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李江

双月刊

1008-9764

xuebao@gdrtvu.edu.cn

020-83497714

510091

广东省广州市下塘西路1号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深化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实践及各学科领域学术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促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加强系统内外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以“程教育求岭南特色,学术研究索百家之言”为办刊追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拓拔昇墓志》之"王壁"

    李利芳
    70-7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拓跋昇墓志》,整理者所作释文基本准确,但是在目前较有影响的三个版本中,有一地名却分别被记录为"王壁""王璧""玉璧"。文章依据墓志拓片,结合文字学、历史学等知识对这三种不同的词形进行了探讨,发现"王"实为"玉"的俗字,该地本是因"形似玉璧"而得名,应记录为"玉璧",但是在史籍中被误传为"玉壁"。通过研究,以期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该墓志提供参考,为当地乡土文化建设和国家标准化定名提供一定的历史依据。

    《拓跋昇墓志》王壁王璧玉璧得名理据

    空间维度下的苏轼诗词研究

    陈丹丹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真实存在的空间及作者想象的地理和物理空间出发,可以还原生活场景及体察诗人的思想及情感。从空间维度出发,能够考究特定空间的事物对苏轼内心的触动,以及苏轼在特定空间书写中所表达出的思想及情感。苏轼对贬谪地山川风物的书写,体现了他的情感指向;对老百姓的爱与怜悯,是苏轼情感的底色;对弟弟苏辙、亡妻王弗等亲人的爱体现了苏轼的情感浓度。

    苏轼诗词空间维度生活场景情感底色

    21世纪以来国际教育惩戒研究:进展、热点及走向

    毕进杰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教育惩戒领域的国际文献进行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关于教育惩戒的研究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视野;美国是国际教育惩戒研究领域的主要力量;国际研究者主要关注教育惩戒主体认知及影响、学生违纪行为及发生机制、错误行为的纠正及干预、惩戒差异失衡及化解、惩戒法治及政策成效等热点话题。未来教育惩戒的研究立足点应由局部视域转向全方位视域,研究着眼点应由宏观层面转向微观层面,研究关注点应由行为矫正转向伦理反思。

    教育惩戒研究热点未来走向知识图谱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乐有树吴立华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平台。本文分析了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为例,总结其功能定位、建设思路、具体做法和建设成效。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了产学研合作,这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它高职院校开展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高职院校

    湛江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的游客感知与补偿意愿研究

    王强张育芬陈惠玲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湛江积极打造"红树林之城",并探索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等多重背景下的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然而现有研究对游客感知与补偿视角下的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关注仍存在着不足。本研究以湛江红树林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基于游客主体视角获取489份问卷样本,以此分析湛江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的游客感知评价状况,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一步探讨生态产品价值感知的游客补偿意愿及其影响关系,研究发现:(1)湛江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的游客总体感知度相对较低,不同类型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感知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调节类、文化类、供给类;(2)游客生态补偿意愿相对较强,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和游玩次数对补偿意愿存在显著影响,性别与来源地则无显著影响;(3)文化类生态产品价值感知、地方依恋情感对游客补偿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调节类、供给类生态产品价值感知、积极心理情绪则对游客补偿意愿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

    湛江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感知补偿意愿

    我国社会应急力量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

    朱海伦黄刘文静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应急力量已经成为国家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中的一支辅助力量。"十四五"期间,如何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发展是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方法,对我国社会应急力量早期研究的历史进程和主要主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最近五年的研究所形成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主题归类;对国内现有社会应急力量三种主要建设模式的特点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我国社会应急力量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社会应急力量建设模式现状分析发展思考

    2023年我校学报88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引

    112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