥的科学原理.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植物纹样的起源,揭示其背后的生物形态学、数学、物理和化学属性,并进一步探索了其在艺术、设计、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发现,植物纹样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还揭示了自然界中的许多基本规律和原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植物纹样的研究与应用将为我们打开更多的创新和探索的大门.

    植物纹样生物形态学科学与艺术自然美学跨学科应用

    植物纹样的自然属性与视觉感知的关联探析

    黄芳
    916-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纹样,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独特美学表现,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研究.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植物纹样的自然属性,如色彩、形态和纹理等,与人类的视觉感知之间的紧密关联.系统介绍了植物纹样在自然中的多样性及其对视觉的基本影响.随后,结合生物学、心理学和艺术学等多学科视角,分析了人类如何识别、解读和感知这些纹样,以及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这些感知的差异性.进一步探讨了现代技术,如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等,如何为我们提供全新的植物纹样体验和感知方式.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纹样与视觉感知之间的关联,更为艺术设计、建筑和景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应用价值.

    植物纹样视觉感知文化差异数字化技术多学科视角

    植物纹样在现代生态建筑中的应用:建筑的绿色融合

    曾凡忠
    922-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生态可持续性问题的日益凸显,现代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实践变得尤为关键.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植物纹样在现代生态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其对于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的重要性.本研究简要概述植物纹样的定义和起源,深入分析了其在生态建筑中的多种应用方式,包括模仿植物的形态和功能来优化建筑的能效和舒适度,以及利用植物纹样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审美效果,并进一步详细探讨了植物纹样在现代生态建筑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这种融合对于推动建筑业走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的重要性.最后本研究展望了植物纹样与生态建筑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期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植物纹样生态建筑绿色融合建筑设计可持续性

    植物纹样在视觉艺术中的角色探析:从生物形态学到艺术设计

    龚雯莉
    928-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生物形态学为出发点,探讨了植物纹样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及其价值.系统解读了植物纹样的来源与特性,揭示了生物形态学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机制.通过对比和分析,突显了植物纹样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其为艺术创作带来的自然韵律和情感深度.本研究还探讨了生物形态学与视觉艺术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期望能为两个领域的交叉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纹样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资源,其背后的生物机制也为视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新灵感.

    生物形态学植物纹样视觉艺术艺术设计跨学科研究

    植物纹样在智能植物园设计中的应用:走进数字自然

    成烁刘亮
    934-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植物纹样在智能植物园设计中的应用,揭示其如何将传统植物园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通过研究,发现植物纹样可以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结合,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和沉浸式的参观体验.此外,这种融合还有助于进行生态教育和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意识.总体上,植物纹样与智能技术的结合不仅优化了植物园的功能,还为其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植物纹样智能植物园数字技术沉浸体验生态教育

    植物纹样在蓝染中的表达:从纹理到情感的传达

    郭海燕
    939-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详细探讨了植物纹样在蓝染中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这种特殊的技艺手段,将纹样中的自然属性与情感进行有效的传达.通过回溯了植物纹样与蓝染的历史渊源,探析了两者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相互影响.深入分析了蓝染如何准确地捕捉和再现植物纹样中的细节和特点,以及这种传统染色技术如何与现代审美和设计理念结合,为人们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风韵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本研究还深入讨论了植物纹样与蓝染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前景和价值,为相关的研究者和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启示.

    植物纹样蓝染情感传达传统技艺现代审美

    植物纹样在都市公共场所的应用与影响:城市绿洲

    蒋建武
    945-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植物纹样在都市公共场所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植物纹样,作为一种自然美学的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都市公共场所的视觉体验,还提高了其生态价值.通过对植物纹样的合理选择和应用,可以有效地调节公共场所的微气候,提高空气质量,促进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为市民创造了健康、舒适和富有文化内涵的休闲空间.本研究还从技术、设计和规划的角度,对未来都市公共场所的植物纹样应用提出了建议.

    植物纹样生态价值自然美学都市公共场所城市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