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亚热带农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亚热带农业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
亚热带农业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

陈如凯

季刊

1673-0925

agwin@126.com cane@fjau.edu.cn

0591-83789300

350002

福州金山福建农林大学

亚热带农业研究/Journal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亚热带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有关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大田作物、果树、茶叶、蔬菜、食用菌、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特种植物、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灌溉、水利、土壤、肥料、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生物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棚栽与瓶栽金线莲的广靶代谢组学比较

    邱道寿罗永坚郑武林李莉...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索瓶栽和棚栽金线莲主要代谢产物的差异,为鉴别不同栽培方式的金线莲产品提供依据。[方法]以金线莲主栽品种'红霞'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MS/MS分析技术对比了组培瓶苗驯化6月龄(瓶栽)与大棚栽培6月龄(棚栽)的金线莲全草干品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了标识代谢物筛选和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棚栽和瓶栽金线莲平均株高分别为11。37、9。90 cm,叶片数分别为8。75、5。75片,单株干质量分别为0。43、0。23 g,棚栽均极显著高于瓶栽;瓶栽和棚栽金线莲苷含量分别为138。75、144。75 g·kg-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9。75、133。13 g·kg-1,棚栽略高于瓶栽,但两者差异不显著。(2)在两种干品中共检测到880种代谢物,从中筛选到差异代谢物89种,其中棚栽有55种上调表达、34种下调表达。含量较高的标识代谢物中,棚栽金线莲有22种,主要为黄酮醇、酚酸类和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等化合物;瓶栽有10种,主要为酚酸类、生物碱和游离脂肪酸等化合物。(3)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89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分布在48条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的有硫胺代谢,VB6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生物素代谢,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嘌呤代谢,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氰基氨基酸代谢,醚脂代谢,叶酸生物合成等途径。[结论]仅检测金线莲苷和蛋白质含量,无法区分瓶栽和棚栽金线莲产品。在差异代谢谱中,二者各有上下调表达,差异代谢物数量和含量都以棚栽金线莲具有显著优势,可为两种栽培品的鉴别提供依据。此外,在标识性代谢物中,金线莲的有效成分黄酮类、酚酸类等,也以棚栽具有显著优势,可为金线莲高质量栽培提供参考。

    金线莲大棚栽培驯化瓶苗代谢组学标识代谢物

    二倍体紫苏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王茹罗永坚邱道寿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注释和组装二倍体紫苏线粒体基因组,旨在丰富其组学数据,为紫苏的种质鉴评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llumina和PacBio数据的组合,对二倍体紫苏的整个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注释和组装。[结果]组装得到的二倍体紫苏线粒体基因组长301 156 bp,具有典型的环状结构。基因组的GC含量为45。23%,共鉴定出59个独特基因,包括37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20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其中8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有18个内含子。二倍体紫苏线粒体基因组的密码子显示出明显的A/T偏好。检测到180个分散重复序列、78个简单序列重复和6个串联重复序列。此外,70个序列片段(12 680 bp)已从叶绿体转移到线粒体基因组,占整个线粒体基因组的4。23%。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在唇形科植物中,二倍体紫苏与丹参和Platostoma chinense最为密切相关。种间Ka/Ks比较表明,28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Ka/Ks<1。[结论]本研究充实了二倍体紫苏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可为其种质资源鉴评、新品种选育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倍体紫苏序列特征系统发育分析RSCURNA编辑线粒体

    PEG胁迫下不同抗旱性油菜品种的生理特性及其响应机制

    黄加煌孟奕岙宋雪蕊郭春林...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干旱胁迫下4个不同抗旱性油菜品种的生理指标,为进一步阐明油菜抗旱性生理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4个不同抗旱性油菜品种为试材,使用质量分数为5%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以等量蒸馏水为对照(CK)。通过培养皿试验,分析了 PEG干旱胁迫对油菜幼苗生长发育、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PEG胁迫抑制了油菜的生长发育。与CK相比,强抗旱性油菜品种(青杂4号、浙油杂1号)发芽率、发芽势变化不明显,而弱抗旱性油菜品种(新游25、农家自用22号)的发芽率、发芽势则明显降低。强抗旱性油菜品种的SOD、POD、CAT、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弱抗旱性品种;H2O2、O2-、MDA含量以及电导率显著低于弱抗旱性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则显著高于弱抗旱性品种。[结论]PEG胁迫下,强抗旱性油菜品种的抗氧化系统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更强,正向激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更高,这一生理机制提高了油菜幼苗的抗旱能力。

    油菜种子萌发干旱胁迫抗氧化酶活性

    修枝强度对樟树幼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新亮张月婷郑永杰符潮...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樟树幼林生长和光合特性对修枝强度的响应,为樟树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5年生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修去1/4、1/3和1/2树高以下的分枝(T1~T3处理)3个强度,以不修枝为对照(CK),比较不同修枝强度对材用樟树生长、伤口愈合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修枝后第1年,樟树的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受到抑制,表现出随修枝强度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修枝后第2年,各处理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量均有所提升,且T2处理单株材积增长量显著高于CK。修枝2 a后,各处理间胸径总增长量差异不显著,但T1~T3处理的树高总增长量显著高于CK;T2处理的树高和单株材积总增长量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调查时期樟树的修枝伤口愈合率均随修枝强度和伤口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升高,伤口完全愈合率则随伤口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升高。T1、T2处理可显著提高樟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瞬时羧化效率(CE)。[结论]修去1/3树高以下的分枝(T2处理)为樟树幼林适宜的修枝强度,既不影响樟树正常生长,又能促进优良树体的建成。

