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论坛
高教论坛

曹方

月刊

1671-9719

gjlt@vip.163.com

0771-5318141

530022

广西省南宁市教育路3号

高教论坛/Journal Higher Education ForumCHSSCD
查看更多>>教育类刊物。以高教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的学术性论文为主,着重发表高教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同时密切结合高教战线各个时期重大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镜像理论的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建构路径探析

    李娜
    1-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从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出发,基于镜像理论探究如何构建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揭示了镜像理论下的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的建构逻辑,阐释了通过构建多重课程思政教育"他者"嵌套的传播网络构建学生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的路径,即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专业特点,突破教师单一选材界限,调动学生成为挖掘"思政吸引物(他者)"的主体;赋予学生话语权,培养并挖掘意见领袖,构建由"师-生"和"生-生"初级群体构成的多元"他者"传播网络;规范考评体系,使之成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他者",与考评挂钩调动学生主动性;创造岗位实践并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促进思想认识的强化与确证.

    镜像理论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思路探析

    王恩界梁微耿葵花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通过总结课程思政的理论逻辑、教育理念与实践路径,分析当前进一步发展的困境,提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思路:提炼"事-理-德-人"教学主线,发挥党建与课程建设的双轮驱动作用,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三全覆盖体系,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四种模式,为其提供学校层面的制度保障.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整体思路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探究

    阳承喜
    9-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的发展与应用,推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发展创新.当前,数字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数字教育素养的不协调、数字教育方法传统与创新的不平衡、数字教育实践的不完善等困境仍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准确把握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泛在化、应用生态化、平台智能化、教育个性化的新特点,是突破现有困境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高校和高校教师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努力,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强化交流互动;突破思维惯性,提高数字素养;创新教育思路,合理平衡传统与创新;丰富实践参与,强化自我能动性.在促进教育生态良好发展的同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数字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实效性

    高校人工智能教学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前沿

    葛堃徐海峰刘晓媛
    13-1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数据库,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方法,梳理了2013-2023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人工智能教学研究脉络,对高校人工智能教学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既有研究多聚焦人工智能教学的关键技术、应用形态、基础理论和师生素养,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教学新生态构建和可信人工智能研究等将成为理论界和教育界关注的新焦点.

    人工智能AI教学可视化分析CiteSpace高校

    高校慕课强师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黄孙庆覃慧玲洪卫平覃伟荣...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慕课是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通过慕课平台及其优质资源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极为重要.高校慕课强师主要实施"三个一"行动计划,即每位高校教师每学期至少自主选学一门所属或所教专业的慕课,建设一门在线课程或利用一门慕课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了解一门由知名专家学者主持的慕课并了解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经验,通过慕课自主学习、线下研修和专家直播等路径来践行.

    高校慕课强师教师专业发展价值意蕴

    调查研究: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载体——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江莉
    25-3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而言,用好调查研究"五字诀"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开展调查,研究学生、课程和教学效果,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以及践行思政课知行合一内在需求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载体.

    调查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刘国普白思颖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之间存在高度契合性,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能够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多"起来、促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新"起来、助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效"强"起来.探索从增强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重要性的认同、提升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系统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素养能力、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生动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多样性、完善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长效机制等维度提升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价值意蕴实践进路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施

    刘云吴桐王萱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中,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全程育人的指示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文章强调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探讨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资源利用与公平等主题,旨在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复杂性和紧迫性.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调查项目等方式,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进而使他们成为新时代负责任的环境保护者和生态文明的推动者.本文证明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并展望了该课程将如何继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课程思政生态环境教育教学策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飞行器设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史志富董彦非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行器设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地方普通本科航空院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更好地培养出能够适应企业复合型岗位需求,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设计工程师,提出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理论和模型定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培养体系.并结合飞行器设计岗位能力需求,以毕业即可基本胜任岗位能力需求为培养目标,给出了具体的培养方案和策略,有益地探索了满足社会用人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飞行器设计岗位胜任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法教学研究

    张霞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培养可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针对经济法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衔接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资源更新滞后等问题,教学改革应当进一步优化经济法教育目标、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规律的关联性.经济法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遵循观念认同→行为准则→理想信念的教育路径,通过案例教学、辩论研讨、角色模拟等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法教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