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1005-1422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Journal Guangdo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什么是"一堂好思政课"——基于高校学生视角的好思政课影响因素探究

    杜梦杰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L大学六位学生为访谈对象,了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上课现状,通过访谈法,总结出学生普遍认为的影响"好思政课"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学生一致认为"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是上好思政课关键因素,但现实课堂中,大多数思政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方式,缺少教学热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低;教学内容乏味枯燥,缺少创新,无法满足学生的课堂获得感;教学方式单一,以"填鸭式"的灌输为主,实践活动开展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树立典范,加强培训,激发教学热情;在教学内容方面,选取紧跟时事,贴合实际,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可采取情景模拟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

    思政课大学生一堂好课的标准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优化

    温向莉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实践是师范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当前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建设存在课程价值塑造目标弱化、课程设计缺乏衔接、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不强等问题.因此,优化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是以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程建设为抓手、突出师德教育与师能教育两条主线、协调课程建设中的"三对关系".在课程建设总体思路统领下,确立"师德+师能"课程目标,构建"理实互嵌"课程群,建立教育见习、实习与研习衔接机制,培养"双师双能型"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是优化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路径对策.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师德教育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与路径

    崔玉改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的历史观和政治观、坚定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和引导大学生抵制错误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四史"教育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着融入的内容缺乏整体性、融入的具体方式不恰当、融入的过程缺乏协同等问题,通过加强与中小学"四史"文化教育的衔接、积极完善课程内容、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拓展"四史"教育途径和手段、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等方式,将"四史"教育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路径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

    傅梅芳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并且具有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传统.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逻辑理路,两者在历史演进、价值取向、教育目标和研究方法上都具有一致性,并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高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始终坚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发展,通过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党史修养、厚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党史元素、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强化机制建设等方式,实现从党史学习到党史育人的目标.

    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逻辑理路现实路径

    论高校"六位一体"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

    钟剑龙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史是爱国爱党、明智担责、鉴今资政,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高校实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要求.当前,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存在四个问题:一是高校对党史学习教育认识不深,重视不足,落地不实.二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形式简单,覆盖面窄,成果不多.三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师资不足,质量不高,与学生契合度较低.四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为学生办实事方面不深不实.因此,新时代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构建以看、读、听、观、悟、践为主的"六位一体"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推动大学生在学习党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党史学习教育六位一体常态化长效化

    唯物史观引导高校党史教育路径探析

    张潇匀
    96-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百年党史教育进课堂为培育爱党爱国的时代新人开辟了重要路径,必须将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善用唯物史观中的历史研究方法,即历史和逻辑统一的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法、逆向考察法和阶级分析法,以"四法"为致思取向.因此,文章从历史主义的由来、唯物史观的历史研究方法、授课目标以及两者结合路径四个方面系统解读如何以唯物史观引导高校党史教育进课堂.

    党史教育唯物史观思想政治理论课

    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文化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杨丹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因国际环境变化、国内形势复杂出现再次泛起的局势.否定革命、戏说和歪曲历史的新情况是再次发展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重要特点.高校文化安全包括高校物质文化安全、高校制度文化安全和高校思想文化安全,维护高校文化安全对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延续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学子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虚无主义进入高校,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延续、思想工作开展都带来了挑战.对此,必须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以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史学观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以加强校园文化安全体系建设构筑维护校园文化安全堡垒.

    历史虚无主义高校文化安全影响对策

    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与践行

    唐小凤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奋斗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实践的过程.奋斗精神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对于广大青年来说,如何培育和践行奋斗精神是一个重大考验.通过相关调查研究,了解到当下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状态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奋斗不仅是自身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进社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时代和使命召唤当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持续奋斗的光荣传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念,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可发挥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共同力量,从多主体、多途径、多方面来加强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永葆中华儿女奋斗本色.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路径

    父母心理控制对高职生心理安全感的影响

    查嫣芸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冠肺炎期间,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安全感量表》对广东省某高职院校6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职男生的父母心理控制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父亲对高职生的心理控制显著高于母亲.高职生的父母心理控制感与心理安全感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心理控制感是影响高职生心理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从家庭视角出发,探讨提升高职生心理安全感水平的路径,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

    高职生父母心理控制心理安全感新冠肺炎期间

    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培养军事技能人才的策略及路径

    赵栋李博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通高校军事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我国国防的建设与发展、振兴民营军工产业发展及加强国防安全教育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军事技能人才培养,面临诸多的细节性问题有待解决的现状,需要从完善协同培养机制、深化军事技能人才的教育改革及完善军事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做好系统化及科学化改革工作.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国防建设发展贡献教育力量,提升新时期军事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

    高校军事技能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