    樟树修枝强度生长伤口愈合光合特性

    阔叶混交林与杉木萌芽林的净生产力及水源涵养能力比较

    叶维忠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福建省泉州市山美水库库区9年生阔叶混交林及杉木萌芽林的净生产力和水源涵养功能,为其水源涵养林的改造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标准样地,调查山美水库库区9年生闽粤栲×台湾相思×火力楠阔叶混交林及杉木萌芽林林分生长量、生物量及年净生产力,并测定生态系统各组分水源涵养能力。[结果]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年净生产力以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最大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别比杉木萌芽林显著提高22。44%、14。73%、18。01%、18。21%和17。45%。阔叶混交林的土壤持水指标优于杉木萌芽林,其中0~40 cm 土层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别比杉木萌芽林显著提高17。21%和19。85%。阔叶混交林林分最大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别比杉木萌芽林显著提高17。23%和19。80%。[结论]闽粤栲×台湾相思×火力楠阔叶混交林可有效提升林分净生产力和水源涵养功能,该混交模式可在水源涵养林改造提升工程中推广应用。

    山美水库阔叶混交林杉木萌芽林生物量水源涵养功能

    圆齿野鸦椿SPL全基因组的鉴定及表达

    孙维红卢玉刘钰园陈志峰...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SPL家族成员的组成及在花和果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生物信息方法系统鉴定和分析圆齿野鸦椿EjSPLs基因家族。[结果](1)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26个具有SBP保守结构域的EjSPLs基因,非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并有13对基因发生了片段复制。(2)顺式元件分析表明,EjSPLs基因受光、植物激素的调控。(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EjSPLs可分为8个亚家族,同一亚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4)表达模式分析表明,EjSPLs基因存在组织特异性,但同一亚家族大部分成员的表达模式相似;此外,20个EjSPLs基因主要在花器官或果中表达,其中7个仅在果的绿果期、变色期、红果期表达。[结论]本研究结果提供了圆齿野鸦椿SPL基因家族的全面信息,揭示了EjSPL在其花和果中的表达模式,为阐明EjSPLs基因的生物学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圆齿野鸦椿SPL基因家族表达模式

    芦苇根—土复合体抗剪性能与水陆交错带土壤质地的关系

    镡雨欣李林鑫梁静吴少阳...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湿地水陆交错带土壤质地对芦苇根—土复合体抗剪性能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自然生长在闽江湿地水陆交错带不同质地土壤上的芦苇种群根系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芦苇根系的分布、形态及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差异。结合土壤物理性质,采用灰色关联法与相关性分析对影响芦苇根—土复合体抗剪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水陆交错带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明显,对芦苇根系的分布与形态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2)水陆交错带不同质地土壤同一土层深度下,砂壤土与壤土黏聚力显著大于砂土(P<0。05),内摩擦角在不同质地土壤中差异不显著(P>0。05)。(3)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发现,毛管孔隙度是影响芦苇根—土复合体黏聚力的最主要因素,灰色关联度为0。878;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芦苇根—土复合体内摩擦角的最主要因素,灰色关联度为0。921。(4)湿地水陆交错带砂壤土中芦苇根—土复合体抗剪性能最好,砂土中其抗剪性能最差。[结论]不同质地土壤中,芦苇根—土复合体抗剪性能差异明显。相较于砂土和壤土,密度小、含水量高和孔隙度大的砂壤土中芦苇根—土复合体抗剪性能最好。

    芦苇水陆交错带根系抗剪强度固土能力土壤质地

    盐胁迫对3种灌木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晓玲杨洁陈维峰刘芳...
    13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3种灌木植物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特性,以期筛选出适宜滨海盐土生长的植物,为滨海沙地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根系盐胁迫和叶片盐胁迫下栀子花、虎刺梅、五色梅的生长状态和叶片生理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3种供试植物的耐盐性。其中,根系盐胁迫分别设置0(CK)和0。1%、0。2%、0。3%(海盐与栽培基质质量比)4个盐浓度梯度;叶片盐胁迫分别设置0(CK)和0。2%、0。3%(海盐与蒸馏水质量比)3个盐浓度梯度。[结果]盐胁迫处理后3种供试植物的生长均受到抑制。根系盐胁迫下,0。2%盐浓度处理后第14天,栀子花叶片相对含水量高于CK;0。1%、0。2%盐浓度处理后第28天,栀子花和虎刺梅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高于CK。叶片盐胁迫下,0。2%盐浓度处理后第14、第28天,栀子花叶片相对含水量高于CK;0。3%盐浓度处理后第28天,栀子花叶片相对含水量高于CK。根系0。1%、0。2%、0。3%盐浓度处理后,栀子花MDA含量较CK增幅较小,其P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CK;叶片0。2%、0。3%盐浓度处理后,虎刺梅MDA含量较CK增幅较小,其POD活性显著高于CK;叶片0。3%盐浓度处理后,虎刺梅CAT活性高于CK。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系盐胁迫下,3种供试植物耐盐性强弱依次为:栀子花>五色梅>虎刺梅;叶片盐胁迫下,耐盐性强弱依次为:虎刺梅>栀子花>五色梅。[结论]根系盐胁迫下,栀子花的耐盐性最强;叶片盐胁迫下,虎刺梅的耐盐性最强。该结果可为在盐碱地上种植灌木类植物提供依据。

    盐胁迫灌木植物酶活性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