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建筑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建筑教育
重庆大学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
高等建筑教育

重庆大学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

刘东燕

双月刊

1005-2909

gdjzjy@yahoo.com.cn

023-65112294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高等建筑教育/Jour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3年创刊,于1992年对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办刊宗旨,以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振兴建筑类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建筑类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己任,对发展我国高等建筑教育的理论、思想,对办学方针、体制,对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等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主张和重要的决策性建议。本刊导向正确,科学精炼,编排合理,指导性、学术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智能建造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模块化案例教学模式

    王璐琪冯为民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应对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对知识单元的结构性有着更高要求,强调与工程实践的关联性.为了应对智能建造背景下知识更新的要求,对课程理论知识单元进行模块化分解,构建针对性的模块化案例体系,基于问题和项目的学习理念(Problem/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设计了面向智能建造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通过穿插式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与理论知识的匹配程度.

    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建造模块化案例教学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抗火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王卫永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灾是威胁建筑结构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结构抗火设计是钢结构和组合结构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随着《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 51249-2017)的应用和推广,结构抗火设计方法也从传统的基于试验的结构抗火设计方法过渡到基于计算的结构抗火设计方法.为了开阔学生专业视野,提高专业技能,掌握结构抗火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结构抗火设计的能力,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重庆大学从2011年开始开设研究生选修课高等工程防火理论,从2020年开始开设本科生特色专业选修课结构抗火设计基本原理.本文概述了作者对本科生课程的建设探索与实践,介绍了课程培养层次、目的和目标,通过多个教学内容片段重点讨论了科研成果支撑教学的尝试,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的方法,为土木工程同类特色专业选修课的建设提供参考.

    土木工程结构抗火设计课程建设思政考核方式

    "国土空间规划+OBE"导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优化研究

    白淑军黄梦石卞广萌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正处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的进程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一环,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亟待改革和创新.自2020年以来,河北工业大学与时俱进,针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进行了大量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由之前的纯设计课程调整为"理论课程+设计教学"两部分,然而,课程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理论课程与设计教学之间衔接不够通顺、教学与行业实践脱节等问题.以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规范、标准、指南为总引领,优化更新了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调整了学时,并引入OBE理念,从教师、学生两个角色出发,优化了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具体体现为:教师团队"1+1+1"的全过程把控和翻转引导;学生小组"1+1+1"全设计过程的参与协作和自主内化;"学生小组+教学团队"的自主反馈机制和全过程评价机制.强调持续改进是OBE理念的重要内涵之一,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改革与优化将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持续进行,服务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和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建设.

    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优化OBE理念国土空间规划

    面向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基础工程教学改革研究探索

    陈炜昀黎学优林凯荣黄林冲...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工程作为传统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洋、水利、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为了让基础工程课程内容更好地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结合中山大学基础工程课程的实际情况,吸纳国内外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进行了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教学内容方面,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核心内容进行必要的精简;教学方式方面,重视工程实践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的有机结合;考核方式方面,在改进传统笔试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全面锻炼和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基础工程教学改革复合型人才

    设计创作类课程在线学习情绪模型建构和教学优化策略

    曹阳陈科平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式.在线教育应重视在线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在线学习中产生的情绪影响学习的效果.把设计创作类课程的在线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索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情绪的影响因素和相应学习情况.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初期按照计划引出的问题方向获取访谈资料,然后对访谈资料进行第一层次编码和第二层次编码.发现了在线学习设计创作类课程的四类影响因素,分别是学习环境、个人特征、课程任务和教学方法,并且探索了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的关联关系,并以此构建模型.该模型阐释了设计创作类课程在线学习者的情绪影响因素、产生过程和结果,对优化在线教学策略有一定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模型情绪在线学习质性研究

    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建筑学教学模式探索

    李鹍姚柯吉李文雅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建筑学教育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建筑学一年级的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如何培养好高素质的建筑学新生,为后续的建筑学教育奠定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思考方向.本文研究高校低年级建筑学专业教学的情况,提出该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武汉大学建筑学专业为例,以建筑学专业一年级教学为主要对象,探索由技术和艺术相结合适用于一年级新生的建筑学教学模式.

    建筑学一年级教学技术艺术数字技术课程设置

    教具在建筑结构抗震教学中的应用

    潘毅张兰林刘方琳张昊宇...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已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理论内容较多,概念抽象难懂,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将复杂原理进行具象化演示.针对抗震教学中的问题和难点,将可操作的教具引入课程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杜哈梅积分、地震反应谱3个知识点为例,给出了教具在抗震教学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地震响应现象的展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枯燥难理解的理论易懂.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信息,并与未采用教具教学的年级进行了对比,采用教具教学的年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增强,学习成绩得到提升,课堂教学的交互体验感更好.

    建筑结构抗震自制教具专业软件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建筑3D打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何春陈珂骆汉宾贾倩...
    136-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快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许多高校正积极建设智能建造专业,并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专业课程.其中,建筑3D打印是智能建造专业的一项特色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机械、材料、信息等领域.传统课堂教学和大范围实验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理解效率低,以及大范围实验受制于3D打印的高成本、长制作周期和低成品率的限制;因此,有必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本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建造专业建筑3D打印课程教学为例,讨论了建筑3D打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内容设计与实践运行.该课程搭建了建筑3D打印虚拟仿真系统,提供三维模型格式转换、模型自动检测、模型修复等工具,使学生能够进行虚拟打印操作,以最低成本和最短时间对打印模型参数进行调整.此外,使用基于工业级六轴机械臂的建筑3D打印设备进行线下打印实践,建立了标准化的打印工艺流程,以确保打印构件的高精度成型.通过"月壶尊"壳体结构混凝土3D打印案例,介绍了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完整学习过程.该教学模式符合智能建造专业掌握一种软件语言、驱动一台硬件设备、解决一个工程问题的"三个一"人才培养理念,为其他高校开展建筑3D打印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

    建筑3D打印线下线下教学模式创新智能建造

    以"发展"为核心的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理念与实践

    姜宝石董金爽罗立胜谢朋...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强国的建设中,高等教育发挥着龙头作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发展既是国家需要,又是教师需要.当前,党员教师在高校教师中的占比为一半左右,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发展"为核心开展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对培养优秀党员教师、提升党支部活力具有积极作用.针对当前教师党支部在组织生活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组织生活质量提升理念,并对部分理念进行了实践.

    教师发展教师党支部利益结合点组织生活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力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周素霞郭振坤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助力国家新工科建设,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需求,工程力学课程的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势在必行.首先,优化教学内容,在工程力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其次,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将工程力学知识与社会发展、工程伦理等问题相结合,并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最后,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政教育效果,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新工科教学实践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