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土木与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土木与建筑
广东土木与建筑

曹华先

月刊

1671-4563

020-87252521 87252633

510500

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

广东土木与建筑/
查看更多>>是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主办,涉及土木建筑工程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期刊。主要刊登应用性研究和实践经验技术论文,内容包括地基基础、建筑与结构设计、设备应用、材料试验研究及应用、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分析与事故处理、工程监理、计算机应用、工程项目技术经济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超高层塔楼结构设计分析

    况建刚周定松吴鹏程朱道清...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体结构采用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框架柱采用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型式。采用satwe及Miads Building软件分析了结构在小震弹性、中震和大震弹塑性阶段的整体抗震性能,结果显示,整体结构和关键构件各项指标及性能目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重点分析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本项目的设计和应用,分析表明,叠合柱受力合理,节点传力可靠,施工简单,施工质量更易保证,适用于超高层建筑中。

    超高层建筑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性能目标弹塑性分析

    带上盖物业开发场段结构形式设计与探讨

    赵男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车辆基地在保障地铁安全运行、提升品质和系统维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带上盖物业开发场段的3种主要结构形式出发,通过对比归纳总结以及典型结构计算分析的方式,分别从结构概念设计及工程经济性对比中,分析比较3种结构形式各自的优劣。研究表明,针对上盖开发近100 m的结构体系,建议优先选取型钢混凝土结构形式,既保证结构整体承载能力,又可确保节点形式的成熟可靠以及现场施工的便捷。研究可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结构选型的依据。

    车辆基地上盖开发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叠合柱结构

    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筋承插式连接板锚固性能研究

    蔡立鳌莫志军刘锋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钢筋直径、钢筋数量和承插式连接板厚度为主要参数,通过对7个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筋承插式连接板试件进行静力拉拔试验,研究了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承插式连接板的锚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拉拔试件破坏模式分为钢筋剪切破坏和钢板剪切破坏两大类,且方钢管对受压区膨胀混凝土有一定约束作用;钢筋直径、钢筋数量都对拉拔试件的承载力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大钢筋直径和钢筋数量均可提高端板连接件的拉拔承载能力,其中增加钢筋数量对承载力的提高最为显著;根据《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GB 50917-2013》对拉拔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发现规范方法偏保守。

    方钢管再生混凝土钢筋承插式连接板锚固性能拉拔试验破坏模式

    改性橡胶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预测模型

    李舒静王连坤姚侃
    97-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响应国家绿色环保政策,将不易降解的废旧轮胎机械处理为橡胶颗粒,通过量化橡胶颗粒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使橡胶混凝土优势和力学性能降低之间找到平衡。采用本文试验并参考前人数据,在既有考虑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橡胶替代率和替代骨料粒径三因素橡胶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公式的基础上,引入橡胶颗粒改性的影响因子,得到改性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模型。结果表明:改性影响率与改性抗压强度有较大的相关性,且该修正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大部分在15%以内,故该模型在预测改性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废旧轮胎橡胶混凝土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废旧轮胎改性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模型改性影响因子

    大跨铝合金天桥人群荷载动力响应研究

    韦树军张潭潭徐其功吴子儒...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多工况人群荷载作用下大跨铝合金天桥动力响应问题,以某大跨度铝合金天桥为例,基于傅里叶级数的人行荷载模型,采用MIDAS CIVIL进行理论计算分析。选取了5种人群荷载工况通过天桥时结构动力响应,目标分别为天桥第一跨跨中和第二跨跨中,并分析了天桥舒适度。结果表明:行人行走频率趋于天桥第一阶竖向基频时,天桥的动力响应最大。人群双向行走时的动力响应要小于单向行走,且不同工况下天桥动力响应时程结果差距较大,建议天桥设计时应全面考虑不同工况,保证天桥结构满足要求的同时,避免共振问题,提高天桥行走舒适性。

    大跨度铝合金天桥动力特性动力响应人群荷载舒适度

    电力隧道工作井开挖对既有地铁结构影响分析

    张星伟张记峰徐南陈聪...
    105-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电力隧道工作井施工对临近地铁的影响,以某电力隧道工作井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分析了工作井各开挖工况对地铁车站区间及地铁车站的变形影响。同时为提升评估的准确性,除了计算施工对变形影响外,仍对地铁结构的安全度、基坑开挖降水影响、隧道抗浮影响3个方面进行了专项分析。得到主要结论如下:①工作井施工过程中,引起地铁车站区间x方向最大水平位移0。311 mm、y方向最大水平位移0。269 mm、z方向最大竖向位移2。077 mm;引起车站x方向最大水平位移1。599 mm、y方向最大水平位移0。837 mm、z方向最大竖向位移2。422 mm,皆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风险可控;②工作井施工过程对地铁车站区间暗挖隧道结构、地铁站主体结构的裂缝均控制在规范允许值内;③为控制地下水下降对紧邻结构的影响,在工作井施工的过程中,需将地下水位降深控制在2m以内。

    电力隧道数值模拟工作井开挖降水影响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保护方案优化分析

    龚云强张委定杨巧玲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下穿既有隧道会产生明显的扰动影响,存在较大施工风险,需要进行控制保护。依托某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盾构隧道工程,建立了MJS水平加固、管棚注浆加固、地面袖阀管注浆加固3种方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加固方案下既有隧道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变化特征,并从变形控制、工法缺点、可实施性、费用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最优加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既有隧道以竖向位移为主,是变形控制关键指标;MJS水平加固对既有隧道位移控制效果最有利,地面袖阀管注浆加固效果最差;综合多方面因素,管棚注浆加固为最优保护方案;加固处理后土体强度得到改善,右线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最大位移量和位置影响不大;双线开挖面距离在2。5倍洞径以上,施工扰动性可一定程度降低。结论可为相似下穿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新建隧道既有隧道加固MJS水平加固管棚袖阀管

    盾构隧道侧穿高架桥的影响分析和控制措施

    齐卫国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障高架桥梁安全,地铁隧道侧穿桥梁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对桥梁的影响满足安全运营的基本要求。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盾构隧道侧穿高架桥群过程中桥梁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及沉降差的变化,并对桥梁桥墩、桥桩的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桥梁最大水平位移为1。372 mm,最大竖向位移为0。205 mm,既有桥梁的位移表现形式主要是水平位移。桥梁桥墩最大压应力为6。00 MPa,最大拉应力为1。46 MPa;桥梁桩基最大压应力为5。35 MPa,最大拉应力为0。27 MPa,各项指标均满足受力要求。左线隧道掘进沉降稳定后进行右线隧道施工,桥梁各项指标变化较小,盾构隧道侧穿高架桥影响处于可控范围内。

    隧道高架桥下穿位移应力

    关于表彰2023年度期刊优秀论文的通知

    《广东土木与建筑》编辑部
    118页