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1005-1422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Journal Guangdo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1页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

    温文妮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理论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思想,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向度提供理论支撑.基于人的本质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关注"现实的人",并且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从人的自然性功能、人的个体性功能、人的劳动实践能力三方面,探索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人文向度问题,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这将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支持.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中国共产党开展劳动教育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

    许楠楠
    9-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美好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探索下,劳动教育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具体表现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劳动教育服务于民主革命,鼓励人民参与生产、投身艰苦实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劳动教育侧重于加强思想引领工作,鼓舞广大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劳动教育着力于多层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全体人民的劳动精神传承.经过100年的劳动教育实践,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发挥党的组织领导力、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坚持劳动理论不断创新、坚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坚持劳动精神传承.

    劳动教育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经验

    百年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刘芳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1921年到2021年,秉持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了百年精神谱系,这是不断传承接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初心和使命的印证,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动力,百年精神谱系中传递出的大历史观、理想信念、知行合一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价值,要通过积极宣传,融入教学,开展实践等多种形式,做好百年精神谱系的传播,推动百年精神入脑入心.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思想政治工作

    立德树人视角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

    袁花平
    21-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化建设,当前民办高校正在不断通过具体的实践探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实现的本质要求是体系化,加强体制建设,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体系化建设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与改进、创新与发展的着力点.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应有的理想样态是工作做到全程贯穿、力量做到有效联结、主体做到广泛激活、对象做到全面覆盖、要素做到深度融入.建设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化的实践路径选择,切实强化民办高校党委领导统筹,推进"大思政"理念深入人心,完善制度保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动力的内外协同.

    立德树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样态实践路径

    全域思政:内涵、价值与实践

    谢思源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全域思政新模式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更新升级与系统整体优化.首先,全域思政是立足于高校的一种立体化育人新模式,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其次,全域思政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向成长、助力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助推地域的发展与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最后,全域思政由理论构想转为落地实践,一是要构筑协同育人新格局,二是要构建人人受教新局面,三是要深度挖掘域内新资源,四是要灵活运用多种新手段.

    全域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

    论网络文化作品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陈翠苗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结合"大思政"格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充分发挥"网上共青团"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高校共青团政务平台在大学生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却存在平台缺乏整体规划、内容缺乏多样设计、形式缺乏创新、保障机制缺乏完善等问题.高校共青团培育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一是在内容上深化思想内涵,提高作品深度;二是在形式上拓宽表达方式,提高作品温度;三是在制度上优化评价方式,提高作品的专业度,以精准式、沉浸式、矩阵式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网络文化作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共青团青年团员意识形态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的策略探析

    何婷曾进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就是要把价值观引导巧妙地融入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之中,善于从看似"冷酷"的专业课中发掘温情元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上的浸润.因此,为实现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目的,专业课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第一,在课程思政中要牢牢把握价值塑造的目标方向.第二,在课程思政中要善于运用课堂创新的方式方法.第三,在课程思政中要灵活深挖教学素材的思政元素.

    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策略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

    郭亮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整合发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思想,做到以生为本,突出重点,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和教育管理;规范落实,精准施策,落实学生资助育人的教育目标;面向全体,注重预防,夯实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和内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做好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思想政治教育资助育人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

    中国特色文学教育育德导向的路径构建

    郑广峰韦莉莉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教育具有提高学生思想境界、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的多重功能.然而,文学教育不能等同于专业的德育,不能变文学教育为德育.文学教育应在文学素养和文学技能发展的过程中陶冶精神情操,培养道德品质,提高思想水平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要尊重文学教育的规律,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育德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学校领域进行文学教育,主要体现为语文学科课程、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和"第二课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学教育领域要立足本土文学教育育德经验,广泛吸取国外文学学科德育和母语教育教学经验和教材编写经验,提升文学教育育德的实效性,为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和提高民族素质服务.

    中国特色文学教育育德导向路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